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旨决录》·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熊过撰。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明史·文苑传》附载《陈束传》中,称过及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瀚、李开先、吕高为“嘉靖八才子”,然过研思经训,实不止以文章名。是书据过《自序》,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录》,名始赵岐,而命名之义,古无传说。以意推之,盖定本之谓也。《自序》又称“初闻闽人蔡清善为《易》,购得其书,惟开陈宗义,不及象,於是稍记疑者为赘言。辛丑谪入滇,晤杨慎,劝成此书。”盖初读宋《易》,觉不合,乃去而为汉《易》,故其说以象为主。考《左传》韩起适鲁,见《易象》、《春秋》,古人既以象名,知象为《易》之本旨。故《系辞传》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王弼以下变而谈理,陈抟以下变而言数,所谓各明一义者也。后人并而一之,概称象数。於是喜为杳冥之说者并而扫之,乃讳言象数。明人之《易》,言数者入道家,言理者入释氏,职是故矣。过作此书,虽未能全复汉学,而义必考古,实胜支离恍惚之谈。其据旧说以证今文者,凡证字一百有一,证音三十有八,证句二十有六,证脱字七十有九,证衍文三十,证当移置者三十有二,证旧以不误为误者三。所据之书,如郭京之伪托旧本、吴澄之妄改古经者,概用引援,不免轻信。又如《坤卦小象》,但知《魏志》之作“初六履霜”,不知《后汉书》之实作“履霜坚冰”,亦间有未审。然皆据前文,非由臆撰。又但注某字据某书,当作某,亦不敢擅更一字,犹属谨严。在明人《易》说之中,固卓然翘楚矣。
《周易应氏集解》·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应捴谦撰。捴谦字嗣寅,钱塘人。康熙己未尝举博学鸿词。是书朱彝尊《经义考》
《卦爻遗稿演》·一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其子所作。谓其父於《易》多有论说,未有完书。其子
《易学图说会通》·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方达字符苍,一字扶苍,武进人。此书《自序》云:“寻绎宋、元经解及近
《易图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昆山人。《宋史·艺文志》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
《周易麈谈》(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朱彝尊《经义考》载孙应龙有《周易麈谈》十二卷,疑此本是也。应龙字海门
《周易象义合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德信撰。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是书以《系辞》、《文言》、《说卦》、《序卦》
《仲氏易》·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萧山人。康熙己未
《周易集解增释》·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仁浃撰。仁浃,秀水人。是书前有乾隆戊辰《自序》。首八卷载诸儒传授及王氏《
《周易时义注》(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歙县人。其书依经训解,而以《卦图》一卷附於后。大旨主於言
《周易存义录》·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其文与《周易惜阴录》并同。盖自觉其冗杂,删为此本,非别一书也。
《周易古经》(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雷乐编。乐,建安人。嘉靖间由贡生官广州训导。是书《明史·艺文志》不著录,朱彝尊
《易序图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秦镛撰。镛字大音,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是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
《易说要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是书用王弼本,仅解《上经》、《下经》。前有康熙甲申《自
《周易注》·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上、下经》注及《略例》,魏王弼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
《周易惜阴诗集》·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是书取经传字义,分题赋咏,或为四言赞,或为五言、七言诗,多至一千馀
《周易宗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程汝继撰。汝继字志初,朱之蕃《序》又称其字曰敬承,盖有二字也。婺源人。万历辛丑
《易图识漏》(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黄芹撰。芹字德馨,号畏庵,龙岩人。蔡清之弟子也。正德九年以岁贡生官海阳县
《陆堂易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奎勋撰。奎勋字坡星,平湖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是编讲《易》,宗朱子者
《易义随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夏宗澜撰。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荐授国子监助教。是编乃宗澜恭读御纂《周易折
《周易会缉》(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吴映撰。映字沐日,晋江人。其书大旨皆宗朱子《本义》而折衷於《蒙引》、《存疑》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