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集说》·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敖继公撰。继公字君善,长乐人,家於吴兴。赵孟頫尝从受业。后以江浙平章高彦敬荐,授信州教授。是书成於大德辛丑。前有《自序》,称“郑康成《注》疵多而醇少,删其不合於《经》者,意义有未足,则取疏记或先儒之说以补之。又未足,则附以一得之见”,又疑《丧服传》违悖《经》义,非子夏作,皆未免南宋末年务诋汉儒之馀习。然於郑《注》之中录其所取,而不攻驳所不取。无吹毛索垢、百计求胜之心。盖继公於《礼》所得颇深,其不合於旧说者,不过所见不同,各自抒其心得,初非矫激以争名。故与目未睹《注》、《疏》之面而随声佐斗者,有不同也。且郑《注》简约,又多古语,贾公彦《疏》尚未能一一申明。继公独逐字研求,务畅厥旨,实能有所发挥。则亦不病其异同矣。卷末各附《正误》,考辨字句颇详,知非徒骋虚词者。其《丧服传》一篇,以其兼释《记》文,知作於《记》后。又疑为郑康成散附《经》、《记》之下,而不敢移其旧第。又十三篇后之《记》,朱子《经传通解》皆割裂其语,分属《经》文各条之下。继公则谓诸篇之《记》有特为一条而发者,有兼为两条而发者,有兼为数条而发者,亦有於《经》义之外别见他《礼》者,不敢移掇其文,失记者之意,自比於以鲁男子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卷末特为《后序》一篇记之。则继公所学,犹有先儒谨严之遗,固异乎王柏、吴澄诸人奋笔而改《经》者也。
《礼问》·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吕柟撰。柟有《周易说翼》,已著录。是书杂论冠、昏、丧、祭之礼,皆与门人问答之辞。末载《
《古周礼释评》·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明孙攀撰。攀字士龙,宣城人。是书因朱申《周礼句解》稍为订补,别以音释、评语标注上方
《礼记明音》·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觉撰。觉,江阴人。《江南通志》作武进人。嘉靖辛丑进士。书末有南京礼部郎中巴郡刘起
《仪礼释宫增注》·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取朱子《仪礼释宫》一篇(案《释宫》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内府藏本)国朝纳喇性德撰。性德有《删补合订大易集义粹言》,已著录。是编因陈澔《礼记集说》
《周官禄田考》·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彤撰。彤有《尚书小疏》,已著录。自欧阳修有《周礼》“官多田少,禄且不给”之疑
《参读礼志疑》·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汪绂撰。绂一名烜,字灿人,号双池,婺源人。是书取陆陇其所著《读礼志疑》,以己
《礼记纂言》·三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吴澄撰。澄有《易纂言》,已著录。案危素作澄《年谱》,载至顺三年澄年八十四,留抚
《二礼经传测》·六十八卷(原任工部侍郎李友棠家藏本)明湛若水撰。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乙丑进士,历官南京吏、礼、兵三部
《檀弓丛训》·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杨慎撰。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人。正德辛未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谏大礼,谪戍
《礼乐通考》·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胡抡撰。抡字应麟,武进人。抡以《仪礼经传通解》五礼杂糅。又不能各详始终本末,疑
《重订古周礼》·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陈仁锡撰。仁锡有《系辞十篇书》,已著录。是编不用俞庭椿改本,与郎兆玉相同。其称“
《月令解》·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张虙撰。虙,慈溪人。庆元丙辰进士,官至国子祭酒。是编乃虙端平初入讲幄时所纂。未及竟,以
《深衣考》·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是书前列己说,后附《深衣》经文,并列朱子、
《周礼三注粹钞》·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高宸撰。宸字北侍,福清人。雍正中诸生。是书诠释《周礼》,而不录《考工记》。其
《檀弓疑问》·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邵泰衢撰。泰衢字鹤亭,钱塘人。明於算术,雍正初以荐授钦天监左监副。其书以《礼记》
《周礼文物大全》(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跋。其版为蓝朱二色,首列六官之所属,次为制度器物诸图,终
《周礼惜阴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编於典制罕所考证,惟推求於文句之间,
《五服集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徐骏撰。骏,常熟人。是书成於正统戊午。考论五服之制,设为问答以明之。大旨於古制遵
《周官辨非》·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万斯大撰。斯大有《仪礼商》,已著录。是编力攻《周礼》之伪,历引诸经之相牴牾者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