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壁与废墟

败壁与废墟

作者:董豫赣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12-1

评分:8.6

ISBN:978756085006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第一章 作为造型的废墟
1 庸俗的对话
2 失望的创造
3 创新的创伤
4 掷出的造型
5 推衍的造型
6 废墟的观念
7 废墟的园林
8 造型与关系
9 自然与造型
第二章 作为关系的败壁
1 墙画的多样性造型
2 败壁中的媾和关系
3 败壁中的自然方法
4 宛自天开的造园步骤
5 互成与自明的曲廊造型
6 爆破法与撒骰子
7 大巧若拙
8 因物不改
9 随物成器
第三章 关于红砖美术馆
1 模仿与专利
2 关于甲方
3 最初的改造
4 范例与问题
5 事半功倍的外墙设计
6 立面造型的得失
7 方厅与圆厅
8 结构与意图
9 书店与楼梯
第四章 关于红砖美术馆庭园
1 庭院的建筑反省
2 小教庭的意象
3 红青庭的摹本
4 造园与造景
5 九块巨石与石庭经营
6 前序与槐谷
7 槐谷庭的意象经营
8 老侯与石涧
9 现成品与即景
附录一 红砖美术馆研讨会
附录二 图片目录
后记
· · · · · ·

精彩摘录

20世纪70年代索尔·勒维特的一件装置,这位曾师从贝聿铭学习几何形建筑的艺术家,曾以一件名为《不完全开放立方体的所有变种》(IncompleteOpenCubes)的作品,演示过单一几何形体的上百种可能性造型。这是以简单造型起点谋求多样性的常规手段。而在直觉进入之前,作品的多样性纯属数学客观,而观众如何能进入这种客观物里欣赏到某些人性的东西?在这之前,索尔·勒维特曾以墙面(WallDrawing)系列谋求过另一种多样性,并同时思考着如何剔除自我的主观性,以与观众发生互动关系,他首先在墙上画满均匀的网格线条,然后邀请观众们用线条填充不同的网格,并给定一个原则——每条线必须接触四方格的两条边,以此方式,他获得了与观众合作的多样性造型。

——引自章节:1墙画的多样性造型


郭熙也试图在山水画中剔除自我,并且也是以墙壁为起点,郭熙让工人手抓泥团往墙上自由投掷,将它掷成一堵凹凸不平的泥壁,郭熙与索尔·勒维特的相似之处,仅在这类游戏行为本身,其真正的差异,却从这时就呈现出来——索尔·勒维特虽试图剔除主观,但却始终把持着制定规则的权利,它们始终控制着观众的创造;郭熙却对工人掷泥于壁这一行为的“但所不问”,才真正剔除了自我的构图习惯。随后的差异更加关键——索尔·勒维特将工人完成的作品当做完成的墙画系列,而郭熙只将工人完成的泥壁当成作品的起点,待其晾干后,他先用绢铺在这堵泥壁上,并用墨拓印凹凸不平的泥壁墨迹,待其干后则以墨随形,晕成峰峦林壑。最后,画家在峰峦林壑间合适的位置所添加的楼阁人物,这才显示出郭熙与索尔·勒维特在目的上的本质不同——后者剔除主观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非主观的多样性造型;郭熙的目的则更加深远一层——媾和自然山水与楼阁人物之间的关系,亦即山水首要的位置经营。而正是为了经营人工与自然的位置关系,郭熙才让工人制造了一堵泥壁,泥壁非我的自由,类比于自然山水非我的自由,郭熙之所以要制造一堵象征自然的泥壁,乃是需要一个先在的自然,以将人工建筑媾和其间。或许是强调对自然如影随形的关系影写,郭熙才将这堵败壁称之为“影壁”,并成为宋代以来对败壁多样性诠释的先声。

——引自章节:2败壁中的媾和关系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