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二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秦吕不韦撰,考《史记·文信侯列传》,实其宾客之所集也。太史公自序又称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考序意篇,称维秦八年,岁在涒滩,是时不韦未迁蜀,故自高诱以下,皆不用后说,盖史驳文耳。《汉书·艺文志》载《吕氏春秋》二十六篇。今本凡十二纪,八览,六论。纪所统子目六十一,览所统子目六十三,论所统子目三十六,实一百六十篇。《汉志》盖举其纲也。其十二纪,即礼记之月令。顾以十二月割为十二篇,每篇之后,各间他文四篇。惟夏令多言乐,秋令多言兵,似乎有义,其馀则绝不可晓,先儒无说,莫之详矣。又每纪皆附四篇,而季冬纪独五篇。末一篇标识年月,题曰序意,为十二纪之总论。殆所谓纪者犹内篇,而览与论者为外篇、杂篇欤?唐刘知几作《史通》内外篇,而自序一篇亦在内篇之末,外篇之前,盖其例也。不韦固小人,而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其他如论音则引《乐记》,论铸剑则引《考工记》,虽不著篇名,而其文可案。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之术,刑名之说,一无及焉。其持论颇为不苟。论者鄙其为人,因不甚重其书,非公论也。自汉以来,注者惟高诱一家,训诂简质。於引证颠舛之处,如制乐篇称成汤之时穀生於庭,则据书序以驳之;称南子为厘夫人,则据《论语》、《左传》以驳之;称西门豹在魏襄王时,则据《魏世家》、《孟子》以驳之;称晋襄公伐陆浑,称楚成王慢晋文公,则皆据《左传》以驳之;称颜阖对鲁庄公,则据《鲁世家》以驳之;称卫逐献公立公子黚,则据《左传》、《卫世家》以驳之;皆不蹈注家附会之失。然如称魏文侯虏齐侯,献之天子,传无其事,不知诱何以不纠。其谓梅伯说鬼侯之女好,妲己以为不好,因而见醢,谓白乙丙、孟明皆蹇叔子,谓宁戚扣角所歌乃硕鼠之诗,谓公孙龙为魏人,并不著所出,亦不知其何所据。又共伯得乎共首及张毅、单豹事,均出《庄子》,乃於共伯事则曰不知其出何书,於张毅、单豹事则引班固《幽通赋》,竟未见《漆园》之书,亦为可异。若其注五世之庙曰逸书,则梅赜伪本尚未出。引诗庶姜孽孽作,鼍鼓逢逢作,则经师异本。均不足为失也。
《中都四子集》·六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朱东光编。东光字元曦,浦城人。隆庆戊辰进士,官分巡淮徐道。以老子在亳,庄子在
《无事编》·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项真撰。真字不损,秀水人。前明诸生。入国朝官景陵县知县。是书摭拾成文,漫无风旨,杂
《公孙龙子》·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周公孙龙撰。案《史记》,赵有公孙龙,为坚白异同之辨。《汉书·艺文志》,龙与毛公等并游
《戏瑕》·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钱希言撰。希言有《剑筴》,已著录。是书皆考证之文。其名《戏瑕》者,取刘勰所云尹敏戏其
《倘湖樵书》·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集之有《读易隅通》,已著录。是书初编六卷,二编六卷,皆采摭唐、宋、元、
《秦氏闺训新编》·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秦云爽撰。云爽有《紫阳大旨》,已著录。是书成於康熙丙寅,因吕氏《闺范》而增
《杨氏塾训》·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杨兆坊撰。兆坊字思说,杭州人。其书分门编次,自居家至交友服官,每类各引经史成语以为
《历代驸马录》·二卷(永乐大典本)明洪武中奉敕撰。其书取自汉至宋尚主之人,各叙其善恶事迹,以示法戒,亦演以俗语。
《空同子纂》·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取李梦阳《空同子》每篇摘抄十之三四,故题曰纂
《闲居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吾衍撰。衍有《学古编》,已著录。是书乃衍劄记手稿,陆友仁得於衍从父家,录而传之,犹
《居易录》·三十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士祯撰。士祯有《古欢录》,已著录。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辛巳官
《宵练匣》·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得之撰。得之自号参玄子,乌程人,一云靖江人。是书凡分三编。曰稽山承语,纪其闻於师者
《养知录》·八卷(编修曹锡龄家藏本)国朝纪昭撰。昭有《毛诗广义》,已著录。是编乃其训课家庭之作,杂引诸书所载嘉言懿行,而
《存愚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张纯撰。纯,永嘉人。嘉靖戊子举人。官至南康府知府。是编虽自称尊崇道学,然实无
《遂生集》·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晫撰。晫字丹麓,仁和人。是书前有顺治庚子晫自序曰:予所纂辑中,善恶果报,捷於影
《东园丛说》·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李如篪撰。如篪始末未详。据卷首绍兴壬子自序,则括苍人,时为桐乡丞。正德《崇德
《言鲭》·二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国朝吕种玉撰。种玉字蓝衍,长洲人。是编皆订正字义,考究事始,亦宋人《释常谈》之类,而语
《识仁编》·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罗汝芳撰。其门人杨起元编。名以识仁者,盖取程子为学须先识仁之语也。然是书皆提唱禅宗,
《垂训朴语》·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其德撰。其德字太华,桐乡人。据卷中灾荒纪事,称生於万历初年,而作记於崇祯十四、十
《推篷寤语》·九卷、《馀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李豫亨撰。豫亨字元荐,松江人。自序谓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