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四卷(通行本)
汉班固撰。《隋书·经籍志》载《白虎通》六卷,不著撰人。《唐书·艺文志》载《白虎通义》六卷,始题班固之名。《崇文总目》载《白虎通德论》十卷,凡十四篇。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作千卷,云凡四十四门。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篇,与陈氏所言相符。知《崇文总目》所云十四篇者,乃传写脱一四字耳。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朱翌《猗觉寮杂记》称,《荀子注》引《白虎通》天子之马六句,今本无之。然则辗转传写,或亦有所脱佚,翌因是而指其伪撰,则非笃论也。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而《杨终传》称,终言宣帝,博徵群儒,论定五经於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世则,於是诏诸儒於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即日贳出。《丁鸿传》称,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於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时张酺、召驯、李育皆得与於白虎观,盖诸儒可考者十有馀人。其议奏统名《白虎通德论》,犹不名通义。《后汉书·儒林传》序言,建初中,大会诸儒於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唐章怀太子贤注,云即《白虎通义》。是足证固撰集后乃名其书曰《通义》、《唐志》所载,盖其本名。《崇文总目》称《白虎通德论》,失其实矣。《隋志》删去义字,盖流俗省略,有此一名。故唐刘知几《史通》序引《白虎通》、《风俗通》为说,实则递相祖袭,忘其本始者也。书中徵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纬识,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国朝任启运尝举正其阙,作《白虎通擿讹》,见所自为制艺序中。今其书不传,所纠之当否,不可考矣。
《日知录》·三十二卷(内府藏本)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是书前有自记,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
《诸子品节》·五十卷(通行本)明陈深编。深有《周礼训隽》,已著录。是书杂抄诸子,分内品、外品、小品。内品为老子、庄子、荀
《事物考辨》·六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周象明撰。象明有《七经同异考》,已著录。是书自七经诸史至昆虫植物,凡分四十六
《多能鄙事》·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题明刘基撰。基有《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已著录。是书凡饮食、器用、方药、农圃、
《博学汇书》·十二卷(内府藏本)明来集之撰。凡读书所得,随笔记录,不分门目,惟以类相从,鳞次栉比,俾可互证。视他书丛杂无
《宋贤事汇》·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李廷机撰。廷机有《汉唐宋名臣录》,已著录。是编杂采史书说部所载宋人行事,分为四十
《烟霞小说》·二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陆贻孙编。贻孙,苏州人。是书仿曾慥《类说》之例,删取《稗官杂记》凡十二种。中如
《钝吟杂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冯班撰。班字定远,号钝吟居士,常熟人。卷首自署曰上党,从郡望也。是书凡家诫二卷,
《欧馀漫录》·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闵元衢撰。元衢字康侯,乌程人。县有昇山,山麓有欧阳亭,故昇山一名欧馀山。元衢因以
《养生杂纂》·二十二卷、附《月览》·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周守忠撰。守忠号{容木}菴,(案{容木}古文松字。)不知何许人。
《蒙泉杂言》·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上卷采撮阴阳五行之说,率多穿凿附会。下卷随笔记载,如以书家《永
《谭概》·三十六卷(内府藏本)明冯梦龙撰。是编分类汇辑古事,以供谈资。然体近俳谐,无关大雅。
《交友论》·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利玛窦撰。万历己亥利玛窦游南昌,与建安王论友道,因著是编以献。其言不甚荒悖,然多为利
《对问编》·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江应晓撰。应晓字觉卿,徽州人。嘉靖末官涪州州判。是书刺取史籍所载天文、地理、人
《简籍遗闻》·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黄溥撰。溥,鄞县人,黄润玉之孙也。仕履未详。是书多纪明代轶闻,亦间考证古事
《竹下寤言》·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文禄撰。文禄有《廉矩》,已著录。是编凡分十四篇。中称廉子者,皆自谓也。其
《推篷寤语》·九卷、《馀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李豫亨撰。豫亨字元荐,松江人。自序谓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
《迂亿》·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应保撰。是编与所作《迂议》体例相近,盖随得一编,即各立一名,实则正续集尔。第一卷皆解
《荷亭辨论》·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格撰。格字正夫,东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尝筑荷亭,读书其中。因以名书
《汲古丛语》·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陆树声撰。树声有《平泉题跋》,已著录。是书论阴阳五行之理,多以《周易》为言,然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