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神秘文化(老子和他的著作;禅;傩)之一。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详细介绍了民俗文化——傩文化在民间的演变、发展历史。《傩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我说傩、傩的流传系统性、傩是一种声音、“傩”字解、傩俗的历史遗存、独特的傩俗活动遗址、从氏族自发的傩俗活动,演变到大集团的傩俗祭祀活动、周原遗址、《诗经》与傩、岩画、蛙形舞、人死以后的联想、民间傩俗发展中产生的鬼和神、钟馗驱傩、《大傩图》插言、北宋时期的民间傩俗、傩艺、傩仪活动、坛神活动、女娲、伏羲是打开人类文明的窗口等。
★ 16开平装,西苑出版社出版
★ 作者王今栋,是我国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 “傩”,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三大神秘文化之一,它是广泛的民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 本书既有历史源头的梳理,亦有古今各地民俗活动的介绍,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 书中收入了大量资料图片,部分插图为作者亲自手写和绘制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三种永远说不清的神秘文化:一是老子和他的著作,二是禅,三是傩。单就傩的历史来说,在中国古代记载和文献上没有它的位置。真真假假,时隐时现,一直没有停止它的发展和研究。傩的出现如同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它的发展又如同一长串的影子。“傩”字的出现是把这一长串的影子总结出一个符号,就叫做“傩”。
傩不是历史,不是宗教,也不是民族文化上的信仰,它好像是广泛的民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历史上,宫廷和民间都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不断加以发展和充实,而且还和当地的宗教、祭祀、民风民俗活动结合起来,使它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广,流传的时间越来越长。历代许多艺术活动也涉及傩的内容,包括大型宫廷礼仪纪念、节日表演、战争中的演练、起兵仪式、士兵的假面,以及群众中的戏剧和舞蹈演出、宗教和巫术、丧葬、祭祖、民间社火等活动中,都有傩的影子。虽经历史的更替、改变、打压、变异,但傩的活动仍不断发展壮大。多年来,有一大批专家、学者,煞费苦心地在调查、考证、研究,到现场或发源地去发掘。其实,当地老百姓也说不清什么是“傩”,当专家们翻阅历史文献,追根溯源时,又往往如空中楼阁,牵强附会地发表文章、写论文、出专著,但说来说去,至今也说不清楚,就在学者专家们的论证中争论不休。
人们把傩列入各个范畴中很难统一,但随着历史和艺术的发展,傩也并非全然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系统和传承关系的,并且对历史的发展和艺术上的贡献也很大。例如,中国戏剧的脸谱和假面,群众节日中的社火和舞蹈,传说中的神话故事等,历史悠久,范围广泛,都需要好好研究。至于傩在巫术、宗教中的地位,大多处于民风、民俗之中,尚构不成独立的宗教和历史。
傩的现象传播久远,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在《山海经》《水经注》等之前的神话流传,已经十分广泛了,特别是氏族领袖和巫师,叙述得头头是道,他们口头上代代相传,又在传说中不断丰富,在各种祭祀、傩坛、礼仪上,用石器、玉器、骨器、神器、面具作道场,经过长期的相互传递、影响、融合,成为先民们公认的组织,像蜀地的鸟凫氏族合并一样,不断地合并扩大。大山是一座一座的,丘地是一块一块的,湖泊是一片片的,都是孤立的,而历史的发展是逐渐统一起来,如同黄河和长江,它是一条流动的巨龙,它把大山、丘地、湖泊、大地和森林都贯穿和连接了起来,而形成历史……
《傩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傩的流传系统性,“傩”字解,傩俗的历史遗存,独特的傩俗活动遗址,从氏族自发的傩俗活动,演变到大集团的傩俗祭祀活动,周原遗址,《诗经》与傩,岩画,蛙形舞,人死以后的联想,民间傩俗发展中产生的鬼和神,钟馗驱傩,《大傩图》插言,北宋时期的民间傩俗,傩艺,傩仪活动,坛神活动,女娲、伏羲是打开人类文明的窗口等。
王今栋,1932年11月12日生于北京。1950年从事连环画创作。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工作,先在郑州艺术学院、开封师院艺术系任教,后在河南省博物馆、省美展办公室、省群艺馆工作。1992年在河南省雕塑书画院退休。回北京后,专攻山水画至今。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已出版专著有《中国古代车马》《今栋美术论集》《今栋速写白描选集》《紫丁余韵:山水画百幅小品集》《姑苏岁寒图(长卷)》《今拣山水画》《随缘拾艺散论集》《山水画笔记》等。
(匣装)中国象棋古谱(共2辑全8函20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繁体竖排,重达13公斤,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中国棋院、中国象棋协会组织当今象棋界权*人...
王尔敏字问之,河南省周口市人,1927年生,台湾师范大学毕业。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专长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军事...
师门问学录 本书特色 《师门问学录》(作者周勋初等著)为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讲述,马来西亚籍博士生余历雄记录整理的问学录,附有余历雄博士学位论文提要等。全书以唐宋...
楚辞 本书特色 1926年,由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套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之下,为中学生和社会普及层...
江西-找回中国人的信仰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华夏地理系列丛书”——国宝中国的一辑。《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通过对一些列文物实体的寻访、追述,用图文结...
人文文本-建筑、阅读、音乐与记忆 本书特色 名教授李欧梵是个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他的智慧总是充满趣味和人情味:谈建筑设计,他看见北京奥运体育馆鸟巢的设计师赫尔佐...
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 内容简介 大到城市化与现代化关系,小到发财的商人如何编造家谱以彰显“高贵”的生活细节,有关意大利城市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囊...
这是继《道教手印研究》之后的又一部探索道教文化的新著,二者可称姊妹篇。作者通过十余年的搜集访问,在著名哲学家唐明邦教授(武汉大学哲学系)指导下完成这一新课题。书...
国学概论 本书特色 《国学概论·外一种:国学讲演录》: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
文化研究-第19辑(2014年.夏) 本书特色 本辑组织了四个专题:“现代音乐文化研究”着眼于当代音乐文化的文化生态,以音乐专业人士的眼光来审视音乐的文化研究问...
中华全国风俗志-(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中华全国风俗志(上下)》编著者胡朴安(1878—1947),原名韫玉,字朴安,安徽泾县人,著名文献学家,尤精文字、训诂...
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三辑) 目录 單周堯黎廣基讀上博楚竹書(二)《從政》甲篇 “煨(威)則民不道”小識趙平安上博簡《三德》“毋昇貧”解讀李銳讀簡散剳楊懷源上博...
北京名人故居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全书中英文对照,内容详实。著名学者罗哲文教授欣然为该书作序★ 编著者是热爱北京传统文化的一群人,缘...
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 本书特色 《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以时间为经,以中华各民族、地域为纬,分为中国神话、民间传说、少数民族神话与传说三篇,还选取了近百幅表现故事情...
中国文化史-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明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全书以古鉴今,博大精深,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用通俗的行文,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我国...
文化遗产保护诠说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涉及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国际原则、国家政策,文化遗产的物质与非物质分类、抢救理念、保护实践、学术追问、类型...
(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书目答问 本书特色 《书目答问》,为古代中国好书榜,选取必读之书,指定*善之本。全面展示四部之学的代表作品,尤其大力揄扬清代学术的主要成...
维吾尔民俗与文化生态研究 本书特色 《维吾尔民俗与文化生态研究》内容简介:当流动不居的民俗文化与不停运转的生态场域相交叉时,必然产生许多空白和未定点,如果说维吾...
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故宫出版社出版★ 全书1401页,汇集大量精彩、鲜活、生动的陕北方言成语,在祖先的声音里寻觅中...
明代卷-汉语韵书史 内容简介 《汉语韵书史》代表了中国古代韵书研究的*高水平。本卷分“韵书介绍与研究”和“韵书讨论”两编,依其编例和传承关系分为七个系列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