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龙集》·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晋陆云撰。云与兄机齐名,时称“二陆”。史谓其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今观集中诸启,其执辞谏诤,陈议鲠切,诚近於古之遗直。至其文藻丽密,词旨深雅,与机亦相上下。平吴二俊,要亦未易优劣也。《隋书·经籍志》载云集十二卷,又称梁十卷,录一卷。是当时所传之本,已有异同。《新唐书·艺文志》但作十卷,则所谓十二卷者,已不复见。至南宋时,十卷之本又渐湮没。庆元间,信安徐民瞻始得之於秘书省,与机集并刊以行。然今亦未见宋刻,世所行者惟此本。考史称云所著文词凡三百四十九篇,此仅录二百馀篇,似非足本。盖宋以前相传旧集,久已亡佚。此特裒合散亡,重加编缉,故叙次颇为丛杂。如《答兄平原诗》二首,其《行矣怨路长》一首乃机赠云之作,故冯惟讷《诗纪》收入机诗内。而此本误作云答机诗。又“绿房含青实”四语及“逍遥近南畔”二语,皆自《艺文类聚》《芙蕖部》、《啸》部摘出,佚其全篇。故《诗纪》以为失题,系之卷末,但注“见《艺文》某部。”此乃直标曰“芙蓉”、曰“啸”,殆明人不学者所编,又出《诗纪》之后矣。特是云之原集既不可见,惟藉此以传什一。故悉仍其旧录之,姑以存其梗概焉。
《谢宣城集》·五卷(内府藏本)齐谢朓撰。朓字元晖,陈郡阳夏人。事迹具《南齐书》本传。案朓以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
《昭明太子集》·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梁昭明太子统撰。案《梁书》本传,称统有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
《嵇中散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晋嵇康撰。案康为司马昭所害,时当涂之祚未终,则康当为魏人,不当为晋人。《晋书》
《庾开府集笺注》·十卷(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周庾信撰,国朝吴兆宜注。信,《周书》有传。然考集中辛成碑文,称“开皇元年七月
《江文通集》·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梁江淹撰。淹有《铜剑赞》,已著录。淹自序传称:“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考传
《扬子云集》·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汉扬雄撰。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载雄集五卷。
《楚辞灯》·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林云铭撰。云铭字西仲,侯官人。顺治戊戌进士。官徽州府通判。王晫《今世说》称:“云铭少嗜学
《楚辞补注》·十七卷(内府藏本)宋洪兴祖撰。兴祖字庆善。陆游《渭南集》有兴祖手帖跋,称为“洪成季庆善”,未之详也。丹阳人
《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内府藏本)宋朱子撰。以后汉王逸《章句》及洪兴祖《补注》二书详於训诂,
《蔡中郎集》·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汉蔡邕撰。《隋志》载后汉左中郎将蔡邕集十二卷。注曰梁有二十卷,录一卷。则其集至隋已非
《何水部集》·一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梁何逊撰。逊字仲言,东海郯人。官至水部员外郎,故自唐以来称何水部。王僧孺尝辑逊诗编
《楚辞新注》·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屈复撰。复字悔翁,蒲城人。是编采合《楚辞》旧注,而自以新意疏解之。复颇工诗,故能
《楚辞评林》·八卷(内府藏本)明沈云翔编。云翔字千亻刃,庆城人。是书成於崇祯丁丑。因朱子《集注》杂采诸家之说,标识简端,
《鲍参军集》·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鲍照撰。照字明远,东海人。晁公武《读书志》作上党人。盖误读虞炎序中“本上党人”之语
《离骚中正》·(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林仲懿撰。仲懿有《南华本义》,已著录。是编首载《读离骚管见》数则,谓屈
《楚辞章句》·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刘梦鹏撰。梦鹏有《春秋义解》,已著录。是书就诸本字句异同。参互考订,亦颇详悉。然
《楚辞集解》·八卷、《蒙引》·二卷、《考异》·一卷(两淮监政采进本)明汪瑗撰。瑗字玉卿,歙县人。是书《集解》八卷,惟注屈
《山带阁注楚辞》·六卷、《楚辞馀论》·二卷、《楚辞说韵》·一卷(通行本)国朝蒋骥撰。骥字洓塍,武进人。是书《自序》题康熙
《陶渊明集》·八卷(内府藏本)晋陶潜撰。案北齐阳休之序录潜集行世凡三本。一本八卷,无序。一本六卷,有序目,而编比颠乱,兼
《楚辞九歌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顾成天撰。其说以《湘君》、《湘夫人》为一篇,《大司命》、《少司命》为一篇,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