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翰林院藏本)
明永乐元年七月奉敕撰。二年十一月奏进,赐名《文献大成》。总其事者为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与其事者凡一百四十七人。既而以所纂尚多未备,复命太子少保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篪与缙同监修,而以翰林学士王景、侍读学士王达、国子祭酒胡俨、司经局洗马杨博、儒士陈济为总裁,以翰林侍读邹辑、修撰王褒、梁潜、吴溥、李贯、杨覯、曾棨、编修朱纮、检讨王洪、蒋骥、潘畿、王偁、苏伯厚、张伯颍、典籍梁用行、庶吉士杨相、左春坊左中允尹昌隆、宗人府经历高得旸、吏部郎中叶砥、山东按察使佥事晏璧为副总裁,与其事者凡二千一百六十九人。於永乐五年十一月奏进,改赐名曰《永乐大典》。(案:以上俱见《明实录》。)并命复写一部,鋟诸梓,以永乐七年十月讫工(案:事见明赵友同《存轩集·送礼部员外郎》刘公复命序。),后以工费浩繁而罢。(案:事见《旧京词林志》。)定都北京以后,移贮文楼。(案:文楼即今之宏义阁。)嘉靖四十一年,选礼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重录正副二本,命高拱、张居正校理。(案:事见《明实录》。)至隆庆初告成,仍归原本於南京。(案:事见《旧京词林志》。)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案:事见《春明梦馀录》。)明祚既倾,南京原本与皇史宬副本并毁。今贮翰林院库者,即文渊阁正本,仅残阙二千四百二十二卷。顾炎武《日知录》以为全部皆佚,盖传闻不确之说。书及目录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与原序原表并合。《明实录》作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明史·艺文志》作二万二千九百卷,亦字画之误也。考《明实录》载成祖谕解缙等,称尝观《韵府》、《回溪》二书(案:《回溪》谓《回溪史韵》也,)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纪载太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於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无厌浩繁云云。故此书以《洪武正韵》为纲,全如韵府之体。其每字之下,详列各种书体,亦用颜真卿《韵海镜源》之例。惟其书割裂庞杂,漫无条理,或以一字一句分韵,或析取一篇,以篇名分韵,或全录一书,以书名分韵,与卷首凡例多不相应,殊乖编纂之体。疑其始亦如《韵府》之体,但每条备具始末,比《韵府》加详。今每韵前所载事韵,其初稿也。继以急於成书,遂不暇逐条采掇,而分隶以篇名,既而求竣益迫,更不暇逐篇分析,而分隶以书名。故参差无绪,至於如此。然元以前佚文秘典,世所不传者,转赖其全部全篇收入,得以排纂校订,复见於世,是殆天佑斯文,姑假手於解缙、姚广孝等俾汇存古籍,以待圣朝之表章,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正不必以潦草追咎矣。今仰蒙指授,裒辑成编者凡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共四千九百四十六卷。菁华已采,糟粕可捐,原可置不复道。然蒐罗编辑亦不可没其创始之功,故附存其目,并具载成书之始末,俾来者有考焉。
《政谱》·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栗夷撰。栗夷字心菴,山阴人。是编摘录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及邱濬《大学
《诗律武库前后集》·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吕祖谦编,与历代制度详说皆祖谦年谱所不载。然历代制度详说具有条理,且
《谢华启秀》·八卷(内府藏本)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书取诸书新艳字句裁为对偶,自二字以至八字,各为一卷。
《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内府藏本)《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
《群书纂类》·十二卷(内府藏本)明袁均哲撰。均哲字庶明,建昌人。正统中官郴州知州。是编因临江张九韶《群书备数》补其阙遗,
《古今同姓名录》·二卷(永乐大典本)梁孝元皇帝撰。是书见於《梁书》本纪及《隋书·经籍志》者皆作一卷。唐陆善经续而广之,故
《楚骚绮语》·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之象编。之象有《太史史例》,已著录。是书摘《楚辞》字句以供挦撦,已为剽剟之学。又
《对类》·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详时代。凡二十门,盖村塾课蒙之本。验其格式,犹明中叶所刊也。
《小字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陈思撰。思有《宝刻丛编》,已著录。是书因陆龟蒙《侍儿小名录》稍加推广,集史传所载小字
《文选类林》·十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宋刘攽撰。攽字贡父,新喻人,敞之弟也。与敞同举庆历六年进士。历官秘书
《骚苑》·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前三卷明黄省曾撰,后一卷张所敬补。省曾有《西洋朝贡典议》,已著录。所敬字长舆,自署曰清河
《男子双名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陶涵中撰。涵中字雪凡,嘉兴人。万历戊子举人。官至建昌府同知。所记古今男子如殷七
《古史汇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韩孔赞撰。孔赞字羲一,里贯未详。是书摭诸史典故,分四十七门,起於唐虞,终於明代,大
《古今疏》·十五卷(内府藏本)国朝朱虚撰。虚字邵斋,号可菴,又号介庵,曹州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绍兴府知府。其书仿《广雅
《广韵藻》·六卷(内府藏本)明方夏撰。夏字南明,自号养春子,长洲人。是编取杨慎《韵藻》,删其繁复,而广其未备,然挂漏仍多
《考古类编》·十二卷(通行本)国朝柴绍炳撰。绍炳有《古韵通》,已著录。是书分三十三门,凡有关於典章制度者,皆摘其指要,贯
《御定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康熙五十八年圣祖仁皇帝敕撰,雍正四年告成,世宗宪皇帝制序颁行。谨案唐以来隶事之书,以韵为纲者
《根黄集》·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文源撰。文源,长泰人。是书以三礼之文,割裂排纂,分律吕、封建、井田、学校、祭祀为
《裁纂类函》·一百六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杂录《册府元龟》之文,而删易其篇目。前有虞集序,称相台庐陵
《广修辞指南》·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与郊撰。与郊有《檀弓集注》,已著录。是书分二十部,每部或分子目,或不分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