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爻变义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陈应润撰。应润,天台人。始末未详。《黄溍集》有是书《序》,称其字曰“泽云”。又称其延祐间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掾,数年调明掾,至正乙酉调桐江宾幕。首卷应润《自序》题“至正丙戌”(案《经义考》载此《序》,题至治丙戌。至治有壬戌无丙戌,干支不合。且黄溍《序》题至正丙戌,《序》中称“延祐间余丞宁海,又数年余为越上盐运,三年余乞老金华”。溍延祐二年进士,下距至治壬戌仅六年,安有乞老之事?此必《经义考》刊版之讹,非此本传写之误也。谨附订於此),则是书成於桐江也。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之谈,堕於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故其论八卦,惟据《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为八卦之正位,而以“天地定位”一节,邵氏指为先天方位者,定为八卦相错之用。谓文王演《易》,必不颠倒伏羲之文,致相矛盾。其论太极、两仪、四象,以天地为两仪,以四方为四象,谓未分八卦,不应先有揲蓍之法,分阴、阳、太、少。周子无极、太极、二气、五行之说,自是一家议论,不可释《易》。盖自宋以后,毅然破陈抟之学者,自应润始。所注用王弼本,惟有《上、下经》六十四卦,据《春秋传》某卦之某卦例,如“《乾》之《姤》”曰“潜龙勿用”、“《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之类,故名曰“爻变”。其称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六爻可变三百八十四爻,即汉焦赣《易林》之例。盖亦因古占法而推原其变通之意,非臆说也。每爻多证以史事,虽不必其尽合,而因卦象以示吉凶,以决进退,於圣人作《易》垂训之旨实有合焉。在宋元人《易》解之中,亦翘然独秀者矣。
《成均课讲周易》(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崔纪撰。纪原名珺,字君玉,后更今名,字南有。永济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副都
《易领》·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郝敬撰。是书专释卦序之义,《自序》谓冠以《序卦传》,如衣之挈领,故以“领”名。卷前标
《易原就正》·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包仪撰。仪字羽修,邢台人。拔贡生。其始末无考。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
《易经辨疑》·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问达撰。问达字天民,江都人。前有康熙己未广平冀如锡《序》,称其得力於阳明良知之
《周易小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虞楷撰。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未详。书无序跋,亦不知作於何时。中述《周易折中》
《丙子学易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人。宝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历
《温公易说》·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司马光撰。考苏轼撰光《行状》,载所作《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
《周易拨易堂解》·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刘斯组撰。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甲辰举人,官杞县知县。是书前有《记略》,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
《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
《周易注》·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上、下经》注及《略例》,魏王弼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
《易学残本》·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卓尔康撰。尔康字去病,仁和人。万历壬子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后
《易经辨疑》·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郑国器撰。国器,湘乡人。是书首为《图书辨疑》,次为《羲易辨疑》,以旧传先天八卦方
《四易通义》·六卷(内府藏本)明程观生撰。观生字仲孚,歙县人。流寓嘉兴。崇祯中知天下将乱,即弃去诸生,以相地之术自给。朱
《今易诠》·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儒孝,常州人。朱彝尊《经义考》载其《古易诠》二十九卷,《今易诠
《学易象数举隅》·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汪敬撰。敬字思敬,一字益谦,婺源人。宣德癸丑进士。官户部主事。所著有《易传通释
《易略》·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陆梦龙撰。梦龙字君启,会稽人。万历庚戌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调陕西,进布政司参政,
《易经小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郑友元撰。卷前有《自序》,自称其号曰澹山,不著岁月。《明史·毕自严传》称:“时
《周易后天归图》·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黎由高撰。由高字鹏翥,通城人。是书专明后天之《易》六十四卦反对之义,而一归之
《易学启蒙意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恭简。事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