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缉说》·十卷(内府藏本)
元王申子撰。申子字巽卿,邛州人。其始末未详。据卷首载田泽《刊书始末》,惟称其“皇庆二年行省劄付充武昌路南阳书院山长”,又称其寓居慈利州天门山,垂三十年始成《春秋类传》及此书。泽为申送行省、咨都省移翰林国史院勘定,令本处儒学印造而已。其说《春秋》,主有贬无褒之说,今未之见。其说《易》则力主数学,而持论与先儒迥异。大旨以《河图》配先天卦,以《洛书》配后天卦,而於陈抟、邵子、程子、朱子之说一概辨其有误。於古来说《易》七百馀家中,惟取六家。一《河图洛书》,二伏羲,三文王,四周公,五孔子,六周子《太极图》也。其自命未免太高,不足为据。同时有玉井阳氏者(案阳氏佚其名字,惟其姓见申子此书中,字为阴阳之阳,盖宋阳枋之族也。朱彝尊《经义考》作杨氏,误。谨附订於此),受《易》於朱子门人渊,已传五世,著《易说》二卷以驳之。申子又一一辨答,其大端具见於书中。盖万事不出乎奇偶,故图书之学,纵横反覆,皆可以通。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耳。然考申子之缴绕图书者,仅前二卷。至於三卷以后,诠解经文,仍以词变象占比应乘承为说,绝不生义於图书。其言转平正切实,多有发明。然则又何必绘图作解,纚纚然千万言乎?读是书者,取其诂经之语,而置其经外之旁文可也。所解惟《上、下经》为详,《系辞》稍略,《说卦》、《杂卦》尤略,《序卦》一传则排斥非孔子之言,但录其文而无一语之诠释。盖自李清臣、朱翌、叶适以来,即有是说,不始於申子。其论《易》中错简、脱简、羡文凡二十有四,但注某某当作某某,而不改《经》文,亦尚有郑氏注书之遗意,与王柏诸人毅然点窜者异焉。
《杨氏易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杨简撰。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事迹具《宋史
《仲氏易》·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萧山人。康熙己未
《易象钩解》·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士元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
《周易系辞精义》·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旧本题“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初,程子作《易传》,不及《系辞》
《易经会通》·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邦柱、江柟同撰。邦柱字砥之,万历丙午举人。柟字楚馀。皆休宁人。其所徵引至一百七
《易学象数论》·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宗羲撰。宗羲字太冲,号梨洲,馀姚人。前明御史尊素之子。康熙初,荐修《明史》,
《周易颂》·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二种也。上卷九十颂,下卷亦九十颂。前后泛言象数,中间每卦为
《易象正》·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道周撰。道周字幼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
《周易应氏集解》·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应捴谦撰。捴谦字嗣寅,钱塘人。康熙己未尝举博学鸿词。是书朱彝尊《经义考》
《图卦亿言》·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沚撰。沚字汝定,庐州人。隆庆庚午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是书以图书为《易》原本。首
《八卦馀生》·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邓梦文撰。梦文字志文,安成人。是书前有永乐甲辰《自序》,称著是书时梦神授以“八卦
《周易纂注》(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奇颖撰。奇颖字九愚,嘉定人。顺治辛卯拔贡生,官平遥县知县。此书大概依附朱子《
《读易随钞》(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目。其书用反对之说,除《乾》、《坤》、《颐》、《大过》、《坎》
《十愿斋易说》·一卷、《霞舟易笺》·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吴锺峦撰。锺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官桂林府推官。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康熙二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易》为四圣所递传,则四圣之道法、治法具在於是。故其大旨在即阴阳往
《周易函书约存》·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刑部尚书胡季堂家藏本)国朝胡煦撰。煦字晓沧,光山人。康熙壬
《周易对卦数变合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谓朱子不知《易》中“十年”“三年”、“七日”“八日”之旨及《讼》
《周易原始》·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范咸撰。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惟解《经》文,
《易原就正》·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包仪撰。仪字羽修,邢台人。拔贡生。其始末无考。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
《周易蕴义图考》·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是编主先天之学,皆根柢图书,演错综互变之旨,大抵推阐旧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