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内府藏本)
明蒋一彪撰。一彪自号复阳子,馀姚人。魏伯阳作《参同契》,原本三篇。自彭晓分章作解,后来注家虽递有并析,而上、中、下篇之次序俱仍旧目。至明杨慎,始别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一篇。徐景休《笺注》亦三篇,后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谓得见朱子所未见。一彪此注即据慎本而作,故谓之古文。其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琬四家之注,悉割裂其文,缀於各段之下,故谓之集解。今考其书,於旧文多所颠倒。以原本所有赞一篇,则指为景休后序。原本补塞遗脱一章,亦析出为叔通后序。案《参同契》一书,自虞翻注《易》引其日月为易一语外,(见李鼎祚《周易集解》。)他家罕所称引。其授受源流,诸书亦不具载,所可据者,惟彭晓之序为古。晓序但称魏君示青州徐从事,徐隐名而注之。郑樵《通志·艺文略》有徐从事注《阴阳统略参同契》三卷,亦不言为徐景休。何以越二千年至慎,而其名忽显?其赞序一首,朱子尝谓其文意是注之后序,恐是徐君注而注不复存。今此本乃适与相合,岂非因朱子之语而附会其说欤?若淳于叔通不过传授此书,旧时道家有徐从事、淳于叔通各序一篇之语,彭晓已据唐时刘知古《日月玄枢论》极辨其误,慎乃复以《三相类篇》为出叔通,是又借晓所驳之说,证成其为唐以前本也。不知《参同契》本末,汉、魏遗书虽无文可证,若晋以来书,则葛洪《神仙传》固云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唐以来书,则《旧唐书·经籍志》(案:《旧唐书》著录之书,并据开元内外经录)固云《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周易五相类》一卷,魏伯阳撰矣。慎所谓古本,何代之古本乎?一彪此本,於诸注原称魏君者,辄改作徐君,以就其说,尤非阙疑之义。然自慎以后,世遂别有此本,诸家所注,往往沿之,亦遂不可磨灭。今姑依其篇第,各分子卷,与彭晓诸本并著於录。以著作伪变乱之由,俾来者无惑焉。
《疑仙传》·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隐夫玉简撰,不著名氏。诸书或引作王简,字形相似,莫能详也。亦不著时代。中卷朱
《列子》·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周列御寇撰。前有刘向校上奏,以御寇为郑穆公时人。唐《柳宗元集》有《辨列子》一篇,曰
《周颠仙传》·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太祖高皇帝御制,纪周颠仙事迹。颠仙,建昌人。少得狂病,其踪迹甚怪。初谒太祖於
《观老庄影响论》·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释德清撰。德清字登印,全椒人。即当时所称憨山大师者也。其书多引佛经以证老、庄,
《养生肤语》·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陈继儒撰。以寡欲保神及起居调摄诸法为养生之要。杂采史传说部及前人绪论,大抵习见语
《阴符经解》·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崇文总目》云,《阴符
《中和集》·三卷、《后集》·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李道纯撰。道纯字玄素,号清菴,都梁人。又自号莹蟾子。是书乃其门人蔡志
《金丹大要》·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陈致虚撰。致虚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已著录。金丹二字,其源即出於《参同契》巨胜尚
《真诰》·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梁陶弘景撰。弘景有《刀剑录》,已著录。是书凡运象篇、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
《御注道德经》·二卷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撰。《老子》载《汉书·艺文志》,而不载其有注。《隋书·经籍志》以下,注其书者著
《实地论》·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有永乐乙酉自序,称养和子题。不知何许人也。上卷二篇,曰一宗,阐寡欲延年
《道藏目录详注》·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明道士白云霁撰。云霁字明之,号在虚子,上元人。是书成於天启丙寅。以道藏之文,
《读丹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彭在份撰。在份号从野逸人,莆田人。是书论道家炼丹养生之法。前列道宗,起汉栾巴以下
《庄子通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朱得之撰。得之有《宵练匣》,已著录。此书以为《庄子》之书命辞跌宕,设喻险奇,人多谓
《悟真篇注疏》·三卷、附《直指详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张伯端撰,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叔,天台
《古老子》·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题许剑道人手刊。卷首有自题绝句一首云:道人自昔不谈玄,何事幡然绘此篇。料得浮云无
《真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旧尝删节之,犹病其多。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云
《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陈葆光撰。葆光,江阴道士。是书采摭古来仙人事实集为四字俪语,而自注之。盖王松
《读道德经私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汪缙撰。缙字大绅,吴县人。是书以《易》义解《老子》。前有自序曰:释《老子》者
《老子说略》·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张尔岐撰。尔岐有《仪礼郑注句读》,已著录。《道德经解》者甚多,往往缴绕穿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