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世学》·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丰坊撰。坊有《古易世学》,已著录。是编以今文、古文石经列於前,而后以楷书释之。且采朝鲜、倭国二本以合於古本,故曰《古书》。又以丰氏自宋迄明世学《古书》,稷为《正音》,庆为《续音》,熙为《集说》,道生为《考补》,故曰《世学》。其《序》曰:“正统六年,庆官京师,朝鲜使臣妫文卿、日本使臣徐睿入贡。二人皆读书能文辞,议论《六经》,出人意表,因以《尚书》质之。文卿曰:吾先王箕子所传,起《神农政典》至《洪范》而止。睿曰:吾先王徐巿所传,起《虞书·帝典》至《秦誓》而止。又笑官本错误甚多,孔安国伪《序》皆非古经之旧。如《虞书·帝告》纪尧舜禅授之事,《汨作》纪四凶之过,《九共》纪四岳九官十二牧考绩之事,《稾饫》纪后稷种植之法,《序》皆不知。吾国之法,有传古经一字入中国者,夷九族。使臣将行,搜捡再三,遣兵卫之出境。则六一翁谓令严不许传中国者,不信然欤?固请订其错误,仅录一《典》、二《谟》、《禹贡》、《盘庚》、《泰誓》、《武成》、《康诰》、《酒诰》、《洛诰》、《顾命》见示。仅录附先清敏公《正音》之下,俾读是《经》者尚有考於麟角凤毛之遗隽云。”又曰:“梁姚方兴妄分《尧典》、《舜典》为二篇。伏生今文、孔安国古文、鸿都《石经》、魏三体《石经》合为一篇,止名《尧典》。箕子朝鲜本,徐巿倭国本,总作《帝典》,与子思《大学》合。王鲁斋、王深宁皆以为最是,今从之。”《考补》云:“姚方兴本齐篡主萧道成之臣,伪增曰‘若稽古帝舜曰’七字於‘重华’之上,变乱其文,分为二《典》。於建武二年上之。后事篡主萧衍,以罪见诛,箕子封於朝鲜,传《书》古文,自《帝典》至《微子》而止,后附《洪范》一篇。徐巿为秦博士,因李斯坑杀儒生,托言入海求仙,尽载古书至岛上立倭国,即今日本是也。二国所释《书经》,先曾祖通奉府君与杨文懿公皆尝录得,以藏於家。”顾炎武《日知录》曰:“案宋欧阳永叔《日本刀歌》:‘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盖昔已有是说。”夫诗人寄兴之辞,岂必真有其事哉。日本之职贡於唐久矣,自唐及宋,历代求书之诏不能得,而二千载之后庆乃得之。其得之又不以献之朝廷,而藏之家。何也?至曰箕子传《书》古文,自《帝典》至《微子》,则不应别无一篇《逸书》,而一一尽同於伏生、孔安国之所传。其曰后附《洪范》一篇者,盖徒见《左氏传》三引《洪范》,皆谓之《商书》。而不知王者周人之称,十有三祀者周史之记,不得谓商人之书也。《禹贡》以导山导水移於九州之前,此不知古人先经后纬之义也。《五子之歌》“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其不叶,而改之曰“可不敬乎”,谓本之鸿都《石经》。据《正义》言,蔡邕所书《石经尚书》,止今文三十四篇,无《五子之歌》,熙又何以不考而妄言之也?其辨可谓明矣。今考《明英宗实录》,正统六年,无此二国使臣之名,则其为子虚乌有,已可不辨。又朝鲜今为外藩,其书不异於中国,绝无箕子本之说。日本所刻《七经孟子考文》,其书为中国所佚者,惟孔安国《孝经传》、皇侃《论语义疏》、而《孝经传》山井鼎等又自言其伪。至其《尚书》,则一一与中国注疏本同,不过字句偶异耳。然则朝鲜本、倭国本者何自来哉?是又不待证以篇章字句而后知其妄也。
《禹贡解》·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晏斯盛撰。斯盛有《楚蒙山房易经解》,已著录。《禹贡》一篇,自注疏而外,无虑数十百家
《书疑》·九卷(内府藏本)宋王柏撰。顾炎武《日知录》称为元儒王伯。考柏以度宗咸淳十年卒,未尝入元,炎武偶误也。柏字会之,
《尚书集传或问》·二卷(内府藏本)宋陈大猷撰。《自序》称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成此编。则此编本因《集
《读尚书略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略记》,已著录。此书力辨攻古文者之非,殊失深考。其所注释
《书经稗疏》·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已著录。是编诠释经文,亦多出新意。其间有失之太凿
《尚书谱》·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明梅鷟撰。鷟有《古易考原》已著录。鷟因宋吴棫、朱子及元吴澄之说作《尚书考异》及此书。
《书集传》·六卷(通行本)宋蔡沈撰。沈字仲默,号九峰,建阳人。元定之子也。事迹附载《宋史·元定传》。庆元己未,朱子属沈作
《书经直解》·十三卷(内府藏本)明张居正撰。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卒谥文忠。事
《尚书私学》·四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江昱撰。昱字宾谷,号松泉,甘泉人。贡生。是书大旨谓古文《尚书》论政、论学莫不广
《尚书句解》·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朱祖义撰。祖义字子由,庐陵人。於诸经皆有句解,今多散佚,惟此书仅存。考《元史·选
《读书丛说》·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许谦撰。谦字益之,金华人。延祐中以讲学名一时,儒者所称白云先生是也。事迹具《元史
《书传洪范考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吴世忠撰。世忠字懋贞,金谿人。宏治庚戌进士,官至延绥巡抚佥都御史。是书取蔡沈所
《定正洪范》·二卷(内府藏本)元胡一中撰。一中字允文,诸暨人。官绍兴路参军。是编因王柏、文及翁、吴澄三家改定《洪范》之本
《舜典补亡》·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舜典》旧无篇首二十八字,至梁姚方兴始得别本
《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汉伏胜撰”。胜,济南人。考《史记》、《汉书》但称伏生,不
《禹贡长笺》·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鹤龄撰。是编专释《禹贡》一篇。前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
《尚书表注》·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金履祥撰。履祥字吉父,号仁山,兰溪人。从学於王柏。德祐初,以史馆编修召,不赴。入元
《书传大全》·十卷(通行本)明胡广等奉敕撰。书以蔡沈《集传》为主,自延祐贡举条格已然。然元制犹兼用古注疏,故王充耘《书义
《禹贡锥指》·二十卷、《图》·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渭撰。渭有《易图明辨》,已著录。其生平著述甚夥,而是书尤精力
《尚书引义》·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尚书稗疏》,已著录。此复推论其大义,多取后世事为之纠正。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