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十卷(内府藏本)
案《刘子》十卷,《隋志》不著录。《唐志》作梁刘勰撰。陈振孙《书录解题》、晁公武《读书志》俱据唐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序,作北齐刘昼撰。《宋史·艺文志》亦作刘昼。自明以来,刊本不载孝政注,亦不载其序。惟陈氏载其序,略曰,昼伤己不遇,天下陵迟,播迁江表,故作此书。时人莫知,谓为刘勰、刘歆、刘孝标作云云。不知所据何书,故陈氏以为终不知昼为何代人。案梁通事舍人刘勰,史惟称其撰《文心雕龙》五十篇,不云更有别书。且《文心雕龙·乐府篇》称,涂山歌於仆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於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於西河,西音以兴。此书辨乐篇称,夏甲作破斧之歌,始为东音,与勰说合。其称殷辛作靡靡之乐,始为北音,则与勰说迥异,必不出於一人。又史称勰长於佛理,尝定定林寺经藏,后出家,改名慧地。此书末篇乃归心道教,与勰志趣迥殊。《白云霁道藏目录》亦收之《太玄部·无字号》中,其非奉佛者明甚。近本仍刻刘勰,殊为失考。刘孝标之说,《南史》、《梁书》、俱无明文,未足为据。刘歆之说,则激通篇称班超愤而习武,卒建西域之绩,其说可不攻而破矣。惟北齐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名见《北史·儒林传》。然未尝播迁江表,与孝政之序不符。传称昼孤贫受学,恣意披览,昼夜不息。举秀才不第,乃恨不学属文,方复缀辑词藻,言甚古拙,与此书之缛丽轻蒨亦不合。又称求秀才十年不得,乃发愤撰高才不遇传。孝昭时出诣晋阳上书,言亦切直而多非世要,终不见收,乃编录所上之书为帝道。河清中又著金箱壁言,以指机政之不良,亦不云有此书。岂孝政所指,又别一刘昼欤?观其书末九流一篇,所指得失,皆与《隋书·经籍志·子部》所论相同。使《隋志》袭用其说,不应反不录其书。使其剽袭《隋志》,则贞观以后人作矣。或袁孝政采掇诸子之言,自为此书而自注之。又恍惚其著书之人,使后世莫可究诘,亦未可知也。然刘勰之名,今既确知其非,自当刊正。刘昼之名则介在疑似之间,难以确断。姑仍晁氏、陈氏二家之目,题昼之名,而附著其牴牾如右。
《仇池笔记》·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旧本题宋苏轼撰,今勘验其文,疑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云
《山樵暇语》·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俞弁撰。弁始末未详。是书杂录古今琐事及词章典故,间加考据,亦有全录旧文者。
《闲适剧谈》·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邓球撰。球自号三吾寄漫子,祁阳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铜仁府知府。是编前四卷题元集
《墨子》·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宋墨翟撰。考《汉书·艺文志》,《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翟,宋大夫。《隋书·经籍志
《尧山堂外纪》·一百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蒋一葵撰。一葵字仲舒,常州人。尧山其读书堂名也。是书取记传所载轶闻琐事,择其
《中都四子集》·六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朱东光编。东光字元曦,浦城人。隆庆戊辰进士,官分巡淮徐道。以老子在亳,庄子在
《昭鉴录》·十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洪武初奉敕撰。案《千顷堂书目》曰,太祖尝命礼部尚书陶凯等采录汉、唐以下藩王
《诸经品节》·二十卷(通行本)明杨起元编。起元有《证学编》,已著录。是编删纂道、释二家之书。道家凡《阴符经》、《道德经》
《蟫精隽》·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徐伯龄撰。伯龄字延之,自署曰古剡,盖嵊县人。书中十二卷之末有箨冠生传一篇,
《阅耕馀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张所望撰。所望字叔翘,上海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此其随笔劄记之文。
《山居代譍》·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凡胪列山居、园居、舟居、游居、瓢居、独居、酣居、宵居、睡居、病居十目,
《黄元龙小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奂撰。奂字元龙,歙县人。是书分醒言一卷,偶载一卷。醒言皆读书时随笔劄记之文,所
《学斋佔毕》·四卷(通行本)宋史绳祖撰。绳祖字庆长,眉山人。受业於魏了翁之门。了翁《鹤山集》中有题史绳祖《孝经》一篇,即
《使规》·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张洪撰。永乐四年洪以行人司行人奉使往谕缅甸,著有《南夷书》,已著录。此书亦是时所作,
《遂生集》·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晫撰。晫字丹麓,仁和人。是书前有顺治庚子晫自序曰:予所纂辑中,善恶果报,捷於影
《李氏居室记》·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李濂撰。濂有《祥符先贤传》,已著录。是编乃其退老居乡,筑别墅於郊外。有堂
《庶斋老学丛谈》·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元盛如梓撰。如梓,衢州人。庶斋其自号也。尝官崇明县判官。其书多辨论经史,评骘诗文
《汾上续谈》·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孟震撰。其体例与《河上楮谈》同,而所记多琐事,惟安南国试录一条,叙述颇详,足资考
《仙愚馆杂帖》·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黄元会撰。元会字经甫,太仓人。万历癸丑进士。是书多剽掇佛、老浮谈,而於服食修炼尤
《女教书》·四卷(永乐大典本)元许熙载撰。熙载字献臣,彰德相州人,参知政事有壬之父也。是编集经书及先儒之言,凡有关於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