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疑义》·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马明衡撰。明衡字子莘,莆田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事迹附见《明史·朱淛传》。是编成於嘉靖壬寅。前有《自序》云:“凡於所明而无疑者,从蔡氏。其有所疑於心而不敢苟从者,辄录为篇。”书中如“六宗”从《祭法》“辑五瑞”谓是朝觐之常,非为更新立异。《洪范》日月之行取沈括之说,於《金縢》颇有疑辞。皆能参酌众说,不主一家,非有心与蔡立异者。惟“三江”必欲连震泽,而於“所其无逸”之“所”字亦不从蔡《传》,则未免意见之偏。又往往阑入时事,亦稍失解经体例。盖不免醇驳互存。然明人经解,冗滥居多。明衡是编,尚能研究於古义,固不以瑕掩瑜也。《明史》称:“闽中学者率以蔡清为宗,至明衡独受业於王守仁。闽有王氏学自明衡始。”考明衡当嘉靖三年世宗尊所生而薄所后,於兴国太后诞节诏命妇入贺。於慈寿皇太后诞辰,乃诏免朝。时盈庭附和新局,而明衡惓惓故君,与朱淛力争。皆遘祸几,殆坐是终身废弃。可谓不愧於经术,更不必以门户之见论是书之醇疵矣。
《尚书集传纂疏》·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陈栎撰。栎字寿翁,号定宇,休宁人。宋亡之后,隐居三十八年。至延祐甲寅,年六十三
《尚书注解纂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吴莲撰。莲字余嘉,江都人。是书融会蔡沈《集传》之义,每节之下先标指意,而各随
《尚书注考》·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陈泰交撰。朱彝尊《经义考》载陈氏泰来《尚书注考》一卷,注曰“未见”。又注泰来字长
《禹贡长笺》·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鹤龄撰。是编专释《禹贡》一篇。前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
《书绎》·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杨文彩撰。文彩字治文,宁都人。是编冠以《指略》十六条、《先儒论》二十一条、《四十二篇亡
《尚书约旨》·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方达有《易经图说会通》,已著录。是书大略墨守蔡《传》,依文训义。间有与
《禹贡汇疏》·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茅瑞徵撰。其书前冠《图经》二卷。上卷二十四图,皆郑晓原本。下卷二十四图,则瑞徵所
《郑敷文书说》·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永嘉人。绍兴十五年进士,累官吏部郎,兼太子侍读,进国子司业
《心园书经知新》·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郭兆奎撰。兆奎平湖人。是书成於乾隆乙亥,兆奎年七十三矣。大旨以蔡沈《集传》为
《尚书疏衍》·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有《伏羲图赞》,已著录。是书前有第《自序》,称“少受《尚书》,读经不读传
《禹贡约义》(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华玉淳撰。玉淳字师道,号澹园,金匮人。是编考证《禹贡》山水,详略颇不画一。盖随
《书传会选》·六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翰林学士刘三吾等奉敕撰。案蔡沈《书传》虽源出朱子,而自用己意者多。当其初行
《书经提要》(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章陬撰。陬字仲寅,黄岩人。正统丙辰进士,官礼部主事。是编以天文、地理、图书、律
《书经疏略》·六卷(江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有《周易疏略》,已著录。是书从注疏本,以《书序》分冠诸篇。又从古本合为
《尚书举隅》·六卷(江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志遴撰。志遴字抡英,江西新城人。雍正甲辰举人。其书删节蔡《传》,而於蔡《传》后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康熙末,圣祖仁皇帝敕撰,雍正八年告成,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刊行。宋以来说《五经》者,《易》、
《禹贡臆参》(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陆荣撰。陆荣有《易互》,已著录。是书於《经》文之下详载蔡《传》,而并录《地理
《尚书解意》·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李桢扆撰。桢扆字华麓,任邱人。是编不甚训诂名物,亦不甚阐发义理,惟寻绎语意,标举章
《尚书集传或问》·二卷(内府藏本)宋陈大猷撰。《自序》称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成此编。则此编本因《集
《尚书要义》·十七卷、《序说》·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宋魏了翁撰。了翁谪居靖州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