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鉴》·一百五十卷(内府藏本)
宋吕祖谦编。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案: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临安书坊,有所谓《圣宋文海》者,近岁江钿所编。孝宗得之,命本府校正刻版。周必大言其去取差谬,遂命祖谦校正。於是尽取秘府及士大夫所藏诸家文集,旁采传记他书,悉行编类,凡六十一门,又称有近臣密启,所载臣僚奏议,有诋及祖宗政事者,不可示后世。乃命直院崔敦诗更定,增损去留凡数十篇,然讫不果刻也。此本不著为祖谦原本,为敦诗改本。《朱子语录》称《文鉴》收蜀人吕陶《论制师服》一篇,为敦诗所删;此本六十一卷中仍有此篇,则非敦诗改本确矣。商辂《序》,称当时临安府,及书肆皆有版,与心传所记亦不合。盖官未刻,而其后坊间私刻之,故仍从原本耳。祖谦之为此书,当时颇铄於众口,张端义《贵耳集》,称东莱修《文鉴》成,独进一本,满朝皆未得见,惟大珰甘昺有之。公论颇不与。得旨除直秘阁,为中书陈骙所驳,载於陈之《行状》。《朝野杂记》又引《孝宗实录》,称祖谦编《文鉴》,有通经而不能文词者,亦表奏厕其间,以自矜党同伐异之功,缙绅公论皆嫉之。又载张栻时在江陵,《与朱子书》曰:伯恭好敝精神於闲文字中,何补於治道,何补於后学?承当编此等文字,亦非所以成君德也。而《朱子语录》记其选录五例,亦微论其去取有未当。盖一时皆纷纷訾议。案录副本以献中官,祖谦似不至是。所谓通经而不能文章者,盖指伊川,然伊川亦非全不能文。至此书所载《论政》、《论学》之文,不一而足,安得尽谓之无补?栻殆闻有此举,未见此书,意其议出周必大,必选词科之文,故意度而为此语也。陈振孙《书录解题》记朱子晚年语学者曰,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亦系当时政治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尽在其间,非选粹比也。然则朱子亦未始非之,殆日久而后论定欤。
《续垂棘编·三集》十卷、《四集》·九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范鄗鼎编。鄗鼎有《理学备考》,已著录。初,鄗鼎父芸茂,当明末
《衡门集》·十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郑履淳编,其子心材续成之。履淳有《郑端简年谱》,心材有《郑京兆集》,均已著录。是
《唐诗选》·七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明李攀龙编,唐汝询注,蒋一葵直解。攀龙有《诗学事类》,汝询有《编蓬集》,一葵有《尧山堂
《诗家鼎脔》·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题词,署曰“倦叟”,亦不知倦叟为谁也。所录有王惲之诗,颇疑为
《御选唐宋文醇》·五十八卷乾隆三年御定。明茅坤尝取韩、柳、欧、苏、曾、王之文,以编唐宋八家文钞,国朝储欣增李翱、孙樵为十
《续文选》·三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汤绍祖编。绍祖字公孟,海盐人。东瓯王汤和裔也。是编成於万历壬寅,采自唐及明诗文
《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内府藏本)元方回撰。回有《续古今考》,已著录。是书,兼选唐、宋二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
《游峨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殷绮编。绮始末未详,其刊此书时,则署雅州知州事也。嘉靖九年庚寅,四川巡按御史邱道隆偕
《皇霸文纪》·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鼎祚编。鼎祚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以配冯惟讷《诗纪》。此编上起古初,
《柴氏四隐集》·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之诗文也。望有《丙丁龟监》,已著录。随亨字瞻屺,登
《江左十五子诗选》·十五卷(内府藏本)国朝宋荦编。荦有《沧浪小志》,已著录。是编乃荦为苏州巡抚时,甄拔境内能文之士王式丹
《宋百家诗存》·二十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曹庭栋编。廷栋有《易准》,已著录。初,吴之振辑《宋诗钞》,虽盛行於世,然阙
《灵洞山房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赵志皋编。志皋有《内阁奏疏稿》,已著录。灵洞山在兰溪东南十五里,为金华山分支。
《唐诗近体集韵》·三十卷(内府藏本)明施重光编。重光字庆徵,里贯未详。是集以唐人近体分上下平三十韵编次。案上下平声分三十
《闽南唐雅》·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徐编。费道用、杨德周等补之。德周序言之甚明,而卷首题名乃称道用辑、德周订,而校
《八刘唐人诗集》·八卷(内府藏本)题曰淮阴刘青夕选,不著其名。前有康熙癸未李翰熙序,称青夕尝有《唐诗十三家》之刻。又辑为
《四六丛珠汇选》·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王明嶅编。明嶅字懋良,晋江人。万历己卯举人,官至宁波府通判。宋叶適所编《
《明诗归》·十卷、《补遗》·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明锺惺、谭元春编,其邑人王汝南校刊。汝南又为之补缀。凡评语称锺曰、谭曰
《诸儒文要》·八卷(内府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所录周、程、张、朱及陆九渊、张栻、杨简、陈献章、王守仁十家之文,凡八十篇。
《传是楼宋人小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卷尾有嘉定戴范云跋语云,是昆山徐氏所辑,故仍题之曰《传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