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璜新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孔平仲撰。平仲字毅父,一作义甫,清江三孔之一也。治平二年进士。元祐中提点京西刑狱。坐党籍,安置英州。崇宁初,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奉祠以卒。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一曰《孔氏杂说》。然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作《杂说》,而此本卷末有淳熙庚子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版,已名《珩璜论》。则宋时原有二名。今刊本皆题《杂说》,而钞本皆题《珩璜新论》,盖各据所见本也。是书皆考证旧闻,亦间托古事以发议,其说多精核可取。盖清江三孔在元祐、熙宁之间皆卓然以文章名,非言无根柢者可比也。卷末附录杂说七条,在诜跋之前,皆此本所佚,疑为诜所补钞。今并附入,以成完书。至《珩璜》之名,诜已称莫知所由,又以或人碎玉之解为未是。考《大戴礼》载曾子曰:君子之言,可贯而佩。珩璜皆贯而佩者,岂平仲本名杂说,后人推重其书,取贯佩之义,易以此名欤?考平仲与同时刘安世、苏轼,南宋林栗、唐仲友,立身皆不愧君子,徒以平仲、安世与轼不协於程子,栗与仲友不协於朱子,讲学家遂皆以寇雠视之。夫人心不同,有如其面,虽均一贤者,意见不必相符。论者但当据所争之一事,断其是非,不可因一事之争,遂断其终身之贤否。韩琦、富弼不相能,不能谓二人之中有一小人也。因其一事之忤程、朱,遂并其学问、文章、德行、政事一概斥之不道,是何异佛氏之法不问其人之善恶,但皈五戒者有福,谤三宝者有罪乎?安世与轼,炳然与日月争光,讲学家百计诋排,终不能灭其著述。平仲则惟存《本集》、《谈苑》及此书,栗惟存《周易经传集解》一书,仲友惟存《帝王经世图谱》一书。援寡势微,铄於众口,遂俱在若存若亡间。实抑於门户之私,非至公之论,今仍加甄录,以持其平。若沈继祖之《栀林集》,散见於《永乐大典》者,尚可排缉成帙。以其人不足道,而又与朱子为难,则弃置不录,以昭衮钺,凡以不失是非之真而已。
《百感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陈相撰。相字汝弼,号古埜道人,怀宁人。前有正德庚午曾汉序,称其年四十贡成均,
《言行汇纂》·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之鈇撰。之鈇号朗川,湘阴人。是编分四十门,皆杂采古人嘉言懿行,以己意润饰之,皆
《订讹杂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胡鸣玉撰。鸣玉字廷佩,号吟鸥,青浦人。岁贡生。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是编皆考订声
《权衡一书》·四十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植撰。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是编杂采诸书之言,而间断以己意,分类四十,
《帝王宝范》·三卷(永乐大典本)明马顺孙撰。顺孙,江南人。洪武中布衣。是书杂采经史,分类编辑,其目二十有三。当太祖开创之
《览古评语》·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师撰。师字思贞,钱塘人。而自署曰钱唐,云考之《汉书》,不当从土旁也。嘉靖壬戌会试
《训俗遗规》·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宏谋编。宏谋有《大学衍义辑要》,已著录。此书乃其为江苏按察使时以狱讼繁多,因集
《可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德镛撰。德镛字孔昭,鄞县人。其书取禽兽鱼虫之事,合於忠孝节义者,分类摘录,共六十三门
《宵练匣》·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得之撰。得之自号参玄子,乌程人,一云靖江人。是书凡分三编。曰稽山承语,纪其闻於师者
《留青日札》·三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田艺衡撰。艺衡有《大明同文集》,已著录。是书欲仿《容斋随笔》、《梦溪笔谈》,而
《续笺山房集略》·十八卷(兵部员外郎丁田树家藏本)国朝郑道明撰。道明字希濂,号松冈,怀宁人。乾隆丙辰副榜贡生。是编皆其读
《经史典奥》·六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斯行编。斯行,萧山人。万历丁未进士,官至福建右布政使。是编於经取《易》、《诗
《群书摘草》·五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明王国宾编。国宾号养默,武进人。万历甲戌进士。其作此书时,方监榷杭州北新关,未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十卷(内府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载历代名贤格训及居家日用事宜,以十干分集,体例颇为简洁。辛集中有大德
《张考夫遗书》·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张履祥撰。是编书凡四种,曰训子语二卷,曰经正录一卷,曰备忘录一卷,曰书简一卷。
《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汉应劭撰。劭字仲远,汝南人。尝举孝廉,中平六年拜泰山太守。事迹具《后
《刘子》·十卷(内府藏本)案《刘子》十卷,《隋志》不著录。《唐志》作梁刘勰撰。陈振孙《书录解题》、晁公武《读书志》俱据唐
《谔崖脞说》·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章楹撰。楹字柱天,浙江新城人。雍正癸丑进士,官青田县教谕。是书皆其随意抄撮之语,
《黎子杂释》·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黎久之撰。久之字未斋,临川人。官高要县知县。书中有永乐、宣德年号,则宣宗后人也。
《酬物难》·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唐枢撰。其立名本之韩非说难,皆以阐明心学。首篇末云,迹其意之所求,道其往之所止,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