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通变》·五卷、《易筮通变》·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雷思齐撰。思齐字齐贤,临川人。宋亡之后,弃儒服为道士,居乌石观。后终於广信。事迹具袁桷所撰《墓志铭》。是编前有揭徯斯《序》,称所著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数十卷及《和陶诗》三卷。吴全节《序》又称其有《文集》二十卷。今皆未见,惟此二书存。其《易图通变自序》,谓“《河图》之数以八卦成列,相荡相错,参天两地,参伍以变,其数实为四十,而以其十五会通於中”。所述《河图洛书参天两地倚数之图》、《错综会变》等图,及《河图遗论》,大旨以天一为《坎》、地二为《坤》,天三为《震》、地四为《巽》、天七为《兑》、地六为《乾》,天九为《离》,地八为《艮》,而五十则为虚数,其说虽与先儒不同,而案以“出震齐巽”之义,亦颇相吻合。林至《易裨传序》所谓“易道变化不穷,得其一端,皆足以为说”者也。
其《易筮通变》凡五篇:一日《卜筮》、二曰《立卦》、三曰《九六》、四曰《衍数》、五曰《命蓍》,亦多自出新意,不主旧法。白云霁《道藏目录》载二书於《太玄部·若字后》中。盖图书之学,实出道家,思齐又本道家衍说之,以附於《易》,固亦有由云。
《周易录疑》(无卷数,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陈绰撰。绰字文裕,福安人。是编用注疏本而不载《经》文,《上、下经》但标卦名,《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熊良辅撰。良辅字任重,号梅边,南昌人。延祐四年尝领乡荐,其仕履未详,是书前有
《易经讲义》·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苌仕周撰。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是书以程《传》及《本义
《水村易镜》·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祐十一年以《易》学召赴阙,充秘书省
《易辰》·九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登选撰。登选号澹馀,鄱阳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以三百八十四爻取象之义,
《朱文公易说》·二十三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宋朱鉴编。案朱子世系,朱子三子,长子塾;塾二子,长曰鉴,则朱子嫡长孙也。鉴字
《易测》·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曾朝节撰。朝节字植斋,临武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取王弼《注》、孔颖达《疏
《丙子学易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人。宝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历
《易学辨惑》·一卷(永乐大典本)宋邵伯温撰。伯温字子文,邵子之子也。南渡后官至利路转运副使。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案沈
《周易新讲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耿南仲撰。南仲字希道,开封人。靖康间以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与吴幵沮战守之说,
《周易疏略》·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字仲诚,上蔡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资县知县。沐於《五经》、《四书》皆有《
《周易剩义》·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燐撰,燐字旸谷,湘潭人。其《凡例》谓说经者有未备未当,而作此以补之,故曰《剩义
《周易后天归图》·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黎由高撰。由高字鹏翥,通城人。是书专明后天之《易》六十四卦反对之义,而一归之
《易论》(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国朝徐善撰。书首有沈廷劢《序》,称为南州徐敬可,则当为南昌人,而善自署曰嘉禾。
《易通》·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六称也。多取《通书》、《正蒙》之言发明《易》理。案《通书》一
《易解拾遗》·七卷、附《周易句读读本》·二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周世金撰。世金字仲兰,衡山人。是书成於乾隆辛巳。大旨以
《易经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字叔大,号实斋,海宁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周易经传训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蔡渊撰。渊字伯静,号节斋,建阳人。案朱彝尊《经义考》,蔡渊《周易经传训解》
《易象钩解》·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士元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
《周易对卦数变合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谓朱子不知《易》中“十年”“三年”、“七日”“八日”之旨及《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