△《续茶经》·三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廷灿撰。廷灿字秩昭,嘉定人。官崇安县知县候补主事。自唐以来,茶品推武夷。武夷山即在崇安境,故廷灿官是县时习知其说,创为草稿。归田后,订辑成编,冠以陆羽《茶经》原本,而从其原目采摭诸书以续之。上卷续其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其四之器,下卷自分三子卷:下之上续其五之煮、六之饮,下之中续其七之事、八之出,下之下续其九之略、十之图。而以历代茶法附为末卷,羽原目所无,廷灿补之也。自唐以来阅数百载,凡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即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於今。廷灿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观所作《南村随笔》,引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五台山冻泉一条,自称此书失载,补录於彼,其搜采可谓勤矣。录而存之,亦足以资考订。至於陆羽旧本,廷灿虽用以弁首,而其书久已别行,未可以续补之书掩其原目。故今刊去不载,惟录廷灿之书焉。
《煮泉小品》·一卷(内府藏本)明田艺衡撰。艺衡有《大明同文集》,已著录。是书凡分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
《北墅抱瓮录》·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高士奇撰。士奇有《春秋地名考略》,已著录。此书前有康熙庚午自序,乃其告归后所
《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案晁公武《读书志》称《宣和博古图》为王楚撰,而钱曾《读书敏求记》称元至大中
《蝶几谱》·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严澂撰。澂有《松弦馆琴谱》,已著录。是编因《燕几图》而变通之。《燕几》以方几长短相参
《石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郁濬撰。濬字开之,松江人。是书成於万历丁巳。杂录古来石名,颇无伦次。又多剽取类书杂记,
《焦山古鼎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题云王士禄图释,林佶增益。实则张潮所辑也。潮字山来,徽州人。《焦山古鼎》,久已不存
《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宋张抡撰。抡字材甫,履贯未详。周密《武林旧事》载乾道三年三月高宗幸聚景园,知阁
《古奇器录》·一卷(内府藏本)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是书杂录古人奇器名目,各标出处。末附以江东藏书目录,经
《画眉笔谈》·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均撰。均字康畴,歙县人。此书皆记豢养画眉鸟之事,本不足道,然养鹰诸法,古人著录
《别本考古图》·十卷(内府藏本)宋吕大临撰。大临《原书》十六卷,已著录。此本无续图及释文,乃元大德己亥茶陵陈翼子所重刊。
《汤品》·(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分十六品。首为煎法,以老嫩言者凡三品。次为注法,以缓急言者凡三品
《亳州牡丹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千顷堂书目》列朱统《牡丹志》后,疑亦统作也。亳之牡丹始薛蕙,亳之《
《乌衣香牒》·四卷、《春驹小谱》·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邦彦撰。邦彦字世南。此本题匏庐道人,其自号也。海宁人。康熙
《茶寮记》·一卷(内府藏本)明陆树声撰。树声有《平泉题跋》,已著录。树声初入翰林,与严嵩不合。罢归后张居正柄国,欲招致之
《禽经》·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师旷撰。晋张华注。汉、隋、唐诸志及宋《崇文总目》皆不著录。其引用自陆佃《埤雅》始,其称师
《茶董》·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夏树芳撰。树芳字茂卿,江阴人。是编杂录南北朝至宋、金茶事,不及采造煎试之法,但摭诗句
《酒概》·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沈撰。自题曰震旦醚民囦囦父。前有自序一首,则称曰褐之父。囦囦沈沈,名号诡谲,不知何许
《筍梅谱》·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释真一撰。真一居杭州法华山龙归坞,其地多筍,梅花亦极盛,因各为作谱,书成於天启七年。
《古今刀剑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梁陶宏景撰。宏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齐初为奉朝请。永明十年,上表辞禄,止於句曲山。
《糖霜谱》·一卷(内府藏本)宋王灼撰。灼字海叔,号颐堂,遂宁人。绍兴中尝为幕官。是编凡分七篇。惟首篇题原委第一,叙唐大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