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逸经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吴澄撰。澄有《易纂言》,已著录。是篇掇拾逸经,以补《仪礼》之遗。凡《经》八篇。曰《投壶礼》,曰《奔丧礼》,取之《礼记》。曰《公冠礼》,曰《诸侯迁庙礼》,曰《诸侯衅庙礼》,取之《大戴礼记》,而以《小戴礼记》相参定。曰《中霤礼》、曰《禘于太庙礼》、曰《王居明堂礼》,取之郑康成《三礼注》所引逸文。其编次先后,皆依行礼之节次,不尽从其原文,盖仿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之例。其引二戴《记》著所出,郑《注》不著所出,则与王应麟《郑氏易》同。由古人著书,不及后来体例之密,不足异也。其《传》十篇,则皆取之二戴《记》,曰《冠仪》,曰《昏仪》,曰《士相见仪》,曰《乡饮酒仪》,曰《乡射仪》,曰《燕仪》,曰《大射仪》,曰《聘仪》,曰《公食大夫仪》,曰《朝事仪》。其《乡射仪》、《大射仪》取《礼记·射仪篇》所陈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射,釐之为二。其《士相见》、《公食大夫》二仪则取宋刘敞之所补。敞拟《记》而作者尚有《投壶仪》一篇,亦见《公是集》中,澄偶遗之。明何乔新尝取以次《朝事仪》后,并为之跋。通志堂刻《九经解》,复佚其文。盖所据乃未补之旧本,非乔新本也。又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第二十一篇曰:“汉兴,高堂生传《礼》十七篇。孔壁出,多三十九篇,谓之《逸礼》。平帝时,王莽立之,旋废。犹相传至东汉,郑康成注三《礼》曾引之。《天子巡狩礼》云:制币丈八尺,纯四。《中霤礼》云:以功布为道布,属于几。《烝尝礼》云:射豕者。《军礼》云:无干车,无自后射。《朝贡礼》云:纯四,制丈八尺。《禘于太庙礼》云:日用丁亥,不得丁亥则己亥、辛亥亦用之,无则苟有亥焉可也。又《中霤礼》云:凡祭五祀于庙用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设席于奥。祀户之礼,南面设主于户内之西,乃制脾及肾为俎,奠于主北。又设盛于俎西,祭黍稷、祭肉、祭醴,皆三。祭肉,脾一,肾再。既祭,彻之,更陈鼎俎设馔于筵前。迎尸略如祭宗庙之仪。《王居明堂礼》云:出十五里迎岁。又云:带以弓韣,礼之禖下,其子必得天材。又云:季春出疫于郊,以攘春气。又《中霤礼》云:祀灶之礼,先席于门之奥,东面设主于灶陉,乃制肺及心肝为俎,奠于主西。又设盛于俎南,亦祭黍三,祭肺、心、肝各一,祭醴三。亦既祭彻之,更陈鼎俎设馔于筵前。迎尸如祀户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毋宿于国。又《中霤礼》云:祀《中霤之》礼,设主于牖下,乃制心及肺、肝为俎,其祭肉,心,肺、肝各一,他皆如祀户之礼。又云:祀门之礼,北面设主于门左枢,乃制肝及肺、心为俎,奠于主南,又设盛于俎东。其他皆如祭灶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仲秋九门磔禳,以发陈气,御止疾疫。又云:仲秋农隙,民毕入于室,曰时杀将至,毋罹其灾。又云:季秋除道致梁,以利农也。又《中霤礼》云:祀行之礼,北面设主于軷上,乃制肾及脾为俎,奠于主南,又设盛于俎东。祭肉,肾一,脾再。其他皆如祀门之礼。又《王居明堂礼》云:孟冬之月,命农毕积聚,系牧牛马。又云:季冬命国为酒,以合三族。君子说,小人乐。又云:仲秋乃命国醵。《逸奔丧礼》云:不及殡日,于又哭,犹括发即位,不袒。告事毕者,五哭而不复哭也。又云:哭父族与母党于庙,妻之党于寝,朋友于寝门外,壹哭而已,不踊。又云:凡拜吉丧,皆尚左手。又云:无服袒免为位者唯嫂与叔,凡为其男子服,其妇人降而无服者麻。凡二十五条。为篇名者八,吴草庐《逸经》八篇,仅及其三”云云,则亦不免有所疏漏。然较之汪克宽书,则条理精密多矣。《明一统志》:“沅州刘有年,洪武中为监察御史,永乐中上《仪礼逸经》十有八篇。”杨慎求之内阁,不见其书。朱彝尊《经义考》谓有年所进即澄此本,《逸经》八篇,《传》十篇,适符其数。其说似乎有据。今世传《内阁书目》,惟载澄书,不著有年姓名。盖当时亦知出於澄矣。
《学礼质疑》·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万斯大撰。斯大有《仪礼商》,已著录。是书考辨古礼,颇多新说。如谓鲁郊惟日至
《周礼全经释原》·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柯尚迁撰。尚迁字乔可,长乐人。自号阳石山人。嘉靖中由贡生官邢台县县丞。其书自
《周礼传》·十卷、《图说》·二卷、《翼传》·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应电撰。应电字昭明,昆山人。嘉靖中遭倭乱,
《读礼偶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许三礼撰。三礼字典三,汤阴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尝受业於孙奇逢之门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内府藏本)国朝纳喇性德撰。性德有《删补合订大易集义粹言》,已著录。是编因陈澔《礼记集说》
《仪礼经传内编》·二十三卷、《外编》·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书《内编》
《大戴礼记》·十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汉戴德撰。《隋书·经籍志》曰:“《大戴礼记》十三卷,汉信都王太傅戴德撰。”《崇文总
《仪礼析疑》·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著录。是书大指在举《仪礼》之可疑者而详辨之,其无可
《周礼疑义举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字慎修,婺源人。是书融会郑《注》,参以新说,於《经》义多所阐发。其
《周官析疑》·三十六卷、《考工记析义》·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著录。是书以《周官》为一编
《礼乐合编》·三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广撰。广,无锡人。是书成於崇祯癸酉。以经典古训与说部小史杂采成文。且每事不详其
《礼记章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书大意,谓《礼记》由汉儒掇拾而成,章
《泰泉乡礼》·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黄佐撰。佐字才伯,泰泉其号也。香山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少詹事。事迹具《明史·文苑
《礼经会元》·四卷(内府藏本)宋叶时撰。时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及第,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官吏部尚
《礼经本义》·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蔡德晋撰。德晋字仁锡,无锡人。雍正丙午举人,乾隆初以杨名时荐官司务。是书前十六
《周礼订释古本》(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芝藻撰。芝藻有《大易疏义》,已著录。是书前有康熙丁丑《自序》。大抵宗俞庭
《周礼注疏合解》·十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采撰。采字受先,太仓人。崇祯戊辰进士,官临川县知县,福王时为礼部员外郎。《
《礼经集注》·十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张凤翔撰。凤翔字蓬元,堂邑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书主朱子《仪礼》为经
《周礼复古编》·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宋俞庭椿撰。庭椿字寿翁,临川人。乾道八年进士,官古田令。是书《宋志》作三卷。今本作
《别本家礼仪节》·八卷(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旧本题明杨慎编,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编前有慎《序》,词极鄙陋。核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