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元胡炳文撰。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婺源人。尝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元史·儒学传》附载其父一桂传中。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所谓“笃志朱子之学”者也。是书据朱子《本义》、折衷是正,复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序》题延祐丙辰,盖仁宗之三年。初名《精义》,后病其繁冗,删而约之,改名《通释》。所著《云峰集中》有《与吴澄书》曰“《本义通释》,郭文卿守浮梁时为刊其半,出之太早,今悔之无及也。刊本今以呈似,中有谬戾,阁下削之绳之,幸甚”云云。考炳文生於宋理宗淳祐十年,其与澄书时称年七十,则当在延祐七年庚申,在作《序》之后三年。其所悔者改正与否,则不可考矣。王懋竑《白田杂著》曰:“今刻云峰《本义通释》上下经解极详,以《大全》本考之,增多者十之三四。《彖传》以后,语皆与《大全》同,无增多者。疑《通释》自《彖传》后已失去,后人钞集《大全》所载以续之耳。”又《大全序例》,谓“胡氏《通释》既辄变古《易》,又於今《易》不免离析先后。考今刻乃一依古《易》,此不可晓,或者今刻非原本欤”云云。案此本前有明潘旦《序》,称书经兵燹,多至亡佚。其九世孙珙及弟玠募遗书,得《上、下经》而阙《十翼》,乃复汇蒐诸集中以补之。然则今本十翼乃珙、玠所裒录,非炳文之旧。懋竑盖未见旦《序》,故有此疑。惟《大全》称炳文辄变古《易》,又离析今文之先后,则《彖传》、《象传》必附经文之中,何以解传者佚而解经者不佚,又何以珙、玠所得旧本《上、下经》文釐然完具而不参以《彖传》、《象传》,此则诚不可晓。然《大全》为胡广等庞杂割裂之书,所言亦不尽可据也。
《易经大旨》·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唐龙撰。龙字虞佐,兰谿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
《易经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字叔大,号实斋,海宁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周易宗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程汝继撰。汝继字志初,朱之蕃《序》又称其字曰敬承,盖有二字也。婺源人。万历辛丑
《周易玩辞》·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项安世撰。安世字平甫,松阳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熙二年同进士出身。绍熙五年除校书
《河洛定议赞》·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其说以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则《洛书》画
《四圣一心录》·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钱一本撰。是书於《像钞》之外,又舍数而言理。其言理,舍天而言人。其言人,又舍事而
《周易辨画》·四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颍州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於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
《易史象解》·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林允昌撰。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案朱彝尊《经义考
《大易通解》·十五卷、附录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魏荔彤撰。荔彤字念庭,柏乡人。大学士裔介之子。官至江常镇道。是编乃其
《易经说意》·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陈际泰撰。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行人司行人。《明史·文苑传》附见《
《东坡易传》·九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苏轼撰。是书一名《毗陵易传》。陆游《老学庵笔记》谓其书初遭元祐党禁,不敢显题
《陆堂易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奎勋撰。奎勋字坡星,平湖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是编讲《易》,宗朱子者
《周易郁溪记》·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郁文初撰。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
《读易镜》·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常熟人。是书悉依今本次序,每一卦一节,列《经》文於前,列讲义於
《读易约编》·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朱江撰。江字东注,江都人。是书成於康熙丁丑。其《凡例》有云:“是编原为便举子业,凡可备
《周易滴露集》(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张完臣撰。完臣字良哉,平原人。顺治乙未进士。是书皆训释文句,不及象数。大旨取
《空山易解》·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牛运震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癸丑进士,官平番县知县。其学博涉群书,
《易经观玩篇》(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宗洛撰。宗洛字绍川,无锡人。乾隆庚辰进士,官天镇县知县。是编《凡例》谓用费
《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轼撰。轼字若瞻,高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是编因程子《易
《易佣》·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文安之撰。安之字铁庵,夷陵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朱由榔僣号粤西,以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