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元集》·三卷、附录《元纲论》·一卷、《内丹九章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唐吴筠撰。筠字贞节,华阴人,隐於南阳。天宝中召至京师。请为道士,居嵩山。复求还茅山,东游会稽。往来天台、剡中,与李白、孔巢父酬唱。大历中卒。弟子私谥曰“宗元先生”。新旧《唐书》皆载《隐逸传》。此本为浙江鲍氏知不足斋所抄。末有跋云:“收入《道藏》中,世无别本。”然《文献通考》云:“吴筠《宗元先生集》十卷,前有权德舆序,列於别集诸人之次。”则当时非无传本。此跋题戊申岁,不著年号。疑作於《通考》前也。卷首权德舆序,称太原王颜类遗文为三十卷。后又有《吴尊师传》,亦德舆撰,乃言文集二十卷。均与《文献通考》称十卷者不合。考德舆序,称四百五十篇,而此本合诗赋论仅一百十九篇。则非完书矣。又旧书筠本传云:“鲁中儒士也。”新书本传云:“华州华阴人。”德舆序称“华阴人”,而传又云“鲁儒士”。序称受正一法於冯尊师,上距陶弘景五传。传又云受正一法於潘体元,乃冯之师。亦相乖剌。考旧书《李白传》,称“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於剡中”。而传乃言:“禄山将乱,求还茅山。既而中原大乱,江淮多盗,乃东游会稽,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不知天宝乱后,白已因永王璘事流夜郎矣,安能与筠同隐?此传殆出於依托。序又称筠卒於大历十三年,后二十五岁乃序此集,其年为贞元十九年。德舆於贞元十七年知礼部贡举,明年真拜侍郎。故是年作序,系衔云礼部侍郎,其文与史合。而《金丹九章经》前又载筠自序一篇,题元和戊戌年作。戊戌乃元和十三年,距所谓先生化去之年又隔四十年。后且云:“元和中游淮西,遇王师讨蔡贼吴元济,避乱东岳,遇李谪仙,授以《内丹九章经》。”殆似呓语。然则此序与传同一伪撰矣。据新旧书皆有《元纲》三篇语,则卷末所附《元纲论》三篇,自属筠作。至《内丹九章经》,核之以序,伪妄显然。以流传已久,姑并录之,而辨其牴牾如右。
《皆春园集》·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陈完撰。完字名甫,号海沙,南通州人,万历丙午举人。是集为完所自编。其诗多恬適敷畅,
《漫馀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庭撰。庭有《理学辨》,已著录。其所为诗,有《秋间三仕》、《二西诸草》。是集刻於康
《石洞集》·十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叶春及撰。春及字化甫,归善人,嘉靖壬子举人,官至户部郎中,事迹附见《明史·艾穆传》
《瓢泉吟稿》·五卷(永乐大典本)元朱晞颜撰。考元代有两朱晞颜。其一为作《鲸背吟》者。其一为长兴人,字景渊,即著此稿者也。
《健松斋集》·二十四卷、《续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象瑛撰。象瑛有《封长白山记》,已著录。是集,象瑛所自编。凡
《卓光禄集》·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卓明卿撰。明卿有《卓氏藻林》,已著录。所著有《卓澂甫诗集》、《续集》、《北游稿》
《容台文集》·九卷、《诗集》·四卷、《别集》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学科考略》,已著录。其昌以书画擅名
《闇修斋稿》·一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萧企昭撰。企昭有《性理谱》,已著录。是集凡文三十二篇,前有其兄广昭《序》,述企昭
《雁门集》·三卷、《集外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萨都剌撰。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祖曰思兰不花,父曰阿鲁赤,以世勋
《堪斋诗存》·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顾大申撰。大申字震雉,一字见山,华亭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工部郎中。大申初与同
《念初堂稿》·四卷、《续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嘉谟撰。嘉谟,庐陵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司副使,隆庆庚午
《野古集》·三卷(内府藏本)明龚诩撰。诩字大章,昆山人。父詧,洪武中官给事中,以言事遣戍五开卫,诩遂隶军籍。后调守金川门
《寅菴集》·三卷、《外集》·四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罗肃撰。肃字汝敬,号寅菴,以字行,庐陵人,永乐甲申进
《舒晓斋存稿》·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溶撰。溶字涪远,郓城人,雍正中贡生。是集凡诗二卷,词、赋共一卷。皆未合古人
《四如集》·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黄仲元撰。仲元有《四如讲稿》,已著录。是集前有咸淳甲戌《余谦一序》,所作《梦笔记》附
《香域内外集》·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释敏膺撰。敏膺,苏州花山翠岩寺僧。是集,乃其弟子圣药等所编。《外集》诗文凡七
《野获园集》·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欧阳铉撰。铉字子玉,江西龙泉人。崇祯丁丑进士,官休宁县知县,其诗意境颇浅,《自序》
《陈拾遗集》·十卷(内府藏本)唐陈子昂撰。子昂事迹具《唐书》本传及卢藏用所为别传。唐初文章,不脱陈、隋旧习。子昂始奋发自
《汉滨集》·十六卷(永乐大典本)宋王之望撰。之望字瞻叔,襄阳穀城人,后寓台州。登绍兴八年进士第。累迁太府少卿。孝宗即位,
《菀青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至言撰。至言字山堂,一字青厓,萧山人。康熙丁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早年与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