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忆往》是107岁的智者周有光先生*新的回忆录。他检点平生,只留下这薄薄小册,却似吉光片羽。世纪老人既见证世纪,也为时代立楷模。当今社会,有一点浮躁,有一点虚妄,也有一点纸醉金迷。而人生阅历资深的周有光仍认真地过着正直、温情、理性、乐观、好玩的生活,着实稀罕,着实幸福,着实让我辈倾慕!
周有光,不只是有学问,年龄奇特,据我所知,此老品德尤其高尚,不随世俗,不迷上,不迷信,敢说公道话,值得历史记载,值得敬仰学习。 ——杜导正 (新闻出版署原署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已107岁了,他经历了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遍历大风大浪,被称为“四朝元老”,至今仍头脑清晰,是受到世人普遍尊崇的“智慧老人”。 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被传为美谈。 他对许多历史人物——蔡元培、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爱因斯坦、老舍、罗常培、马寅初、林汉达、溥仪等的回忆,或者有趣,或者苦涩,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作为中国一百多年历史的见证人,他还在书中对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运动——天平天国、戊戌政变、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战、“文革”作了评价,并且展望了中国和世界的未来。《百岁忆往》按时间顺序,以**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周有光107年的主要经历,并回顾留在他记忆中的那些亲人和师友。
作为中国一百多年历史的见证人,他还在书中对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运动--太平天国、戊戌政变、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战、“文革”作了评价,并且展望了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
五四运动,人家都以为是北京搞的,不是全国性的。我在小地方,常州是个小地方。我们那儿都搞五四运动。
“五四”时候,我们年纪小,老师领导我们搞五四运动。老师引导我们反对帝国主义。一人拿一个旗子,上面写上“同仇敌忾”的字样。
我到茶馆里去演讲。个子矮,看不见我的人。有个客人就把我抱到桌子上,整个茶馆都轰动了。
《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晚清下来是军阀时代。后来是国民党、共产党。*自由的是军阀时代。
军阀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军阀怎么会做好事情呢?
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国会里面有很多党派。军阀不懂教育,请蔡元培做教育部长,做了很多好事情。
注音字母就是军阀时代提出来的。
军阀不垄断整个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让进步的人来做。所以做出好事情。因此,*坏的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
《看守高梁地》
五七干校在宁夏平罗的远郊区种了一大片高梁,快到收割的时候了。我和林汉达两人奉命看守高粱。林汉达原来是教育部副部长,年龄比我大。他七十多岁,我六十多岁。
我们两人得到的命令是:要不停地到处去走,不让人来偷。不允许我们站着不动,也不让我们坐下,更不能躺下。我们两人还有分工,要一人在北面,一人在南面,分头巡视,不允许聚在一起。
一连看守三天后,没有一个人影。十几里路以外都没有人家,没有人来偷,也没有什么人管我们两个。所以,第四天,我们就聚在一起,还躺下来聊天。
我们聊的是语文大众化的问题,聊得很开心。他问我:“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
我开玩笑:“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他大笑起来!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问一位扫盲学员:什么叫“遗孀”?学员回答:是一种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遗孀。
他就问:这个“孀”字为什么有“女”字旁?学员说:女人用的东西嘛!
林汉达笑着补充:普通词典里没有“遗孀”这个词,可是报纸上偏要用它。
我问:“你查过词典了吗?”
他肯定地告诉我:“查过,好几种词典都没有。”(多年后才加入。)他提倡语文大众化的认真态度,很令人钦佩!
我们都认为,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
我们聊了很多,很尽兴。傍晚了,我们走回去。林汉达边走边说:“教育,不只是把现在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
《溥仪》
我在政协的时间特别长。那时候政协很简单。内部只有三个组:一个叫教育组,我是副组长。一个叫文化组。一个叫科技组。
溥仪做政协委员很晚,是一步一步解放的。后来就到政协编辑组工作。再后来变成政协委员。
我起初不认得溥仪。有一次看表演。那个表演时间比较长,演了一半就休息几分钟。大家都去喝水呀什么的。休息的时候,见很多人看一个人。
我就问,你们看什么人呀?有人告诉我,看溥仪呢!
我一看,不就是我座位旁边的那个人吗。我不认得他。
那次可能是溥仪**次公开露面。我带了一个小的望远镜。我看完了就放在桌子上,他就借,我再看,又放在桌子上,他又借。他借了很多次。别人就跟我开玩笑,如果你知道他是皇帝,你应该奉献他。
后来我们就熟了,觉得溥仪还是很平易近人的。溥仪做皇帝一直是被动的。他这个皇帝比普通人自由还少。
红卫兵曾经找溥仪。他问,找谁?他们说,找宣统皇帝。
溥仪说:“宣统皇帝已经死了!”红卫兵问:“你是什么呀?”
“我是溥仪。”
红卫兵弄不懂。不知道宣统与溥仪的关系。
后来知道了。要抓溥仪。溥仪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毛主席给的,你们不能抓第二次毛主席给我的生命。”红卫兵就没有抓他。
周有光,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1928-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经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担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三人之一。提倡现代汉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出版《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等语文专著20余种,发表论文300多篇。1989年离休。
《拿破仑传》内容简介:凭借自信和勇气、激情与想象、勤奋与意志,能达到怎样的人生高度? 拿破仑告诉你答案 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
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建省元勋:赛典赤.瞻思丁 本书特色 本书为赛典赤·赡思丁的传记小说。赛典赤·赡思丁(1211—1...
张国荣的电影生命-与他共度61世-(全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61部电影,61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艺术家的一生,伴随一代人的成长★...
百年少帅张学良-上下册 目录 引子/1一 童年生活1.小名、大名及笔名的由来/32.打鸟/53.热热闹闹过大年/64.初进大帅府/85.丧母之痛/106.开蒙塾...
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加西亚·马尔克斯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之一,深刻揭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成功经验和巨大贡献,他...
《双城记(有声双语经典)》内容简介:译林“有声双语经典”原版引进美国教育专家特为学生编写的英语名著,精选贴近中国学生英语习
少年的困惑-一个60后的心路历程 本书特色 本书是曾颖泓女士的处女作,作者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从童年的悲哀、少年的困惑、物理科代表、高中生涯依次按照时间顺序,分...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三苏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
坎坷人生路-程树榛自传 本书特色 本书为《人民文学》前主编程树臻先生自传。家庭之忽尔变故,社会之动荡起伏,人生之艰难莫测...作者恳切面对自己的内心,以平和心态...
《苦笑录》记述其1925-1936年的经历,叙述国民党内部派系活动,国民党政府的内政、外交。《苦笑录》写成后,陈公博“知道出版是无
切·格瓦拉(未公开的档案) 本书特色 《切·格瓦拉:未公开的档案》是从格瓦拉及格瓦拉的女儿、朋友那里获得的珍贵的**手资料! 在俄罗斯出版时,引起媒体与格瓦拉研...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特色 读英国传记文学佳作《维多利亚女王传》,晓维多利亚女王及其时代维多利亚女王传 内容简介 《维多利亚女王传》是英国传记文学中的佳作,它的重...
华罗庚的数学生涯--中国文库. 科学技术类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部分来论述华罗庚的数学工作.**部分为纯粹数学.我们并不全面介绍他的工作,只介绍一些*主要而又能用...
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 本书特色 继《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和《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之后,徐贲以辑存父亲遗文的方式作了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私人记忆,这些文字不仅留...
元代水利家郭守敬 本书特色 本书从水利科学的角度,经过严谨的考证,比较系统、具体、充分地阐述了郭守敬一生对我国水利建设,尤其是对元大都水利建设的伟大功绩和重要贡...
遇见·撒哈拉:三毛传 本书特色 三毛,一个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一个探寻生命终极价值的灵魂旅者。她用永无止尽的漂泊,完成了生命对爱与自由的渴望;她用落拓不...
#红楼风雨梦中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 本书特色 执著追“梦"人,红楼一世情,深情讲述一代红学大师周汝昌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红楼风雨梦中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 ...
《ATM自助设备业务发展与管理》内容简介:对各银行来讲,目前ATM自助渠道仍是客户第一大交易主渠道,其发展变化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
《犹太商人羊皮卷》内容简介: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犹太民族,虽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
儒林怪杰-吴敬梓传 本书特色 在《儒林怪杰——吴敬梓传》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流畅的文字格调,展现了吴敬梓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嵚崎不凡的思想火花以及千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