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变通》·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曾贯撰。贯字传道,泰和人。天历辛巳举於乡。官绍兴府照磨。元季兵乱,弃官家居。乡人推率义军,后御龙泉寇,战败抗节死。事迹见《江西通志》。所著《四书类辨》、《学庸标旨》诸书,俱湮没不传。惟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之名,亦以为已佚。今检《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下,收入贯说尚多,其标题实作《易学变通》。知彝尊未见原书,故称名小误矣。谨裒辑汇次,釐为六卷。其《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所原阙者,今无可校补,亦姑仍其旧。是书纯以义理说《易》,其体例每篇统论一卦六爻之义,又举他卦辞义之相近者参互以求其异同之故。如《乾卦》云:“《乾》六爻不言吉,无往而非吉也。初九处之以勿用,即初九之吉。上九处之以无悔,即上九之吉。二之见,五之飞,三四之无咎,皆然。盖位或过於中,而圣人处之则无不中。位或失於正,而圣人处之则无不正。所谓刚健中正,纯粹以精者。吉有大於此乎!”《坤卦》云:“或疑六三王事为六五之事,然《乾》主君道,《坤》主臣道,王事乃九五大人之事,故《坤》卦三五,圣人皆有戒辞者,其所以正人臣之体,为虑深矣。”《艮卦》云:“敦《临》、敦《艮》皆吉,何也?曰敦者,厚道也。厚於治人则人无不服者,《临》是也。厚於治己而己无不修者,《艮》是也。人之自处容可处於薄乎?”凡此诸条,立义皆为纯正。其他剖析微细,往往能出前儒训解之外。间取互体立说,兼存古义,尤善持平。在说《易》诸家,可谓明白而笃实。且其成仁取义,无愧完人。而《元史·忠义传》失於记载,殊伤漏略。今蒐辑遗文,著之於录,非惟其书足重,亦因以表章大节,发潜德之幽光焉。
《易纬辨终备》·一卷(永乐大典本)案《辨终备》,一作《辨中备》。《后汉书·樊英传》注“《易》纬凡六”,为《稽览图》、《乾
《易问笺》·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舒芬撰。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丁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谏南巡廷杖,谪福建盐课司
《易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贡渭滨撰。渭滨字羡溪,丹阳人。是书前列《易序传》,序诸儒姓氏、《易》学源流,邵子、程
《三易备遗》·十卷(内府藏本)宋朱元昇撰。其子士立补葺。元昇字日华,里贯未详。惟卷首载《咸淳八年两浙提刑家铉翁进书状》,
《易象解》·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刘濂撰。濂字濬伯,南宫人。正德辛巳进士。由杞县知县擢监察御史。是书惟解《上、下经》
《易图亲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此书取《序卦》、《杂卦》以及三陈、九德、先天、后天之义为图四十有五,而各
《周易观澜》(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乔大凯撰。大凯字颐庵,济宁州人。乾隆癸酉举人。此书每彖爻之下皆先列《本义》、程
《周易浅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步瀛撰。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辛未进士。是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者,昔
《周易集传》·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龙仁夫撰。仁夫字观复,庐陵人。《吉安府志》作永新人。官湖广儒学提举。事迹附载《元史
《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董楷撰。楷字正叔,台州临海人。宝祐四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其学出於陈器之,器
《周易劄记》·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逯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人。万历己丑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建言贬陕西按
《学易记》·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李简撰。简里贯未详。《自序》称“己未岁承乏倅泰安”,己未为延祐六年,盖仁宗时也。其书
《雪园易义》·四卷、《图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奇玉撰。奇玉字元美,嘉善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汝宁府知府。是编惟
《石潭易传撮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髦撰。髦字孟恂,永新人。永乐戊子举人。是书大旨以程子之全体大用具於《易传》,
《读易考原》·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萧汉中撰。汉中字景元,泰和人。此书成於泰定中。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
《易经辨疑》·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问达撰。问达字天民,江都人。前有康熙己未广平冀如锡《序》,称其得力於阳明良知之
《洗心斋读易述》·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潘士藻撰。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事迹附见
《易旨一览》·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蒋时雍撰。时雍字绳武,江都人。其书训诂字句,乃村塾课蒙之本。
《周易玩辞困学记》·十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张次仲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人。天启辛酉举人。是书前有《自序》,谓赋性颛愚,
《易学识遗》·一卷(内府藏本)明朱睦撰。睦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六世孙。万历五年举宗正,领宗学事。事迹附见《明史·周王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