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淙山读周易记》·二十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宋方实孙撰。实孙不知何许人。惟刘克庄《后山集》有《实孙乐府跋》,称其字曰端仲。有《实孙经史说跋》,称其以所著《易说》上於朝,以布衣入史局,时相以其累上春官,欲令免省奉对,遽以风闻报罢,浩然而归。其所终则不可考矣。此书旧本但题曰《读周易》。案朱彝尊《经义考》作《淙山读周易记》,盖此本传写脱讹。《经义考》又引曹溶之言曰:“《宋志》八卷,《澹生堂目》作十卷,《聚乐堂目》作十六卷。今世所行凡二本,一本不分卷,不知孰合之。”此本凡《上经》八卷,《下经》八卷,《系辞》二卷,《序卦》、《说卦》、《杂卦》各一卷,又不知谁所分也。其书取朱子《卦变图》别为《易卦变合图》,以补《易学启蒙》所未备。其说多主於爻象,不涉空谈。《自序》有曰:“《易》者道也,象数也,言道则象数在其中矣。道果有耶?《系辞》曰:《易》无体。道果无耶?《系辞》曰:《易》有太极。是道自无而有也。”可以识其宗旨矣。其据《随》上六爻“王用亨于西山”、《升》六四爻“王用亨于岐山”、《明夷彖》“文王以之”、《革彖》“汤武革命”,证爻彖非文王作,自为确义。其据《大有》九三爻“公用亨于天子”,《解》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小过》六五爻“公弋取彼在穴”,证爻辞非周公作,则必不然。说《易》者本不云“公,周公也”。然其大旨则较诸家为淳实矣。
《易通》·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六称也。多取《通书》、《正蒙》之言发明《易》理。案《通书》一
《易纬稽览图》·二卷(永乐大典本)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
《周易要义》·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魏了翁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临邛人。庆元五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
《易纬是类谋》·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
《易思图解》(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日曦撰。日曦字仲升,彭泽人。天启壬戌进士。是书以邵子《大横》、《大圆》二图为先
《周易参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人。元末辟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年兵起,遂隐居教授。
《易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沈一贯撰。一贯字肩吾,号蛟门,鄞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案《明史》本传
《十家易象集说》·九十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国朝吴鼎撰。是编采宋俞琬、元龙仁夫、吴澄、胡一桂、明来知德、钱一本、唐鹤徵
《读易约编》·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朱江撰。江字东注,江都人。是书成於康熙丁丑。其《凡例》有云:“是编原为便举子业,凡可备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惟
《周易衍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胡震撰。震自署曰“庐山深溪”,又题“将仕佐郎南康路儒学致仕教授”。书前有《自序
《易经讲义》·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苌仕周撰。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是书以程《传》及《本义
《易用》·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陈祖念撰。祖念字修甫,连江人。陈第子也。第所著《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发明引证
《易宗集注》·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孙宗彝撰。宗彝,高邮人。是书成於康熙庚申。以象、数、理各有宗,因象而测其数,因
《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熊良辅撰。良辅字任重,号梅边,南昌人。延祐四年尝领乡荐,其仕履未详,是书前有
《御纂周易述义》·十卷乾隆二十年奉敕撰。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
《周易辨》·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浦龙渊撰。兹编因《系辞》“包犠氏王天下”之文,遂谓六十四卦无一非帝王师相之事
《周易感义》(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此书为未刻稿本,中多朱墨涂乙。其撰人姓名,墨笔题“东海衲民岳岚墨山氏述”,盖所自书
《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中登进士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