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

剪纸

作者:编者:蔡卫东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2-06-01

评分:5分

ISBN:7534414091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剪纸 目录

一、说说剪纸
二、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三、剪纸的特征
四、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
五、剪纸的表现形式
六、剪纸画稿的设计步骤
七、低年级剪纸范例
八、中年级剪纸范例
九、高年级剪纸范例
十、中外剪纸作品欣赏
十一、剪纸的粘贴与保存

剪纸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说说剪纸;剪纸的工具和材料;剪纸的特征;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剪纸的表现形式等内容。

剪纸 节选

剪纸是以剪刀为主要工具,以纸为材料,在纸上镂空、剪刻,把纸张剪刻成人物、花草、鸟兽、虫鱼等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剪刻而成的作品也称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发现的*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中先后出土的5幅南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距今已有1500多年。这些剪纸都是先将纸折叠多次,然后剪出来的,层次交错,变化繁复,颇有韵律感。其中有两幅特别精彩,在几何图形内圈之外,分别剪出一圈对马和对猴,特别是那幅对猴团花剪纸,共有16只猴子,分成8对,围成一个圆圈,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过头来相对而视,好像在林间嬉戏,极富生活情趣。可见,在1500多年以前,我国的剪纸艺术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到了宋代,剪纸得到了普及,民间剪纸的应用范围很广: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做窗花,有的用剪纸装饰彩灯。而在宋代每年正月十五的“灯市”活动中,都要进行一次相当规模的“准剪纸展览”,则更是让民间剪纸走出家门,进入社会,极大地推动了剪纸的普及。
到了明代,剪纸已达到高的艺术水平了,1965年在江苏江阴出土了一把明代折扇,在素色扇面的双层纸间,夹裱着一幅深色的“梅鹊报春图”剪纸,精美细致。另据记载,著名的佛山剪纸,在明代就已远销东南亚一带,享誉海外。
清代,东北的满族入主中原,作为民间流行的一种室内装饰,剪纸也随着满族的风尚进入宫廷,在北京的故宫,许多地方都贴有剪纸,剪纸艺术开始走出民间,登上“大雅之堂”。据各地的地方志、民俗志记载,明清时代的剪纸遍及全国,民间小品刺绣的底样、花样普遍以剪纸作为底稿,剪纸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但封建社会的制度阻碍了剪纸的
发展。
建国以后,剪纸作为一种群众文化艺术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剪纸艺术劳动得到了尊重,剪纸创作空前繁荣,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早已从农村走进了城市,走进了机关、学校、厂房、军营,从事剪纸的人也已不再局限于农村老大爷、老大娘或少数的职业艺人,不但学生学剪纸,工人、教师、科学家也在学,甚至有的专业画家也在研究民间剪纸,从中汲取营养。剪纸除了传统的帽花、鞋花、肚兜花、窗花以及逢年过节、婚庆娶嫁张贴用的各种吉祥图案之外,已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用于影视、报刊、邮票、贺卡以及舞台美术、包装设计等诸多方面,成为艺术之林中一枝璀璨的奇葩。
三、剪纸的特征
剪纸*基本的特征是写实与变形的统一,是人们在对自然认识的基础上,融入主观情感,经过以心造型、以理造型、以美造型而形成的。
造型简洁夸张。剪纸*忌用绘画的一般造型方法去观察处理,它不便于表现重叠复杂、透视感强的场面,也不强调光影素描关系和自然色彩的真实反映,而是省略事物的细微部分,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突出主题。同时,通过夸张变形,注入作者的情感,使原来的典型特征变得更加生动、鲜明、合理。如鸡蛋中可以看到小鸡,一只狮子可有两个头等。
繁简疏密恰当。剪纸首先要以概括的方式来处理自然物象,保留*本质的东西,其余的部分可以去掉,使得画面有变化,不致单调贫乏。由于剪纸是以点、线、面作为基本表现形式的,所以要求画面的线条、块面等组合讲究色白对比效果,做到实处不死板,虚处不空洞,虚中有实,实中见虚,合理穿插配置,显出一种节奏感、韵律感。
装饰质朴合理。剪纸由于受材料和工具所限,因而在塑造形象和装饰处理中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段和式样,使剪纸富有浓厚的装饰感。如用月牙纹表现鱼鳞、花卉、衣褶,锯齿纹表现毛、衣服花边等。
连接巧妙美观。剪纸作品中的点、线、面是塑造形态的主要表现手法,但同一幅剪纸的点线在必要时需注意巧妙连接,如刻画人物脸部,须灵活地将眉与鼻梁上沿连接,双眼连在脸庞外沿与鼻梁之间,以使五官不致因无连接处而脱落,给人一种变形中不失真实,同时又富有生活情趣的感觉。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