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集》·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陆佃撰。佃有《埤雅》,已著录。此集据《书录解题》本二十卷。岁久散佚。今以《永乐大典》所载,裒为十四卷。盖仅存十之七矣。佃本受学於王安石,故《埤雅》及《尔雅新义》(案《尔雅新义》久佚,今散见《永乐大典》中,讹脱断烂殆不可读。)多宗《字说》。然新法之议,独龂龂与安石争。后竟入元祐党籍。安石之没,佃在金陵,为文祭之,推崇颇过。然但叙师友渊源,而无一字及国政。元祐初,预修《神宗实录》,亦颇为安石讳。数与史官辨争,坐是外补。然徽宗初召还复用,佃乃欲参用元祐旧人,复与时宰龃龉而罢。盖其初误从安石游,故牵於旧恩,文字之间,不能不有所假借。至於事关国计,则毅然不以私废公,亦可谓刚直有守者矣。佃既以新法忤安石,不复问以政事,惟以经术任之。神宗命详定郊庙礼文,佃实主其议。今集中所载诸篇是也。其他文字,勘以史传所纪,亦皆相符。惟《元丰大裘议》,集称佃为集贤校理。史乃称同列皆侍从,佃独以光禄丞居其间。当为《宋史》之讹。又佃绍圣初落职知泰州,故到任谢表有“海陵善地,淮甸近州”语。史乃称知秦州,亦为字误。殆修《宋史》时其集已不甚显欤!佃所著有《礼象》诸书,当时以知礼名。集中若《元丰大裘议》诸篇,大抵宗王而黜郑。理有可通,不妨各伸其说。惟其中自出新意,穿凿附会者。如以特牲馈食礼饎爨在西壁,主妇视饎爨於西堂下,为在庙外。引《尔雅》门侧之堂谓之塾,饎爨在庙门外之西堂下,今以《仪礼》考之,《燕礼》曰:“小臣师一人在东堂下。”《大射仪》曰:“宾之弓矢与中筹丰皆止於东堂下。宾之矢则以授矢人於西堂下。”《公食大夫礼》曰:“小臣东堂下。”《士丧礼》曰:“馔於东堂下。”《既夕礼》曰:“设棜於东堂下。”《少牢馈食礼》曰:“司宫溉豆笾勺爵觚觯几洗於东堂下。”凡此诸条,俱未有以东西堂为东西塾之堂者。《士冠礼》曰:“具馈于西塾。”《聘礼》曰:“摈者退负东塾而立。”又曰:“摈者退负东塾。”又曰:“出门西面於东塾南。”《士丧礼》曰:“卜人及执燋者在塾西。”《士虞礼》曰:“七俎在西塾之西。”《特牲馈食礼》曰:“筮人取俎於西塾。”凡此诸条,俱未有称东西塾为东西堂者。又《士冠礼》曰:“適东壁。”《士昏礼》曰:“退適东壁。”亦无以为在庙门外者。佃之说殊为牵合。佃又谓北堂有北壁。考《大射仪》:“工人士与梓人升下自北阶。”注曰:“位在北堂下。”既有北阶,明知其无北壁。佃弗及考详,而轻诋贾疏,亦为未允。至谓“裼袭”之“袭”从“龙”,“龙衣为袭”,则又附和《字说》而为之。尤无足深诘矣。方回《瀛奎律髓》称胡宿与佃诗格相似。宿诗传者稍多,佃诗则不概见。惟《诗林万选》载其《送人之润州》一首,《瀛奎律髓》载其《赠别吴兴太守中父学士》一首,《能改斋漫录》载其《韩子华挽诗》一联而已。今考《永乐大典》所载,篇什颇夥。大抵与宿并以七言近体见长,故回云然。厥后佃之孙游以诗鸣於南宋,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虽得法於茶山曾几,然亦喜作近体。家学渊源,殆亦有所自来矣。
《梅岩文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胡次焱撰。次焱字济鼎,号梅岩,晚号馀学。其始祖本唐宗室。五代时育於胡氏,因冒姓胡。
《鹅湖集》·六卷(永乐大典本)明龚斅撰。斅,铅山人。《明史》无传。惟《太祖本纪》载:“洪武十三年九月丙午,置四辅官,以儒
《邹聚所文集》·六卷、《外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邹德涵撰。德涵字汝海,安福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
《方斋诗文集》·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林文俊撰。文俊字汝英,号方斋,莆田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事迹具《
《性情集》·六卷(永乐大典本)元周巽撰。巽事迹不见於他书。其诗集诸家亦未著录。惟《文渊阁书目》载有周巽泉《性情集》一部、
《西溪百咏》·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释大善撰。大善号虚闻道人,其始末未详。以其诗考之,盖崇祯初人也。西溪在武林西北钦贤
《春明稿》·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徐学谟撰。学谟有《春秋亿》,已著录。是编皆其以尚书召起,再入都时所作,故以“春明
《隐拙斋集》·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廷芳撰。廷芳有《十三经注疏正字》,已著录。是集为廷芳所自编。凡诗赋三十二卷,
《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宋马廷鸾撰。廷鸾字翔仲,乐平人,淳祐七年进士,历官右丞相,兼枢密使,事迹具《宋史》
《山谷内集注》·二十七卷、《外集注》·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别集注》·二卷(编修翁方纲家藏本)宋任渊、史容、史季温
《爱吾庐集》·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徐良傅撰。良傅字子弼,东乡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以言事斥为民。其门人汤
《质园诗集》·三十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商盘撰。盘号苍雨,又号宝意,会稽人。雍正庚戌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以养亲乞外
《谭樵海集》·六卷、附《幽谷集》·一卷、《霜岩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谭宝焕撰。宝焕,江西乐安人,樵海其号也。集凡
《杨仲弘集》·八卷(内府藏本)元杨载撰。载字仲弘,浦城人,后徙杭州。初以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调海船万户府照磨。会仁
《咏史六言》·一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周宣武撰。宣武字燮轩,长沙人,乾隆壬戌进士。是编杂采史事,以六言绝句评论之,或
《方洲集》·二十六卷、附《读史录》·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宁撰。宁有《方洲杂言》,已著录。是集首有弘治四年仁和夏时正
《练溪集》·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傅米石撰。米石字立元,钜野人,康熙癸巳举人。是集凡文二卷,诗二卷,杂记一卷,前有其
《王冠九文集》·(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王业撰。业字蔚上,号冠九,其里贯未详。明末尝为诸生,寻弃去。吴楚材《序》称其
《黄静山集》·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黄永年撰。永年字静山,江西广昌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常州府知府。是集,前有雷鋐
《粤游草》·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曹溶撰。是集,乃其顺治丙申、丁酉,官广东时所作。凡古体三十首,近体二百八十一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