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图说》·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於至正六年。上卷为图者七,下卷为图者二十。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乃圣人即理推数,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谓作《易》兼取《洛书》。又引朱子之说,谓圆图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又谓“朱子《易本义》於先天、后天卦位必归其说於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是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云云。其说较他家为近理,然犹据陈抟以来相传之图书言之。其实《河图》、《洛书》虽见经传,而今之五十五点、四十五点两图,其为古之图书与否,则经传绝无显证。援《左传》有《三坟》,而谓即毛渐之书,援《周礼》有《连山》、《归藏》,而谓即刘炫之书,考古者其疑之矣。且《系辞》言《洛书》,不言即《九畴洪范》。言《九畴》,不言即《洛书》。卢辩注《大戴礼记》,始云明堂九室法龟文,其说起於后周。阮逸伪作《关朗易传》,因而述之。於是《洛书》之文始传为四十五点,而《九畴》亦遂并於《易》。义方知《九畴》之非《易》,而不知《洛书》本非《九畴》,其辨犹为未审。至其谓自汉以来惟孟喜本《易纬稽览图》推《易》《离》、《坎》、《震》、《兑》各主一方,馀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为有图之始,寥寥千载,至陈抟始本《易》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说,为横、圆、大、小四图,传穆李以及邵子。又本“帝出乎震”之说,为《后天圆图》,内《大横图》之卦为《否》、《泰》,反类方图。则於因《易》而作《图》,非因《图》而作《易》。本末源流,粲然明白。不似他家务神其说,直以为古圣之制作,可谓独识其真矣。其所演二十七图,亦即因旧图而变易之。奇偶之数,愈推愈有。人自为说,而其理皆通。譬之自古至今,弈无同局,固亦不妨存之以备一家焉。
《春秋占筮书》·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其曰《春秋》者,摭《春秋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人之《易》学。实为《易》作
《读易蒐》·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郑赓唐撰。赓唐,缙云人。前明天启丁卯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是书《序》称丁亥
《易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凌去盈撰。去盈号旭斋,爵里未详。书中引毛奇龄说,则近时人也。是书主於即象以明理。大
《周易解翼》·十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上官章撰。章字闇然,乾州人。是书成於雍正丁未,自称凡二十六易稿。大旨本京房纳甲之
《周易经传训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蔡渊撰。渊字伯静,号节斋,建阳人。案朱彝尊《经义考》,蔡渊《周易经传训解》
《易象解》·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刘濂撰。濂字濬伯,南宫人。正德辛巳进士。由杞县知县擢监察御史。是书惟解《上、下经》
《易经释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昌基撰。昌基字儒珍,乌程人。其书删节《本义》,敷衍成文,前列拟题三页。其《自序
《广易筌》·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瑞锺撰。瑞锺字德培,平湖人。《自序》言先尝为《易意筌》,十九年后复为《广易筌》。而
《易经告蒙》·四卷、《图注》·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赵世回撰。世回字铎峰,湘潭人。是书凡例称遵仿《本义》分卷,然其
《易会》·八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安福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明史·儒林传》附见其祖
《周易文诠》·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赵汸撰。汸字子常,休宁人。师事黄泽,受《易象》、《春秋》之学。隐居著述,作东山精舍
《原易》·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上卷《原太极图书》凡十一条,下卷《原六十四卦》。皆剿袭旧文,别无辨获,不足
《方舟易学》·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李石撰。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
《周易疏略》·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字仲诚,上蔡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资县知县。沐於《五经》、《四书》皆有《
《易传阐庸》·一百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曰东楚,盖淮、泗间人也。其书以朱子《本义》为主,附缀诸
《加年堂讲易》·十二卷(编修戈岱家藏本)国朝周渔撰。渔字大西,兴化人。顺治己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前有《自序》,称与
《周易订疑》·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四卷、《周易本义原本》·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旧本题“董养性撰
《周易浅述》·八卷(内府藏本)国朝陈梦雷撰。梦雷字省斋,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谪戍,后蒙恩召还,校正铜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内府藏本)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婺源人。据董真卿《周易会通》载,是书有方平至元己丑《自
《读易私言》·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许衡撰。衡字平仲,河内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谥文正。事迹具《元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