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上-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历史卷.上-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作者:白兴华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6054715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历史卷.上-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内容简介

《历史卷》(上)主要分析了针灸是如何诞生在中国这块独特的人文地理上,又是如何被1500年的历史文献所丰富和发展的。通过对针灸起源及沿革过程进行考镜源流的介绍,以期使读者对针灸的世界历史源流有总体的把握,向读者还原针灸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原貌。《历史卷》(下)介绍针灸在世界传播的历史轨迹,选择了30多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按针灸传入的先后排序,将针灸全球化传播的三个阶段化作九大地理板块,透过书中那些生动的故事和事件,勾勒出世界针灸的历史画卷和地图,也依稀可现针灸在不同时期传播的特点,以及针灸起源之争的历史渊源。

历史卷.上-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本书特色

《中国针灸交流通鉴》分为9卷,由《历史卷·上》《历史卷·下》《临床卷·上》《临床卷·下》《针法卷》《科研卷》《教育卷》《行业卷》《文化卷》组成。这几卷囊括了针灸领域中*活跃的几个方面。白兴华主编的《历史卷·上》主要分析了针灸是如何诞生在中国这块独特的人文地理上的,又是如何被1500年的历史文献所丰富和发展的。透过书中那些生动的故事和事件,勾勒出世界针灸的历史画卷和地图,也依稀可现针灸在不同时期传播的特点,以及针灸起源之争的历史渊源。

历史卷.上-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目录

**章先秦时期——针灸的起源
**节灸法
一、灸法的起源
二、以艾为灸疗材料的确立
第二节十一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十一脉内容介绍
二、灸法与十一脉的发现
三、古代“灸其脉”方法的复原
第三节针刺疗法
一、砭石疗法的起源
二、针刺疗法的起源
附:马王堆古医书主要针灸文献介绍
一、《足臂十一脉灸经》
二、《阴阳十一脉灸经》
三、《脉法》
第二章两汉时期——针灸的成熟
**节经络理论体系的完善
一、经络概念的演变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经络的功能
四、经络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九针的创立
一、九针的形状及用途
二、九针的起源
第三节腧穴的发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腧穴的发现
二、腧穴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四节针灸技法
一、针刺技法
二、艾灸技法
第五节针灸的临床应用
一、辨证方法
二、治疗原则
三、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四、治疗方法的选择
五、针灸频次
六、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其他因素
第六节主要医家生平及对针灸贡献
一、淳于意
二、涪翁
三、郭玉
四、张仲景
五、华佗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的发展
**节针灸发展概况
第二节针灸理论的总结和发展
一、经络理论的总结
二、腧穴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针灸临证特色
一、针刺疗法的发展
二、灸法的发展
第四节主要医家生平及对针灸的贡献
一、皇甫谧
二、葛洪
三、秦承祖
四、陈延之
五、刘涓子
第四章隋唐时期针灸的发展
**节针灸学术的发展
一、针灸学说和理论的发展
二、针灸临床的发展
第二节针灸教育的兴起
一、隋代针灸教育的发展
二、唐代针灸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针灸文献的积累
一、针灸专著
二、其他相关著述
第四节主要医家生平及对针灸的贡献
一、杨上善
二、杨玄操
三、甄权
四、孙思邈
五、崔知悌
六、张文仲
七、王焘
八、王冰
第五章宋金元时期针灸的发展
**节宋天圣针灸铜人
一、针灸铜人的铸造
二、针灸铜人的流传
第二节针灸理论及技法的丰富
一、经络腧穴学说
二、子午流注学说
三、刺灸方法的改进
第三节针灸文献的积累
一、针灸专著
二、其他相关著述
第四节针灸流派的发展
一、古今兼收派
二、灸法温补派
三、针刺手法派
四、经络腧穴派
五、按时取穴派
第五节针灸教学的改进
一、宋太医局的针灸教学
二、宋太医局的针灸考试
三、元代针灸教学的发展
第六章明朝时期针灸的发展
**节针灸发展概况
第二节针灸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一、经络理论的发展
二、腧穴理论的发展
三、刺灸法方面‘的发展
四、续铸铜人
五、针灸的特色内容
第三节主要医家生平及对针灸的贡献
一、高武
二、徐凤
三、李时珍
四、汪机
五、杨继洲
六、薛立斋
七、张介宾
第七章清朝时期针灸的发展
**节针灸发展概况
第二节针灸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一、经络理论的发展
二、腧穴理论的发展
三、刺灸方面的发展
四、清代针灸的特色内容
第三节主要医家生平及对针灸的贡献
一、范毓衬
二、李守先
三、吴亦鼎
四、吴谦
五、李学川
六、郑宏纲
第八章民国时期针灸的发展
**节针灸发展特色
一、西学东渐,废止旧医的大背景
二、深刻反思,嫁接科学的全过程
三、考量手法操作,科学解释补泻
四、创刊结社办学,开展针灸教育
五、边区的针灸事业
第二节主要针灸医家生平及其贡献
一、承淡安
二、黄石屏
三、孙秉彝
四、曾天治
五、夏少泉
六、黄竹斋
七、赵尔康
八、李文宪
第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灸的发展
**节建国后针灸的发展概况
一、开展推广普及,加强针灸教育
二、注重针灸学术,推动科学研究
三、推动国际交流,走上国际舞台
第二节建国后针灸发展特色
一、针灸特色疗法的蓬勃发展
二、新针疗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针刺麻醉
第三节主要针灸医家生平及对针灸的贡献
一、王乐亭
二、陆瘦燕
三、朱琏
四、鲁之俊
五、郑魁山
六、杨甲三
七、郭诚杰
八、王雪苔
九、程莘农
十、贺普仁
十一、张缙
十二、石学敏
第十章对针刺疗法唯独起源于中国的思考
**节针刺疗法的独特性
一、针刺与艾灸
二、针刺与放血
三、针刺与手术
第二节针刺疗法起源于中国的原因
一、针刺疗法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针刺疗法的发明
三、针刺疗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第三节对有关针刺疗法起源地争议的分析
一、对中国古代文献的误读
二、跨文化问的误读

历史卷.上-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作者简介

白兴华,男,1964年8月3日出生,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系副教授。1986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获医学硕士学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