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稽古编》·三十卷(江西按察使王昶家藏本)
国朝陈启源撰。启源字长发,吴江人。是书成於康熙丁卯。卷末自记,谓阅十有四载,凡三易稿乃定。前有朱鹤龄《序》,又有康熙辛巳其门人赵嘉稷《序》。鹤龄作《毛诗通义》,启源实与之参正。然《通义》兼权众说。启源此编,则训诂一准诸《尔雅》,篇义一准诸《小序》,而诠释《经》旨,则一准诸毛《传》,而郑《笺》佐之。其名物则多以陆玑《疏》为主。题曰《毛诗》,明所宗也。曰《稽古编》,明为唐以前专门之学也。所辨正者惟朱子《集传》为多,欧阳修《诗本义》、吕祖谦《读诗记》次之,严粲《诗缉》又次之。所掊击者惟刘瑾《诗集传通释》为甚,辅广《诗童子问》次之。其馀偶然一及,率从略焉。前二十四卷,依次解《经》而不载《经》文,但标篇目。其无所论说者,则并篇目亦不载。其前人论说已明,无庸复述者,亦置不道。次为《总诂》五卷,分六子目,曰《举要》、曰《考异》、曰《正字》、曰《辨物》、曰《数典》、曰《稽疑》。末为《附录》一卷,则统论《风》、《雅》、《颂》之旨。其间坚持汉学,不容一语之出入,虽未免或有所偏。然引据赅博,疏证详明,一一皆有本之谈。盖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朝诸家,始变为徵实之学,以挽颓波。古义彬彬,於斯为盛。此编尤其最著也。至於《附录》中“西方美人”一条,牵及杂说,盛称佛教东流始於周代,至谓孔子抑三王、卑五帝、藐三皇,独归圣於西方。“捕鱼诸器”一条,称广杀物命,恬不知怪,非大觉缘果之文,莫能救之,至谓庖犠必不作网罟。是则於《经》义之外,横滋异学,非惟宋儒无此说,即汉儒亦岂有是论哉?白璧之瑕,固不必为之曲讳矣。
《鉴湖诗说》·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陈元亮撰。元亮字寅倩,山阴人。是书乃乡塾讲章。其凡例有十:曰尊经、曰从注、曰存《
《诗经存固》·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叶朝荣撰。朝荣字良时,福清人。大学士向高之父也。隆庆元年恩贡,授九江府通判,官至养
《诗序解颐》·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邵弁撰。弁字元伟,太仓州人。隆庆中贡生。此书申朱子《诗序辨说》之义,而又以己意更正
《诗经精意》(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詹云程撰。云程字念庭,江西人。是编诠释《经》文,皆敷衍语气,为时文之用,乃塾师训
《诗经正解》·三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姜文灿撰。文灿字我英,丹阳人。是书首为《诗经字画辨疑》,次为《天文、舆地、服
《诗经大全》·二十卷(通行本)明胡广等奉敕撰。亦永乐中所修《五经大全》之一也。自北宋以前,说《诗》者无异学。欧阳修、苏辙
《国风省篇》·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皆其避雠出亡之时以意说《诗》之语,后追忆而录之。其初设为问答,故名《问
《毛诗写官记》·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皆自记其说《诗》之语,凡一百八十八条。
《诗牖》·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天锡撰。天锡字公永,竟陵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佥都御史。是编大抵推敲字义,寻求语脉
《毛诗多识编》·七卷(浙闽总督采进本)明林兆珂撰。兆珂字孟鸣,莆田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安庆府知府。是编本陆玑《疏》而衍
《诗经六帖重订》·十四卷(两浙总督采进本)明徐光启撰。国朝范方重订。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谥
《诗经类考》·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万钶撰。万钶字玉台,嘉善人。万历丁酉举人。官知县。兹编於三百篇所载名物典故,分
《诗疑问》·七卷、附《诗辨说》·一卷(内府藏本)元朱倬撰。倬字孟章,建昌新城人。至正二年进士。官遂安县尹。壬辰秋,寇至,
《诗经集成》·三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赵灿英撰。灿英字殿飏,武进人。是书成於康熙庚午。大旨为揣摩场屋之用,故首列朱
《诗经考》·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黄文焕撰。文焕字维章,永福人。天启乙丑进士,崇祯中由山阳县知县擢翰林院编修。坐钩党
《诗意》(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刘敬纯撰。敬纯,武进人。是书大旨宗朱子《集传》。虽间采诸家,然其发明《集传》者亦科举
《田间诗学》·十二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国朝钱澄之撰。澄之有《田间易学》,已著录。是书成於康熙己巳。大旨以《小序》首
《毛诗通义》·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葇如撰。葇如有《周易通义》,已著录。是书但列经文,别无训释,各章之下必引《四
《诗传》·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曰“子贡撰”。实明丰坊所作。《明史》坊本传称“坊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世所传子贡《
《诗统说》·三十二卷(左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黄叔琳撰。叔琳有《研北易抄》,已著录。是编杂采诸家《诗》说,分类钞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