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峰乐府》·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沙张白撰。张白原名一卿,号定峰,江阴人。是集皆所作乐府,或用古题,或自制新题,曹禾为之评点。第五卷中有为王熙作《青箱堂颂》,为魏裔介作《修竹颂》,禾《跋》其后曰:“或问《青箱堂》、《修竹》二颂,何以俱人乐府,予曰:子不见郭茂倩全书乎?宋泰始歌舞曲词,其中《皇华颂》、《圣祖颂》、《天符颂》、《明德颂》、《帝图颂》皆颂也,颂何可不入乐府哉?不独颂也,自六朝至唐,凡古七言律诗、绝句、排律,无不入乐府者。俱取其声律格调,非可执一论也”云云。案禾此说,似乎博洽,而实未详考。如从其始而论,则颂居四诗之一,是为乐府之原本,又何必牵引宋舞曲词,以相附会?如核其派别而论,则律逐调移,词随律变,郊祀、燕享,有殊於鼓吹,平调清商,有殊於吴声,以至舞曲、琴操,体例各殊,郭茂倩书可以覆按,如必混而一之,总归诸乐府?则合而并之,正可总谓之诗,又何乐府之云乎?至谓五、七言律诗、绝句、排律,无不入乐府者,其说又知一而不知二。禾所谓五、七言律者,非沈佺期《古意》,姚崇《享龙池乐章》之类乎?所谓排律者,非薛道衡《昔昔盐》、杨巨源《万寿无疆》词之类乎?汉、魏至唐,自朝庙乐章以外,大抵采诗入乐者多,倚声制词者少,其诗人拟作亦缘题取意者多,按谱填腔者少,故《竹枝词》、《杨柳枝》、《罗唝曲》之属,其倚声制词,按谱填腔者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为《阳关曲》,此采诗入乐者也。《蜀道难》即赋“蜀道”,《巫山高》即赋“巫山”,此缘题取意者也。当其入乐,与诗绝不相关。且有割取诗末四句,如李峤《汾阴行》,割取诗前四句,如高適《哭单父梁二少府》诗者。当其作诗,与乐亦绝不相关。甚有以古题衍为七言律诗,如胡曾之《关山月》者。又甚至每句衍为一首,如赵嘏之《昔昔盐》者。其间,连篇大曲入破,多用五言绝句,而谓“五言绝句为入破”,则不可;遣队多用七言绝句,而谓“七言绝句为遣队”,则不可。张白既不知诗乐之分,禾又徒见乐府之用律诗,遂执律诗以为乐府,均失之矣。
《曾乐轩集》·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宋张维撰。维,乌程人,仁宗时官卫尉寺丞,都官郎中张先之父也。先尝摘维所自爱诗十首
《实懒斋诗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时泰撰。时泰字平山,号六可,嘉兴人,官桐城县知县。是集前有时泰自作《实懒先生
《石盂集》·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汪坦撰。坦字仲安,号识环,鄞县人。是集为其子长文所刊。凡诗赋十卷、杂文七卷,前有屠
《李太白诗集注》·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王琦撰。琦字琢崖,钱塘人。注李诗者自杨齐贤、萧士赟后,明林兆珂有《李诗钞
《吕次儒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吕南公撰。南公有《灌园集》,已於《永乐大典》中裒辑成编。此本乃后人采掇而成。仅《
《林公辅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明林右撰。右字公辅,临海人。洪武中官中书舍人,进春坊大学士,辅导皇太孙,以事谪中都
《徐都讲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徐昭华撰。昭华字亦曰。昭华,骆加采之妻也。其父咸清,与毛奇龄善。奇龄暮年里居,昭
《林屋山人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是集诗仅一册,附杂文数首,率浅俗不足观。其《
《巽斋文集》·二十七卷(大学士程景伊家藏本)宋欧阳守道撰。守道字公权,初名巽,字迂父,吉州人。淳祐元年进士,授雩都主簿,
《益斋存稿》·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翁正春撰。正春初名允瑃,字克生,金华人。明季纵游江湖间,其诗颇多哀厉之音。是集诗凡
《桂坡集》·十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左赞撰。赞字时翊,南城人,天顺丁丑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是编凡《前集》五卷、《后
《周禹川集》·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周大章撰。大章字章之,号禹川,吴江人,嘉靖壬子举人,官至瑞安县知县。是编为《文艺集
《后山集》·二十四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陈师道撰。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彭城人。受业曾巩之门。又学诗於黄庭坚。元祐
《南雷文定》·十一卷、《文约》·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周易象数论》,已著录。其所作古文,旧有《南雷
《淡轩稿》·十二卷、《补遗》·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林文撰。文字恒简,莆田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
《摛文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慕容彦逢撰。彦逢字淑遇,宜兴人。元祐三年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
《鹿原存稿》·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戴钦撰。钦字时亮,马平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以谏大礼,廷杖,创重而卒。
《逃虚子集》·十一卷、《类稿补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姚广孝撰。广孝,长洲人。初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
《诚斋文集》·二卷、附《西铭问答》·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施璜撰。璜字虹玉,休宁人。是编乃所著杂文,皆讲学之语,排斥
《倪小野集》·二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倪宗正撰。宗正字本端,馀姚人,弘治乙丑进士。官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时,尝以言事廷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