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叟集》·四卷、《集外诗》·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袁凯撰。凯字景文,华亭人。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以病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其集旧有祥泽张氏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凯用官韵,非奸韵也。“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於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亡作也。至“雨声终日过闲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闲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矣。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即所刊《瓦缶集》、《既悔集》是也。隆庆时,何元之得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间,张所望复为重刻。此本乃国朝曹炳曾所校,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较诸本差完善焉。凯以《白燕诗》得名,时称“袁白燕”。《李梦阳序》则谓“《白燕诗》最下最传,其高者顾不传”。今检校全集,梦阳之说良是。《何景明序》谓明初诗人以凯为冠。盖凯古体多学《文选》,近体多学杜甫,与景明持论颇符,故有此语。未免无以位置高启诸人,故论者不以为然。然使凯驰骋於高启诸人之间,亦各有短长,互相胜负,居其上则未能,居其下似亦未甘也。陆深《金台纪闻》载启《赠凯诗》曰:“清新还似我,雄健不如他。”其语殊不似启,殆都穆等依托为之。(案二语启集不载,深闻之於穆,穆闻之史鉴,鉴闻之朱应祥云。)然深以两言为实录,则颇不谬云。
《方建元诗集》·十二卷、《续集》·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方于鲁撰。于鲁有《方氏墨谱》,已著录。是编前集以各体分编,总
《剑南诗稿》·八十五卷(内府藏本)宋陆游撰。游有《入蜀记》,已著录。是集末有嘉定十三年游子朝请大夫知江州军事子虡跋,称游
《绩学堂文钞》·六卷、《诗钞》·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梅文鼎撰。文鼎有《历算全书》,已著录。其以“绩学”名堂者,初大
《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唐李频撰。频字德新,寿昌人。大中八年擢进士第。调秘书郎,累迁建州刺史
《瓜庐诗》·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宋薛师石撰。师石字景石,永嘉人。隐居不仕,筑屋会昌湖西,题曰瓜庐。赵师秀诗“野水多於
《继志斋集》·十二卷、《附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绅撰。绅字仲缙,义乌人,待制祎之仲子。《明史》附见《祎传》,称
《康斋文集》·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吴与弼撰。弼字子傅,临川人,天顺元年以忠国公石亨荐,徵至京师,授左春坊左谕德,
《安雅堂诗》、《安雅堂拾遗诗》(皆无卷数),《安雅堂拾遗文》·二卷、附《二乡亭词》·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宋琬
《双溪集》·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杭淮撰。淮字东卿,宜兴人。弘治乙未进士。官至南京总督粮储右副都御史。与兄济并
《晦庵集》·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内府藏本)宋朱子撰。《书录解题》载《晦庵集》一百卷、《紫阳年谱》三卷
《林屋文稿》·十六卷、《诗稿》·十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宋徵舆撰。徵舆字辕文,华亭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
《南海集》·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士祯撰。皆其奉使祭告南海往还之作。上卷自京师至广州,下卷自广州至其家新城而止。盖
《初寮集》·八卷(永乐大典本)宋王安中撰。安中字履道,中山曲阳人。登进士第。累擢尚书左丞,出知燕山府。除大名尹,兼北京留
《王子安集》·十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唐王勃撰。《唐书·文苑传》称其文集三十卷。而《杨炯集序》则谓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
《政书》·八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于成龙撰。成龙有《于山奏牍》,已著录。是集皆其历仕所纪,曰《罗城书》,令罗城时稿也;
《庄简集》·十八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光撰。光有《周易详说》,已著录。其集目载於《绍兴正论》者四十卷,载於《宋史·艺文志》
《章介菴集》·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章衮撰。衮字汝明,临川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是集首载《大学口义》
《二曲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容撰。容有《四书反身录》,已著录。集为门人王心敬所编,每卷分标篇目,曰《悔过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内府藏本)宋僧惠洪撰。惠洪有《冷斋夜话》,已著录。是集为其门人觉慈所编。释氏收入《大藏支那著述》
《松泉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六卷(工部侍郎汪承霈进呈本)国朝汪由敦撰。由敦字师茗,安徽休宁人。以商籍补浙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