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后蜀彭晓撰。晓字秀川,永康人。自号真一子。仕孟昶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其事迹未详。杨慎序古本《参同契》,则以晓为道士。考王建之时,杜光庭尝以道士授官。晓为道士,亦事理所有,但未知其据何书也。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是《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云云。今案其书多借纳甲之法,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要,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候,后来言炉火者皆以是书为鼻祖。《隋书·经籍志》不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始有《周易参同契》二卷,《周易五相类》一卷,而入之五行家,殊非其本旨。晓序谓伯阳先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至桓帝时,复以授同郡淳于叔通,遂行於世,而传其诀者颇鲜。其或然欤?至郑樵《通志艺文略》,始别立《参同契》一门,载注本一十九部,三十一卷。今亦多佚亡,独晓此本尚传。共分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独存於后,以应水一之数。又撰明镜图诀一篇,附下卷之末。晓自作前后序,阐发其义甚详。诸家注《参同契》者以此本为最古。至明嘉靖中,杨慎称南方有发地中石函者,得古文《参同契》,以为伯阳真本,反谓晓此本淆乱经注。好异者往往信之。然朱子作《参同契考异》,其章次并从此本。《永乐大典》所载《参同契》本,亦全用晓书,而以俞琬诸家之注分隶其下。则此本为唐末之书,授受远有端绪。慎所传本,殆丰坊古《大学》之流,殊荒诞不足为信。故今录《参同契》之注,仍以此本为冠焉。
(案:《唐志》列《参同契》於五行类,固为失当;朱彝尊《经义考》列《周易》之中,则又不伦;惟葛洪所云得魏伯阳作书本旨,若预睹陈抟以后牵异学以乱圣经者。是此书本末源流,道家原了了,儒者反愦愦也。今仍列之於道家,庶可知丹经自丹经,易象自易象,不以方士之说淆羲、文、周、孔之大训焉。)
《化机汇参》·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段元一撰。元一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自称北郡人。明无北郡,不知为何地也。
《实地论》·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有永乐乙酉自序,称养和子题。不知何许人也。上卷二篇,曰一宗,阐寡欲延年
《摄生要语》·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明息斋居士撰。不著名氏。所载调摄之方,皆杂引旧文,无所论断。
《华山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金王处一撰。处一始末未详。前有大定癸卯泥阳刘大用序。其书皆载华山神仙故事。盖道藏之馀
《中和集》·三卷、《后集》·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李道纯撰。道纯字玄素,号清菴,都梁人。又自号莹蟾子。是书乃其门人蔡志
《香案牍》·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陈继儒撰。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是书述神仙故事,自轩辕以下凡七十二人,皆自
《文子》·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案《汉志·道家·文子》九篇。注曰: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案
《阴符经集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袁淑真撰。是书前有淑真衔,称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其里贯则未详也。其本亦分三篇
《读庄小言》·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文德翼撰。德翼有《宋史存》,已著录。此书就《庄子》诸篇随笔记其所得,然未能拔奇於旧
《庄子通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朱得之撰。得之有《宵练匣》,已著录。此书以为《庄子》之书命辞跌宕,设喻险奇,人多谓
《古参同契集注》·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吴龙撰。吴龙字绍闻,南昌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是集前有自序
《解庄》·十二卷(内府藏本)明陶望龄撰。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谥文简。事迹附见《明史
《列子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康熙后壬寅自序,署其号曰复堂,不知何许人也。其注用林希逸口义本稍为删
《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华阳真人施肩吾撰。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唐元和十年进士。隐洪州之西山,好事
《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释疑》·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是书以一身之水火阴阳发挥
《炉火鉴戒录》·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宋俞琬撰。琬所著书,多阐明玄学。此书专为言外丹炉火者而发。以为为之者未必成,而致
《龙门子凝道记》·二卷(内府藏本)明宋濂撰。濂有《洪武圣政记》,已著录。是书乃元至正间濂入小龙门山所著。有四符、八枢、十
《广胎息经》·二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但题为宋人。然第二十一卷中引罗洪先、陈献章语,则明代道流所作,题宋
《道德经编注》·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胡与高撰。与高字岱瞻,黟县人。雍正癸卯举人。是书谓《老子》今本相沿,章句多舛。
《道德经悬解》·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元御有《周易悬象》,已著录。是书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於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