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辑闻》·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内府藏本)
宋赵汝楳撰。汝楳,商王元份七世孙,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理宗时官至户部侍郎。考《宋史·赵善湘传》,载其说《易》之书,有《约说》八卷,《或问》四卷,《指要》四卷,《续问》八卷,《补过》六卷。盖研究是经,用功最久,故汝楳承其家学,以作是编。其说据《汉书·儒林传》称费直惟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疑《说卦》、《序卦》、《杂卦》皆为汉儒窜人。又以《系辞》多称“子曰”,定为门人所记,非夫子之书。因置此诸传,惟注经文。其以《彖传》散附彖辞,《小象》散附爻辞,仍用王弼之本。其以《大象》移於卦画之后,彖辞之前,以《文言》散附《乾》、《坤》、《彖传》及《小象》后,则又汝楳之新意。割裂颠倒,殊属师心。又王弼本虽移传附经,尚有“彖曰”、“象曰”、“文言曰”字,以存识别。汝楳并此而去之,使经传混淆,茫然莫辨,尤为治丝而棼。其每卦之中皆以卦变立论,亦未免偏主一隅。然其说推阐详明,於比应乘承之理,盈虚消长之机,皆有所发挥,不同穿凿。於宋人《易》说之中,犹为明白笃实。《易雅》一卷,总释名义,略如《尔雅》之释《诗》,故名曰“雅”。其目曰《通释》,曰《书释》,曰《学释》,曰《情释》,曰《位释》,曰《象释》,曰《辞释》,曰《变释》,曰《占释》,曰《卦变释》,曰《爻变释》,曰《得失释》,曰《八卦释》,曰《六爻释》,曰《阴阳释》,曰《太极名义释》,曰《象数体用释》,曰《图书释》,凡十八篇。其论图书曰:“《易》有衍数,有积数。自五衍而为五十者,衍数也。自一二三四五积而为五十五者,积数也。图书二数,皆积数之俦,不可以与於揲蓍也。故舍图书之名而论二数,则自有妙理。强二数以图书之名,则於经无据。”可谓善於解纷矣。《筮宗》一卷,朱彝尊《经义考》作三卷,盖是书原本题《释本》第一、《述筮》第二、《先传考》第三,彝尊以一篇为一卷也。其推明大衍之数,颇为明白。於诸家旧说,一一条辨,亦具有考订云。
《周易时论合编》·二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方孔炤撰。孔炤字潜夫,号仁植,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
《周易总义》·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易祓撰。《南宋馆阁续录》载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舍释褐出身。庆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也。中天历乙巳江
《易学变通》·六卷(永乐大典本)元曾贯撰。贯字传道,泰和人。天历辛巳举於乡。官绍兴府照磨。元季兵乱,弃官家居。乡人推率义
《卦义一得》(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是编於每卦约举大义,所发明不过数语,故名“一得”。其中颇有精澈之语,然
《易象解》·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刘濂撰。濂字濬伯,南宫人。正德辛巳进士。由杞县知县擢监察御史。是书惟解《上、下经》
《读易详说》·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光撰。光字泰发,上虞人。崇宁五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庄简。事迹具《宋史》本传。光为
《周易疏略》·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字仲诚,上蔡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资县知县。沐於《五经》、《四书》皆有《
《易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凌去盈撰。去盈号旭斋,爵里未详。书中引毛奇龄说,则近时人也。是书主於即象以明理。大
《东坡易传》·九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苏轼撰。是书一名《毗陵易传》。陆游《老学庵笔记》谓其书初遭元祐党禁,不敢显题
《周易会通》·十四卷(内府藏本)元董真卿撰。真卿字季真,鄱阳人。尝受学於胡一桂。斯编实本一桂之《纂疏》而广及诸家。初名曰
《周易说统》·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人。是编大旨宗程朱《传》、《义》,凡诸儒说理可互证者,
《索易臆说》·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启昆撰。启昆字宥函,江宁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书惟总论《易》之大旨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盖明人旧录藏本也。其书乃乡塾讲义,随文敷衍,不能发明大旨
《易象钩解》·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士元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
《周易惜阴录》·四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字尔瀚,江阴人。《江南通志》列之《儒林传》中,称其与陆陇其相
《周易辨画》·四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颍州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於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
《易学古经正义》·十二卷(湖北巡抚采进本)明邹元芝撰。元芝字立人,竟陵人。自费直合《十翼》于《上、下经》,唐用王弼《易》
《周易像象述》·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吴桂森撰。桂森字叔美,无锡人。万历丙辰岁贡生。尝从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东林。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