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错觉

艺术与错觉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2-6

评分:9.0

ISBN:9787549404889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被肯尼思•克拉克描述为“我所读过的最才华横溢的艺术批评著作之一”的《艺术与错觉》,是一部有关制像的经典研究。它试图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何以会有被称作风格的东西?这个问题也许简单,却很难回答。贡布里希教授对图画再现的心理学及历史的探索,充满睿智而包罗万象,从而引领他进入许多重要领域。在说明肖像制作远比它看起来要困难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贡布里希对许多新老看法作出了考证、质疑与再评价,那些新老观点包括模仿自然、传统的功能、抽象问题、透视的有效性,以及对表现的解释。

本书虽然出版于40多年前,至今仍不失其活力与重要性。贡布里希为理解艺术和处理复杂的观点与理论问题提供了缜密的科学发现。他对人类大脑无穷无尽的能力,对人类观看世界与制作和观看艺术时的微妙关系始终抱有探究之心。当验证各种假说时,他以他深厚的学识和与生俱来的清晰的表达能力,提出了符合科学精神的论辩。再现是艺术史最基本的问题,而《艺术与错觉》是任何对理解艺术有兴趣的人的必读书。《艺术与错觉》第六版包括最新增加的序言,作者在其中讨论了图像与符号的关键差别。

作品目录

序言
导论 心理学和风格之谜
第一部分 写真的界限
第一章 从光线转为颜色
第二章 真实与定型
第二部分 功能和形式
第三章 皮格马利翁的能力
第四章 论希腊艺术的革新
第五章 公式和经验
第三部分 观看者的本分
第六章 云中的图像
第七章 错觉的条件
第八章 第三维的多义性
第四部分 发明和发现
第九章 艺术中的视觉分析
第十章 漫画实验
第十一章 从再现到表现
回顾
引用书名全称
注释
插图目录
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于2001年11月去世的贡布里希教授恩斯特爵士,功绩勋章获得者(O.M),高级英帝国勋爵士(C.B.E),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最有影响的艺术史家之一。他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并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历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他最著名的著作是《艺术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0年,现已出至16版。其他学术著作还包括:《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1979年),以及11部文集,均由费顿出版社出版。

精彩摘录

"风格化"蕴含的意思是,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活动,艺术家通过这种活动改变了树木的形状....风格甚至统治了艺术家希望忠实地复现自然的地方...当艺术家手执铅笔坐在母题前面时,就会注意那些可以用线条来描绘的方面,而当他手执画笔时,他就从块面的角度去看母题。这种匹配行动永远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花多长的时间,有多大的困难,这取决于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初始图式来加工,让它适应于画像的要求。"造型意志",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同调意志",即把任何一个新形状改成艺术家已经学会怎样运用的那些图示和模式这样一种同化作用。你无法凭空创造出一种忠实的图像。只要你在其他图画中看见过,你就必定已经学会了这种诀窍。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固定的中国传统语汇是怎样像筛子一样只允许已有图式的那些特征进入画面。艺术家会被可以用它的惯用手法去描绘的那些母题所吸引。他审视风景时,那些能够成功的跟他业已掌握的图示相匹配的景象就会跃然而出,成为注意的中心。风格和手段一样,也创造了一种心理定向,使得艺术家在四周的景色中寻找一些他能够描绘的方面。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艺术家倾向于去寻找他们的风格和素养以为之做好准备的母题。与其说语言是给已有的事物或概念命名,不如说它是把我们的经验世界"分节"....跟语言一样,各风格之间也在分节的顺序和允许艺术家提出的问题的数目方面有所不同。正确的肖像如同有用的地图一样,是经过图式和矫正的漫长历程获得的最后产物。他不是忠实地记录一个视觉经验,而是忠实的构成一个关系模型。

——引自章节:第二章真实与定型


中国人处处都很幼稚,他们认为一幅好的透视画时不真实的,就跟我们感到他们的盘子图案不真实一样,看见最终会聚于一点的奇怪建筑就感到惊异。一切早期的绘画作品,无论什么国家还是什么人的,由于缺少阴影,就表现出没有知识帮助,凭眼睛去发现真理是多么指望不上。红印第安人的眼睛的敏锐程度足以发现敌人或猎物的踪迹,甚至从被踩过的叶子那不自然的形状中发现踪迹,然而对阴影的感觉却是那么迟钝。卡特林先生说过,他有一次处境十分危险,因为他画了一幅肖像,面部半明半暗,而没有文化的观看者在设想并且肯定这幅画只画了半张脸。

——引自第21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