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旨决录》·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熊过撰。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明史·文苑传》附载《陈束传》中,称过及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瀚、李开先、吕高为“嘉靖八才子”,然过研思经训,实不止以文章名。是书据过《自序》,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录》,名始赵岐,而命名之义,古无传说。以意推之,盖定本之谓也。《自序》又称“初闻闽人蔡清善为《易》,购得其书,惟开陈宗义,不及象,於是稍记疑者为赘言。辛丑谪入滇,晤杨慎,劝成此书。”盖初读宋《易》,觉不合,乃去而为汉《易》,故其说以象为主。考《左传》韩起适鲁,见《易象》、《春秋》,古人既以象名,知象为《易》之本旨。故《系辞传》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王弼以下变而谈理,陈抟以下变而言数,所谓各明一义者也。后人并而一之,概称象数。於是喜为杳冥之说者并而扫之,乃讳言象数。明人之《易》,言数者入道家,言理者入释氏,职是故矣。过作此书,虽未能全复汉学,而义必考古,实胜支离恍惚之谈。其据旧说以证今文者,凡证字一百有一,证音三十有八,证句二十有六,证脱字七十有九,证衍文三十,证当移置者三十有二,证旧以不误为误者三。所据之书,如郭京之伪托旧本、吴澄之妄改古经者,概用引援,不免轻信。又如《坤卦小象》,但知《魏志》之作“初六履霜”,不知《后汉书》之实作“履霜坚冰”,亦间有未审。然皆据前文,非由臆撰。又但注某字据某书,当作某,亦不敢擅更一字,犹属谨严。在明人《易》说之中,固卓然翘楚矣。
《易序图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秦镛撰。镛字大音,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是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
《周易象通》·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朱谋撰。谋字郁仪,宁献王七世孙。万历间以中尉摄石城王府事。是书惟释《上、下经》文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惟
《周易解翼》·十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上官章撰。章字闇然,乾州人。是书成於雍正丁未,自称凡二十六易稿。大旨本京房纳甲之
《易经告蒙》·四卷、《图注》·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赵世回撰。世回字铎峰,湘潭人。是书凡例称遵仿《本义》分卷,然其
《易象意言》·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蔡渊撰。渊,蔡元定之子,而从学於朱子。故是书阐发名理,多本师传。然兼数而言,则又西山之
《易臆》·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郑圭撰。圭字孔肩,钱塘人。是书成於万历庚戌。前二卷以六十四卦各为一论,后一卷则於《系
《陆堂易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奎勋撰。奎勋字坡星,平湖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是编讲《易》,宗朱子者
《大易通解》·十五卷、附录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魏荔彤撰。荔彤字念庭,柏乡人。大学士裔介之子。官至江常镇道。是编乃其
《易引》·九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歙县人。万历甲午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时化传其高祖社昌之《易》
《周易详说》·十九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绍攽撰。绍攽,三原人。是书大旨以程《传》为宗,与《本义》颇有同异,於邵子先天
《易鼎三然》(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朱天麟撰。天麟字震青,吴江人,寄籍昆山。崇祯戊辰进士。由兵部主事改授编修。后桂
《朱文公易说》·二十三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宋朱鉴编。案朱子世系,朱子三子,长子塾;塾二子,长曰鉴,则朱子嫡长孙也。鉴字
《读易馀言》·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崔铣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锺,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谥文敬。
《易例》·二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国朝惠栋撰。栋所作《周易述》目录,列有《易微言》等七书,惟《易微言》二卷附刊卷末,
《周易述》·二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惠栋撰,栋字定宇,号松崖,元和人。其书主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
《淮海易谭》·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
《大易理数观察》·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如日撰。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是编成於乾隆丁巳。大抵掇拾图书之陈言
《全易十有八变成卦定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大旨谓数九则满,满则损。数六则谦,谦则益。故大《易》总不外《
《周易惜阴录》·四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字尔瀚,江阴人。《江南通志》列之《儒林传》中,称其与陆陇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