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下集

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下集

作者:陈敏毅主编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年:2012-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7835915

所属分类:商业管理

书刊介绍

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下集 内容简介

《纪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系列丛书·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下集)》由台发展史2卷、台大事记3卷、国际传播论文集1卷、创业者风采录1卷、人物传记1卷、征文集1卷共计9卷书组成。丛书以翔实的资料整理、细致的历史回顾、精辟的理论分析、真切的访谈实录、鲜活的人物刻画,全面回顾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台70年来的光辉历程,凝练总结了国际传播实践的规律特征,真实记录了一代代对外广播工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历史功勋。丛书凝聚了全台一千多位干部职工的心血,历经多年时间精心编撰而成,资料翔实,内容精辟,文史相辉,结构严谨,体例工整,堪称为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台70周年隆重献上的一份厚礼。

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下集 本书特色

《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是2011年在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开创七十周年之际,向广大读者和几代国际广播人献上的一份厚礼。这本书生动地展示了老一辈国际广播人的光辉形象,记录了他们开创国际广播历史的真实情景,再现了他们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的音容笑貌,是一部生动记录我国国际广播发展史的教科书。《风采》分上下集,《风采》(下集)预选了100多位(包括已过世的20位老同志)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其中有台各级领导的代表,有各相关部门创办时期的代表,有不同岗位及不同层面的代表。本书由陈敏毅主编。

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下集 目录

廖承志——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廖承志同志和中国人民广播事业
廖承志同志与国际台日语广播
廖承志同志关心对华侨广播
忠诚的主义战士苏子元
平凡老袁 非凡人生
——记国际台老主任袁葆华
珍階创业时代 怀念革命真情
说说罗东和余苏奇的几件事
关于对外广播的七点回忆
风雨过后话艰难
——忆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岁月
回忆与思考
——访国际台原副台长丛英民
工作上的那些事
——我在国际台工作的40年
谦和务实的技术工作领军人
——国际台原总工程师于纪恺访谈录
回忆我在国际台工作的日子
与国际台的不解之缘
淡泊名利 志趣高远
——记原国际新闻部主任、高级编辑郑集强
献身国际广播的往事追忆
我是怎样加入对外广播行列的
枕笔代戈 奋战终生
——追忆鹿野一生献身宣传工作的历程
对外朝鲜语广播创始人金圣哲
朝鲜语广播元老播音员
——记朝鲜语播音员李莲淑同志
一片赤子心 半生马来情
——记黄德良同志
黎体贤的笔耕往事与人生感悟
蜚声法兰西
——记法语译审章琨
追寻国际传播技术发展的足迹
同是可爱的人
——记保卫处原处长张考第
一生耕耘一生奉献
——忆高级编辑金初高
回忆土耳其语广播的发展历程
——访土耳其语广播元老毛明·阿布都拉
越南语“播音皇后”曾虹
一对献身国际广播事业的归侨夫妇
——林钢坚、郭珑珑
东鳞西爪忆往昔
往事有憾 今生无悔
我的广播人生
默默无闻的耕耘者
——记国际台编辑周平宇
伴随国际台德语广播走过的崎岖路
翻译家臧乐安
怀念老师林达光
客家赤子 丹心报国
自强不息 践行诺言
——记对外华语广播多面手曾应和
难忘的历程
拼搏进取报效祖国
——记国际台译审陆汝富
蒙古语广播 我一生钟爱的事业
半世缘半世情
——孙宝纲和他的印地语故事
印度总理紧急追查的女播音员——罗福英
投身尼泊尔语广播使我充满欢乐
……
编后记

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下集 节选

廖承志同志和中国人民广播事业
原延安《解放日报》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一些新华社老同志要纪念老社长廖承志同志逝世一周年,约我写一篇廖公和中国人民广播的文章。我也确实想写点回忆录,把我在廖公领导下三年多的所见所闻——写出来。虽然都是些小事,但知道这些事的人毕竟越来越少,写出来给年轻的广播工作者看了也许会有些启发,于是便拿起笔来。)
我初知道廖承志这个名字,是1937年在一位香港左派人士出版的小册子里,它介绍廖承志同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革命者,是一位不知疲倦、不知忧愁、不知困难的人。还说次国共合作时,经过改组后的国民党于1925年选送了一批青年去苏联留学。当时有留苏“三公子”之说,就是指的廖承志、蒋经国和陈树人的儿子陈复。并说,廖承志精通日、英、德、法四种文字,还能画一笔漂亮的画。
从那时起,我就是一个廖承志的崇拜者。没想到9年以后他成了我的领导。
我次见到廖承志同志是1946年7月,在延安清凉山解放日报社。当时他才30多岁,精力充沛,穿一件白色短袖衬衣,由新华社总编辑余光生陪同,和我们这些年轻的编辑、记者见面。那天,他给我的印象是:谈笑自若、热情豪放而又妙趣横生。
在此之前,1942年,廖承志同志在广东乐昌工作,被国民党特务。三年之后,〕946年年初,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时,敌十一战区副长官马法五被我俘获。我们党的代表和国民党经过多次谈判后,我方释放马法五等人,国民党释放叶挺、廖承志同志。随后,廖承志同志重回延安清凉山,担任由红色中华通讯社更名后的新华社第二任社长(任社长是博古)。当时,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新华社的口播部。
1946年7月至1949年3月,是新华社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历史上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新华社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作为党中央的耳目喉舌,冲破了国民党派的封锁,在全国的人民群众当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而且在国外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这期间,我作为新华社和广播电台编辑部的一员,亲自体会了廖承志同志平易近人而又豪情如火的革命作风和惊人的组织能力。
1946年10月11日,军队侵占了我晋察冀边区的张家口。不久,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在党中央和同志指挥下,新华社实行战备措施,以保证在战争情况下,不中断新华社的文字通讯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在延安东北90公里的瓦窑堡建立战备台,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建立第二战备台。延安不能广播了,瓦窑堡接替,瓦窑堡不能广播了,由晋冀鲁豫电台接替。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开始进攻延安。同一天,廖承志同志率领新华社大队人马撤离延安.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完中午节目以后,停止播音,由瓦窑堡战备台接替。在此以后,我们即由廖承志同志率领,从延安到绥德东渡黄河,经晋绥到晋察冀解放区。
在从延安到晋察冀解放区的千里行军中,廖承志同志率领的这支几百人的大部分是知识分子的队伍,包括病号和带孩子的女同志,翻过重重高山、渡过条条河流,到阜平已经是5月了。沿途虽然很艰苦劳累,但无一人掉队,大家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特别是廖承志同志,无论在行军路上还是在宿营地,他那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时感染着大家,陸我们这支由革命知识分子加婆姨娃娃组成的队伍,在漫长的行程中充满了次声笑语,他似乎真的成了我们的“俱乐部主任”。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