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渊静语》·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白珽撰。珽字廷玉,钱塘人,家於西湖。有泉自竺山汇於其门,珽名曰湛渊,因以为号。是书为其友海陵周所编。前有珽自序,又有序,题至大庚戌,称珽是年六十三岁。以长历推之,当生於宋理宗淳祐八年戊申。元兵破临安时,年二十七矣,故其书於宋多内词,与刘埙相类。然考珽入元以后,以李衎之荐,授太平路儒学正,未几摄教授事,寻转常州路教授,升浙江等处副提举,迁淮东盐仓大使,再迁兰谿州判官,乃致仕,则食元之禄久矣,而犹作宋遗民之词,其进退无据,亦与埙相类也。是书乃其杂记之文。据卷末有明人跋语,称嘉靖丙午,钞自昆山沈玉麟家,而疑其不止此二卷,殆残本欤?厉鹗作《宋诗纪事》,蒐采极博,而此书开卷载理宗赐林希逸诗一篇,鹗不及收,则鹗未见其本矣。其中如谓皎然铜碗为龙吟歌咏房琯事,诗家未有引用者,不知李贺《昌谷集》中实有假龙吟歌;谓《匡谬正俗》为颜真卿作,不知实出颜师古,不免稍有疏舛。《文中子》李德林一条乃晁公武《读书志》之语,辨常仪占月一条亦史绳祖《学斋佔毕》之说,亦未免偶相剽袭。其载倪思论司马光疑孟一条,谓王安石援《孟子》大有为之说,欲神宗师尊之,故光著此书,明其未可尽信,其说为从来所未及。案晁公武《读书志》称王安石喜《孟子》,自为之解,其子雱与其门人许允成皆有注释,盖唐以前《孟子》皆入儒家,至宋乃尊为经。元丰末,遂追封邹国公,建庙邹县,亦安石所为。则谓光疑孟实由安石异议相激而成,不为无见。必以为但因大有为二语,则似又出於牵合,非确论也。然其他辨析考证,可取者多。其记汴京故宫,尤为详备。在元人说部之中,固不失为佳本矣。
《七修类稿》·五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郎瑛撰。瑛字仁宝,仁和人。是编乃其笔记,凡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
《徽言》·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司马光编。光手抄诸子史集精语,置诸座右以自警。自题其首云“迂叟年六十八”,盖元
《春明退朝录》·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宋敏求撰。敏求有《唐大诏令》,已著录。是书《文献通考》凡两出其名,一入於故事,一
《益智编》·四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孙能传撰。能传有《谥法纂》,已著录。是书成於万历甲寅,凡分十有二类,曰帝王,曰宫
《政学合一集》·(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许三礼撰。三礼有《读礼偶见》,已著录。是集正编三十三种,乃其宰海宁时
《厌次琐谈》·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刘世伟撰。世伟字宗周,阳信人。嘉靖中官宁州州同。其书杂取古人说部而评论之,
《读书十六观》·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陈继儒撰。采古人成语,自吕献可以下凡十六条,联缀成编,以为读书之法。命名之义,
《却扫编》·三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宋徐度撰。度字敦立,穀熟人。南渡后官至吏部侍郎。书中屡称先公,盖其父处仁靖康中尝知政事
《北轩笔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陈世隆撰。是书前有小传,不知何人所作,称世隆字彦高,钱塘人,宋末书贾陈思之从孙,顺
《今献汇言》·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高鸣凤编。案《明史·艺文志》,高鸣凤《今献汇言》二十八卷,此本止八卷。据其目录所列
《箐斋读书录》·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周洪谟撰。洪谟有《群经辨疑录》,已著录。是书卷首一行题南皋子述,篇中皆自称南皋子
《陆文定公书》·(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陆树声撰。是集首列适园杂著,次清暑笔谈,次善俗裨议,次乡会公约,次题跋,皆其
《路史》·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青藤山人撰。青藤山人,徐渭别号也。渭有《笔元要旨》,已著录。渭以才俊名一时,然
《常谈》·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吴箕撰。箕字嗣之,新安人。乾道五年进士,授仁和主簿,分教临川。历知当涂县。为赵汝愚所重,召
《涌幢小品》·三十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明朱国桢撰。国桢有《大政记》,已著录。是书杂记见闻,亦间有考证,其是非不甚失
《春雨堂杂抄》·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陆深撰。所录多古今政治得失之故,抄撮旧文,自为评骘。其谓汉光武笃信图谶,与求仙覆
《厚语》·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蓘撰。蓘字懋登,海盐人。万历中由贡生官於潜县训导。是编皆录长厚之事可为世法者,故曰《
《积承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唐枢撰,其门人吴思诚编。以其承受於师门者积为一书,故曰《积承录》。卷首即拈真心二字立
《毛氏残书》三种·(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毛羽宸撰。原本不题书名,亦无序跋目录。凡分三部;曰理学部,多谈心性;曰儒
《刘子》·十卷(内府藏本)案《刘子》十卷,《隋志》不著录。《唐志》作梁刘勰撰。陈振孙《书录解题》、晁公武《读书志》俱据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