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经典评论

黄鹤楼经典评论

作者:长江日报编辑部编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年:2012-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4307159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黄鹤楼经典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光耀人民;方式有不同 价值无分别;由谁创造人民监督政府的条件;人民的批评嫌少吗?真实国家形象源自更大的开放等。

黄鹤楼经典评论 本书特色

长江日报将2009—2011年三年间刊发的部分评论作品结集出版,这是延伸作品价值链,彰显主流媒体地位,做大做强媒体品牌的需要和选择,这种做法值得肯定。《黄鹤楼经典评论》由长江日报编辑部所著,本书是2009年末到2011年末大约两年时间,长江日报评论文章的一个选集。《黄鹤楼经典评论》内容能够代表长江日报评论的价值立场,展示评论界“长江派”风格特色的评论作品,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黄鹤楼经典评论 目录

长江评论·国家
国家光耀人民
方式有不同 价值无分别
由谁创造人民监督政府的条件
人民的批评嫌少吗
真实国家形象源自更大的开放
重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坚定人民对国家的信心
“人民标准”具有历史性意义
中国要致力成为价值创造国
长江评论·城市
新闻发言人是什么
这座城市贡献的一颗中国良心
信息公享其势浩荡——纪念文华图专90年
武汉的再发现与再造——五年惊变看武汉之一
草根的光芒
梦想是自由的标记
朝着幸福的方向
首义精神 武汉荣光——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向上的力量
复兴不是梦想
长江评论·国际
时代的另一个面孔
—个国家的勇气
国民性的变迁
卡扎菲给世界一个提醒
长江评论·时政
“60后省长”的代际身份
“卖地财政”说明了什么
奇怪的秘密喜好症
敢说话和说真话有本质分别
安监局不能成为事故通报局
官员不应将社会理解为对立面
人人都可以写内参
每个人身后都会有人心评判
让财政审议变得悬念丛生
官员要有“个性话”
“一言堂”不是执政能力
对“网民骂官”怎能视为正常
解读赖昌星归案
政要出书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捏造批示揭露社会治理真问题
政府不能是“享受型”
长江评论·社会
警察有权对人拍照吗?
请先定义何为“正当的采访”
检举不是背叛
哪个母亲会在乎感恩的排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稳定
正视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教育者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站起来
将基层问题正名为公共事务
不可忽视的信号
体育方向到了该讨论的时候
社会需要一场道德重建
慎言战胜自然灾害
别让普通人总成为吃亏的对象
重视社会治理的人心指数
中国需要“蒙昧化”运动吗
药家鑫案讨论须有基本正义观
慈善是什么
公共建筑何必总是求新求变
公共生活不是一个空概念
充分发挥三峡工程之利
环保投入首先是制度要求的结果
另一种“黑名单”
理性要从哪里来
故宫:社会中坚道德沉坠的一个样本
社会底层不应被排除在社会之外
屠呦呦获奖争议可以休矣
抛开道德反思的陈词滥调
煤电矛盾不只是行业之争
对民意应有清晰认识
怎样看待凤姐的言论
如果院士是“跑”出来的
长江评论·画说
并非小概率
“法办”记者
人与国家
“被上楼”的日子
和解门
工作交流
保护干部
触不到的增长
*佳演员
改变
依旧惊人
长江评论·品牌
创新引领未来
以思想推动企业发展
守护企业社会责任

黄鹤楼经典评论 节选

人们给予有清新之风的官员语言体系积极的评价,本身就印证了什么样的话语被社会人心所认同。更重要的,人们关注官员话语,还在于它们往往反映权力的品质。在许多国家,可能大多数官员都无法像普通人那样,想到哪说到哪,受制于具体政治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语言表达上会受到一些限制,会有一些区别。但应当看到,现代政治文明要求官员直接面对公众,政策纲领、决策意见等等,都需要放到民众那里被评价和考量,解释、说明、回答、协商,都需要说话,官员具备良好的话语形象,这是基本功,并非无足轻重。中国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迈进,群众满意不满意已成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官员说话作为政府工作的一种体现,重塑其形象,告别官话、大话、套话,官员要有“个性话”,应当被摆在重要位置。“个性话”不只是指口才好,套话、空话说得天花乱坠并不是“个性话”,不负责任的话、假话谎话更不是“个性话”。对官员来说,“个性话”既是一种个人表达的能力,也与整体权力生态有关。无个性、僵化的话语,之所以成为很多官员表达的习惯和定势,原因之一是讲“个性话”的空间有限。如果官员讲话受到很多限制,那么其话语必然是程式化、公式化的,为避免祸从口出,官员不讲“个性话”反而是*稳妥、安全的。有时候尽管受制于环境,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官员能够从千人一面的话语系统中走出来,多有富于个性的表达,“两会”上以及一些地方官员的话语新风就是表现。这就是说,官员的“个性话”也与官员个人有关。同样的环境里,有的官员开始表达“个性话”,有的官员讲话则令人生厌,有的官员作出了改变,而有的官员却纹丝不动。鼓励官员说“个性话”,这是日趋开放的中国面临的课题。进一步说,无论是官员的“个性话”,还是官员的日常职务行为,*终都需被民众检视,都要回到权力从何而来、向谁负责这一本质问题上来。……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