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集》·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王之望撰。之望字瞻叔,襄阳穀城人,后寓台州。登绍兴八年进士第。累迁太府少卿。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洊擢至参知政事,劳师江淮,为言者论罢。乾道元年起为福建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卒。事迹具《宋史》本传。钱溥《秘阁书目》载有之望《汉滨集》,而佚其册数。焦竑《经籍志》作六十卷。然赵希弁、陈振孙两家俱未著录,则宋代已罕传本。后遂散佚不存。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撮裒缀,所存什之三四而已。之望当秦桧柄国时,落落不合,人咸称其有守。其历官亦颇著政绩。惟在隆兴时力主和议,与汤思退相表里,专以割地啖敌为得计,而极沮张浚恢复之谋,考宋南渡之初,自当以北取中原为务。然惟岳、韩诸将可冀图功。张浚很愎迂疏,但急於立功以固位,实非可倚以恢复之人。一败於富平,而丧师三十万。再衄於淮西,而叛逃者七万。三挫於符离,而丧师又十三万。偾辕误国,其验昭然。讲学家以张栻之故,回护其父,殊未免颠倒是非。之望之沮浚,不可不谓之知人。至其《论和议》之策,以为“南北之形已成,未易相兼。惟当移攻战之力以自守,然后随机制变”。又以为“金人制胜之谋,举无遗策。加以器械之利,形势之便,虽汉、唐全盛之时,犹未能轻此敌,而况於今日”!其斟酌时势以立言,与史浩意颇相近,亦不可谓之不知时务。特其朋比小人,附和权倖,与浩之出於老成忠荩者不同。又汤思退所主者乃六国赂秦之计,与浩之主於持重俟衅者亦复迥异。故当时重为人所抨击,而《宋史》亦极不满之,诛其心也。至其诗文,则皆疏畅明达,犹有北宋遗矩。诸劄子亦多足以考见时事,与正史相参,未可遽废。谨釐为十六卷,著之於录。庶其人其文是非得失各不相掩焉。
《湖海集》·十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孔尚任撰。尚任有《节序同风录》,已著录。尚任官国子监博士时,随侍郎孙在丰在淮扬疏
《圭峰集》·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卢琦撰。琦字希韩,号立斋,惠安人。圭峰其所居地。抄本或作《圭斋集》,传写误也。至正
《金渊集》·六卷(永乐大典本)元仇远撰。远字仁近,一曰仁父,钱塘人。因居馀杭溪上之仇山,自号曰山村民。世传高克恭画《山村
《越草》·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沈明臣撰。明臣有《通州志》,已著录。明臣屡试不第,与山阴徐渭同入胡宗宪幕。宗宪
《仰节堂集》·十四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明曹于汴撰。于汴有《共发编》,已著录。是集文十一卷、诗三卷。前有高攀龙、冯从吾《序
《鲸背吟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旧本题元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名世。末又有《自跋》。《序》称至元辛卯,泛
《梦吟集》·一卷、《续集》·一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天春撰。天春字鲁源,济宁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致仕后惟以吟
《旴江集》·三十七卷、《年谱》·一卷、《外集》·三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宋李覯撰。覯字泰伯,建昌南城人。皇祐初以荐授太学
《谭子诗归》·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谭元春撰。此集乃其选本,题曰卶庵订定,不知何许人。前有《自序》,并载诸稿自题之文,
《自愉堂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俨然撰。俨然字望之,三原人。万历乙未进士,官兵部主事。是集凡文四卷,诗六卷,乃其
《东所文集》·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张诩撰。诩有《白沙遗言》,已著录。是集凡杂文十卷、诗三卷。其学出於新会,故所为
《檀园集》·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李流芳撰。流芳字长蘅,嘉定人。万历丙午举人。三上公车不第。因魏忠贤乱政,遂绝意进取
《草泽狂歌》·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明王恭撰。案恭所作三集,《凤台清啸》,已不传。故《千顷堂书目》有其名,而阙其卷数。
《筠溪集》·二十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李弥逊撰。弥逊字似之,连江人,居於吴县。大观三年上舍第一。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
《赵仲穆遗稿》·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旧本题元赵雍撰。雍字仲穆,孟頫子也,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是集凡诗十七
《定峰乐府》·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沙张白撰。张白原名一卿,号定峰,江阴人。是集皆所作乐府,或用古题,或自制新题,曹
《畏垒山人诗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徐昂发撰。昂发有《畏垒笔记》,已著录。是集,诸体杂编,其五言古体大抵刻峭清新
《滋兰堂诗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元沧撰。元沧有《礼记类编》,已著录。是编,分六集,曰《康瓠集》、《灌畦集》、
《杨文懿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起元撰。起元有《识仁编》,已著录。是集为其孙廷春所刊。据目录作二十卷,而自十一
《献丑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许棐撰。棐有《梅屋集》,已著录。是集前有嘉熙丁酉《自序》,仅短文十一篇、樵谈三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