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疑义举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永撰。永字慎修,婺源人。是书融会郑《注》,参以新说,於《经》义多所阐发。其解《考工记》二卷,尤为精核。如《经》文:“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轸围尺一寸,见於《经》文,而轐围不著。并轸、轐以求七寸之崇,颇为难合。郑《注》亦未及详解。永则谓“轸方径二寸七分有半,自轴心上至轸面,总高七寸。毂入舆下,左右轨在毂上,须稍高,容毂转,故毂上必有轐庋之。轐之围径无正文。《辀人》当兔之围,居辀长十之一,方径三寸六分,辀亦在舆下庋舆者,则兔围与当兔同可知。轴半径三寸二分,加轐方径三寸六分,共高五寸八分。以密率算,毂半径五寸一分弱,中间距轨七分强,可容毂转。以五寸八分,加后轸出轐上者,约一寸二分,总高七寸。舆版之厚上与轸平,亦以一寸二分为率。后轸在舆下馀一寸五分,辀踵为缺曲以承之。算加轸与轐之七寸,当从辀算起,盖辀在轴上,必当舆底相切。而两旁伏兔,亦必与辀齐平。故知辀之当兔围,必与兔围等大。后不言兔围者,因辀以见”云云。考《释名》曰:“轸横在前,如卧床之有枕也。枕,横也,横在下也。荐版在上,如荐席也。”似舆板在上而轸在下。永谓轸面与舆版相平,似乎不合。然舆版之下仍馀轸一寸五分,则其说仍不相悖。又考《说文》曰:“,车伏兔下革也。”则是伏兔钳毂之处,尚有革承其间。永算伏兔距毂崇三寸六分,而伏兔下革厚尚未算入。要其增分甚微,固亦无妨於约算也。又《经》文曰:“参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式之制具详於《曲礼》孔《疏》。其说谓车箱长四尺四寸而三分,前一后二,横一木,下去车床三尺三寸,谓之为式。又於式上二尺二寸横一木,谓之为较。至宋林希逸,又谓揉者揉其木使正直而为之。永则谓“揉两曲木,自两旁合於前,通车前三分隧之一,皆可谓之式。式崇三尺三寸,并式深处言之。两端与两輢之植轵相接,军中望远,亦可一足履前式,一足覆旁式。《左传》长勺之战‘登轼而望’是也。若较在式上,如何能登轼而望?若较於隧三分之前横架一木,则在阴版之内,车外不见式矣。《记》如何云苟有车,必见其式”云云。考郑《注》曰:“兵车之式深尺四寸三分寸之二”,则《经》所云“一在前者”皆为式。凡一尺四寸有奇之地,《注》始得云“式深”。若仅於两輢之中横架一木,名之曰式,则一木前后更不为式,《注》又何得以深浅度式乎?孔《疏》谓横架一木於车箱内,盖未会郑《注》“式深”二字之义。又郑《注》云“较,两輢上出式者”,两輢则两箱版也。上出式而度之以两輢,则两较各在两箱之上明矣。故《释名》曰:“较在箱上”,不云较在式上,是其明证。孔《疏》之误显然。至於《经》文凡云揉者,皆揉之使曲,而希逸反谓“揉之使直”,尤属不考。均不及永之所说确凿有徵。其他援引典核,率皆类此。其於古制,亦可谓考之详矣。
──右“礼类”《周礼》之属二十二部,四百五十三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周礼》古谓之《周官》,钦定《三礼义疏》已复其本名。以诸家注本题《周礼》者十之九,难於一一追改,故姑从郑玄以来相沿之称。)
《戴记绪言》·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奎勋撰。奎勋有《陆堂易学》,已著录。是书大旨以《礼记》多出汉儒,不免有附会古义
《周官新义》·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永乐大典本)宋王安石撰。安石事迹详《宋史》本传。晁公武《读书志》曰:“熙宁中
《周礼述注》·二十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光坡撰。光坡字耜卿,号茂夫,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之弟也。杭世骏《榕城诗话》称
《读礼偶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许三礼撰。三礼字典三,汤阴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尝受业於孙奇逢之门
《周礼注疏合解》·十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采撰。采字受先,太仓人。崇祯戊辰进士,官临川县知县,福王时为礼部员外郎。《
《四礼疑》·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吕坤撰。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首载《
《周礼辑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书多本《周礼订义》,攻诘郑《注》。
《读礼纪略》·六卷、附《婚礼广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董祥撰。董祥字熊占,长洲人。是书成於康熙乙卯,乃其居父丧
《考工记纂注》·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程明哲撰。明哲字如晦,歙县人。是书主於评点字句,於《经》义无所发明。名为《纂注》
《仪礼述注》·十七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光坡撰。光坡有《周礼述注》,已著录。是书取郑《注》、贾《疏》总撮大义,而节取
《二礼集解》·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黼撰。黼始末未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为嘉靖间无锡人,亦据卷首题“锡山”、卷
《大小宗通绎》·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是书谓郑康成《礼记·大传注》以别子之世长子为大宗,别子庶子之长子为小
《四礼初稿》·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宋纁撰。纁字伯敬,号栗菴,商邱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庄敏。事迹具《明史
《夏小正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诸锦撰。锦有《毛诗说》,已著录。是编解《夏小正》之文。或采他说,或出己意,欲仿郑
《三礼纂注》·四十九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贡汝成撰。汝成字玉甫,宣城人。嘉靖中官翰林院待诏。其书《周礼》六卷,主俞庭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通行本)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於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
《学礼阙疑》·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刘青莲撰。青莲字华岳,襄城人。是书皆补正陈澔《礼记集说》之讹漏,凡有所辨定者咸著
《庙制折衷》·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是书大抵宗王肃而驳郑康成。康成谓天子五庙,周加文、武二祧为七。肃谓天子
《周礼沿革传》·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魏校撰。校字子才,号庄渠,昆山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太常寺卿,迁国子监祭酒,未上
《檀弓疑问》·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邵泰衢撰。泰衢字鹤亭,钱塘人。明於算术,雍正初以荐授钦天监左监副。其书以《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