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

观音

作者:于君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2-8

评分:8.5

ISBN:978710008465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于君方(Chün-Fang Y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专攻汉传佛教研究。1972至2004年间任教于罗格斯大学

宗教学系,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以及“圣严汉传佛学讲座”教授,致力于指导汉传佛教的博士研究生。

她的第一本著作《中国的佛教复兴:袾宏与晚期的宗教融合》(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是研究唐代以后佛教最早的英文著作之一,另合编有《中国的香客和圣地》(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观音》一书的英文版于2001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简介:

陈怀宇

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

()

作品目录

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观音信仰的佛典出处
第三章中国本土经典与观音信仰
第四章感应故事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五章神异僧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六章本土图像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七章大悲忏仪与千手千眼观音在宋代的本土化
第八章妙善公主与观音的女性化
第九章普陀山:朝圣与中国普陀洛迦山的创造
第十章中国中世纪晚期的女性观音像第
十一章观音老母:观音与明清的民间新兴教派
第十二章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全书注释
参考书目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于君方(Chün-Fang Y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专攻汉传佛教研究。1972至2004年间任教于罗格斯大学

宗教学系,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以及“圣严汉传佛学讲座”教授,致力于指导汉传佛教的博士研究生。

她的第一本著作《中国的佛教复兴:袾宏与晚期的宗教融合》(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是研究唐代以后佛教最早的英文著作之一,另合编有《中国的香客和圣地》(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观音》一书的英文版于2001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简介:

陈怀宇

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阿婆卢吉低舍婆罗应译为“观自在”,如玄奘指出,但国人一向喜欢用“观世音”或“观音”来称呼这位广被爱戴的菩萨,但这是另一梵文名字的意译。虽然如此,观世音和观自在早在唐代就变成可以互用的称号。尽管这位菩萨是慈悲的化身,但在其呈现方式上,不同文化却有不同的选择。中国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历史、文化上与中国有关联的国家,将观音视为禅修者智慧的典范与对妇女特别仁慈的“慈悲女神”,而在斯里兰卡、西藏地区以及东南亚,这位菩萨却与王权息息相关。君王的神格化、辟邪神像的创作以及基于这种神像的君权神授信仰,都是东南亚各地普遍流行的思想。观音从初传中土一直到唐末,都被视为男性,艺术造像也是如此。然而,到了宋代初期,大约十一世纪前后,有些信徒将观音视为女性神祗,于是中国的艺术家便开始创作女性观音像,这位菩萨可能在元代完全转变为女性。自明代,也就是十五世纪以来,观音通常被视为不折不扣的女性,并如此被描绘着。然而,即使文学、艺术作品如此呈现观音,正统佛教僧侣仍然拒绝承认观音是女性,即使在今天,佛教寺院供奉的观音像也依然延续唐代确立的图像体例来制作。相较于前述显教经典,密教经典有几项显著特征,形成两者的鲜明对比。无论密教经典专论哪一种观世音菩萨像,经文都强调:(1)依规定样式造像的重要性——经文中的规定必然包含菩萨形貌特征的详细描述,即手持莲花、净瓶、珠宝璎珞严身等,以助观像;(2)持诵陀尼罗的确切次数——21遍、108遍、1008遍,或1080遍;(3)若如法修持,观世音菩萨就会现身行者面前,或现出家相,或以行者观想的形相出现;(4)这样的宗教修持能带来世俗和精神层面的种种具体利益。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

——引自第328页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指“相应”,即法会进行中主法法师结手印、诵真言及观想而展现的身、口、意三业相应。根据清代的《瑜伽焰口施食要集》:瑜伽,竺国语,此翻相应,密部之总名也。约而言之,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身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身会,三业相应,故曰瑜伽。

——引自第328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