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外传》·一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汉伶元撰。末有元自序,称字子于,潞水人。由司空小吏历三署,刺守州郡,为淮南相。其妾樊通德,为樊嫕弟子不周之子,能道飞燕姊弟故事,於是撰《赵后别传》。其文纤靡,不类西汉人语。序末又称元为河东都尉时,辱班彪之从父躅,故彪续《史记》不见收录。其文不相属,亦不类元所自言。后又载桓谭语一则,言更始二年刘恭得其书於茂陵卞理,建武二年贾子翊以示谭。所称埋藏之金縢漆匮者,似不应如此之珍贵。又载荀勖校书奏一篇,《中经簿》所录,今不可考。然所校他书,无载勖奏者,何独此书有之?又首尾仅六十字,亦无此体,大抵皆出於依托。且闺帏媟亵之状,嫕虽亲狎,无目击理。即万一窃得之,亦无娓娓为通德缕陈理,其伪妄殆不疑也。晁公武颇信之。陈振孙虽有或云伪书之说,而又云通德拥髻等事,文士多用。而祸水灭火之语,司马公载之《通鉴》。夫文士引用,不为典据。采淖方成语以入史,自是《通鉴》之失。乃援以证实是书,纰缪殊甚。且祸水灭火,其语亦有可疑。考王懋竑《白田杂著》有《汉火德考》,曰汉初用赤帝子之祥,旗帜尚赤。而自有天下后,仍袭秦旧,故张苍以为水德。孝文帝时,公孙臣言,当改用土德,色尚黄,其事未行至孝武帝改正朔,色尚黄,印章以五字,则用公孙臣之说也。王莽篡位,自以黄帝之后,当为土德,而用刘歆之说,尽改从前相承之序,以汉为火德。后汉重图谶,以赤伏符之文改用火德。班固作志,遂以著之高帝纪。而后汉人作《飞燕外传》(案:懋竑此语,尚以此传为真出伶元,盖未详考。)有祸水灭火之语,不知前汉自王莽、刘歆以前,未有以汉为火德者,盖其误也云云。据此,则班固在莽、歆之后,沿误尚为有因,淖方成在莽、歆之前,安得预有灭火之说?其为后人依托,即此二语亦可以见。安得以《通鉴》误引,遂指为真古书哉?
(案:此书记飞燕姊妹始末,实传记之类。然纯为小说家言,不可入之於史部,与《汉武内传》诸书同一例也。)
《广谐史》·十卷(内府藏本)明陈邦俊编,邦俊字良卿,秀水人。先是,徐常吉尝采录唐、宋以来以物为传者七十馀篇,汇而录之,名
《太平清话》·四卷(内府藏本)明陈继儒撰。是书杂记古今琐事,徵引舛错,不可枚举。当时称继儒能识古今书画,然如所载耐辱居士
《癸辛杂识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周密撰。密有《武林旧事》,已著
《幽怪录》·一卷、《续幽怪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幽怪录》,唐牛僧孺撰。僧儒事迹具《新唐书》本传。《唐书·艺文志》
《农田馀话》·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明长谷真逸撰,不著名氏。所记多元末及张士诚窃据时事。中一条记至正壬辰红巾入寇,
《述异记》·三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旧本题东轩主人撰。不著名氏。所记皆顺治末年康熙初年之事,多陈神怪,亦间及奇器,观其述
《觚賸》·八卷、《续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钮琇撰。琇字玉樵,吴江人。康熙壬子拔贡生。历官至陕西知府。是编成於康
《甘泽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袁郊撰。晁公武《读书志》云,载谲异事九章,咸通中久雨卧疾所著。陈振孙《书录解题》述其
《见闻录》·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继儒撰。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此书排次明代朝士事实,间及典章制度。如
《嘉祐杂志》·二卷(内府藏本)宋江休复撰。休复字邻几,开封陈留人。举进士。充集贤校理,谪监蔡州税。复官历刑部郎中,修起居
《谿山馀话》·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陆深撰。所记一时名臣如刘健、章懋、刘大夏遗事颇详,又多谈闽事,盖其宦闽日所著也。
《过庭录》·一卷(内府藏本)宋范公偁撰。公偁仕履未详。据其所言,乃仲淹之玄孙,而不言其曾祖为谁。观其称纯礼为右丞,纯粹为
《东坡问答录》·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宋苏轼撰。所记皆与僧了元往复之语,诙谐谑浪,极为猥亵。又载佛印环叠字诗,及东坡长亭
《儒林公议》·二卷(内府藏本)宋田况撰。况字元均,其先京兆人,徙居信都。举进士,又举贤良方正。为太常丞,辟陕西经略判官,
《飞燕外传》·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汉伶元撰。末有元自序,称字子于,潞水人。由司空小吏历三署,刺守州郡,为淮南相。其妾樊
《读史随笔》·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忱撰。忱字遐心,秀水人。是书前四卷杂论黄帝至宋、元事,后二卷皆论明事,叙述独详
《祐山杂说》·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冯汝弼撰。汝弼字惟良,平湖人。嘉靖壬辰进士,官工科给事中。以言事谪潜山县丞,迁知太
《至正直记》·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一曰《静斋类汇》,元孔齐撰。齐字行素,号静齐,曲阜人。其父退之为建康书掾,因家溧阳。
《樊川丛话》·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姜兆熊撰。兆熊字恂如,归安人。是编皆纪录杂事,分朝庙、山川、考证、诗话、闺秀、仙释
《何氏语林》·三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何良俊撰。良俊有《四友斋丛说》,已著录。是编因晋裴启《语林》之名,其义例门目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