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峰乐府》·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沙张白撰。张白原名一卿,号定峰,江阴人。是集皆所作乐府,或用古题,或自制新题,曹禾为之评点。第五卷中有为王熙作《青箱堂颂》,为魏裔介作《修竹颂》,禾《跋》其后曰:“或问《青箱堂》、《修竹》二颂,何以俱人乐府,予曰:子不见郭茂倩全书乎?宋泰始歌舞曲词,其中《皇华颂》、《圣祖颂》、《天符颂》、《明德颂》、《帝图颂》皆颂也,颂何可不入乐府哉?不独颂也,自六朝至唐,凡古七言律诗、绝句、排律,无不入乐府者。俱取其声律格调,非可执一论也”云云。案禾此说,似乎博洽,而实未详考。如从其始而论,则颂居四诗之一,是为乐府之原本,又何必牵引宋舞曲词,以相附会?如核其派别而论,则律逐调移,词随律变,郊祀、燕享,有殊於鼓吹,平调清商,有殊於吴声,以至舞曲、琴操,体例各殊,郭茂倩书可以覆按,如必混而一之,总归诸乐府?则合而并之,正可总谓之诗,又何乐府之云乎?至谓五、七言律诗、绝句、排律,无不入乐府者,其说又知一而不知二。禾所谓五、七言律者,非沈佺期《古意》,姚崇《享龙池乐章》之类乎?所谓排律者,非薛道衡《昔昔盐》、杨巨源《万寿无疆》词之类乎?汉、魏至唐,自朝庙乐章以外,大抵采诗入乐者多,倚声制词者少,其诗人拟作亦缘题取意者多,按谱填腔者少,故《竹枝词》、《杨柳枝》、《罗唝曲》之属,其倚声制词,按谱填腔者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为《阳关曲》,此采诗入乐者也。《蜀道难》即赋“蜀道”,《巫山高》即赋“巫山”,此缘题取意者也。当其入乐,与诗绝不相关。且有割取诗末四句,如李峤《汾阴行》,割取诗前四句,如高適《哭单父梁二少府》诗者。当其作诗,与乐亦绝不相关。甚有以古题衍为七言律诗,如胡曾之《关山月》者。又甚至每句衍为一首,如赵嘏之《昔昔盐》者。其间,连篇大曲入破,多用五言绝句,而谓“五言绝句为入破”,则不可;遣队多用七言绝句,而谓“七言绝句为遣队”,则不可。张白既不知诗乐之分,禾又徒见乐府之用律诗,遂执律诗以为乐府,均失之矣。
《文忠集》·二百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杂记》,已著录。是集即史所称《平园集》者是也。开禧中,其子
《梦蕉存稿》·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游潜撰。潜有《博物志补》,已著录。是集凡诗三卷,文一卷。其诗工拙互见,七言如:“
《范德机诗》·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元范梈撰。梈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人。以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出为岭海廉访使
《和靖集》·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尹焞撰。焞有《孟子解》,已著录。然《孟子解》虽名见《书录解题》,原书实已散佚。今所行
《骚略》·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宋高似孙撰。似孙有《剡录》,已著录。是编皆所拟骚赋,凡三十三篇。其后《欸乃词》一篇,集
《王文忠集》·六卷(永乐大典本)元王结撰。结字仪伯,定兴人。仁宗在潜邸时,以荐充宿卫。及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元统中,官至
《唐愚士诗》·二卷、附《会稽怀古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唐之淳撰。之淳字愚士,亦以字行,山阴人,肃之子也。建文初,
《萧亭诗选》·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实居撰,王士祯所评选也。实居字宾公,号萧亭,邹平人。士祯《序》,称其古今诗盈千
《张庄僖文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永明撰。永明字锺诚,乌程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改左都御史,谥庄僖,事
《寒山子诗集》·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案寒山子,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居於寒岩,时还往国清寺。丰干
《甘白集》·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张適撰。適字子宣,苏州人。明初以儒士徵,授水部郎中,旋放归。见集中所作其妻《沈氏圹
《襄敏集》·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以旂撰。以旂有《漕河奏议》,已著录。是集为其子籥所编,凡诗二卷,文二卷。以旂治河
《天远楼集》·二十七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徐显卿撰。显卿字公望,号检菴,长洲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集为其嗣
《五公山人集》·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馀祐撰。馀祐本姓宓,先世为王氏,后因不复改,字申之,一字介祺,直隶新城人。
《小鸣稿》·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秦王朱诚泳撰。诚泳号宾竹道人,太祖五世孙也。弘治元年以镇安王袭封。十一年薨,谥曰简。
《礼山园文集》·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来章撰,来章有《连阳八排风土记》,已著录。是集摹仿欧、曾,颇为近似,以作意点
《秋水集》·十六卷(御史戈岱家藏本)国朝冯如京撰。如京字紫乙,代州人,顺治中由拔贡生,历官至广东左布政使。是集凡诗八卷,
《耿岩文选》·(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沈珩撰。珩字昭子,海宁人。康熙甲辰会试第一人,殿试二甲第一人,授内阁中书舍人
《巽隐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程本立撰。本立字原道,巽隐其号也,桐乡人。洪武九年,以明经擢秦王府引礼舍人,以母忧去
《希澹园诗》·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明虞堪撰。堪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至正中隐居不仕。故其《题赵孟頫画绝句》有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