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在后殿里放着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红色棺材,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都躺在里面。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三百余年,有的还金光闪闪。织锦品的发现,对了解和研究久已失传的明代特有的丝织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震惊、愕然、猜疑……这条被封锁了两年多的消息一经播出,立即使各国考古界为之哗然,无数惊愕的目光骤然投向东方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当时的中国正是政治风云突变的多事之秋,发掘工作尚未结束,地宫外却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大灾难。考古人员被迫停止工作接受改造,主持发掘工作的吴晗也含冤而死;更可悲的是,大批文物被毁,出土织锦霉烂,万历帝后的棺椁被毁尸骨无存……这无疑是中国考古史上最惨淡悲怆的一页。新中国第一座皇陵的发掘以严肃的正剧开始,又以凄壮的悲剧结束了。
“我们的民族之根很深,根深必叶茂;文史同源,文明之源很远,源远流长。”定陵考古队队长赵其昌如是说。
《风雪定陵》作为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定陵发掘过程的考古纪实文学,不仅披露了定陵地下玄宫洞开的详细经过、帝后棺椁及陪葬珍宝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追述了定陵鲜为人知的建造始末和与之相关的朝野上下、君臣后妃之间的无情争斗,揭示了大明帝国日暮途穷以及最后沉沦的必然趋势。
作者岳南擅长以文学的笔法描述考古发掘过程,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发掘报告,也有别于传统的纪实文学,被誉为“中国举证文学第一人”。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和富有条理的写作手法,将考古发掘过程与史海钩沉尽遣笔端,为读者重现了古代中国文明,使考古过程成为了大众阅读的对象。
本书不仅是台湾《中国时报》1996年十大好书排行榜冠军之作,还曾荣获美国《世界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岳南,首位在全球有影响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家,擅长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进自己的文学中,让掩埋于历史尘埃的人物,重新陈立于读者眼前。他以严谨认真、处处有典的态度书写史着,勤于笔耕的他,为读者在古今交织与中外错综的叙事宏构里,重现古帝国文明。他的《天赐王国》、《遭遇兵圣》、《西汉亡魂》、《复活的军团》等数部作品被译成日、英、韩、德等国文字出版,在全球已达数百万册。杨仕,1934年生,喜好京昆、文史。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着有《风雪定陵》(合着)、《横跨欧亚大回归》等。
早在两年前,当已是十八岁的万历皇帝相继举行了耕猎礼和谒陵礼这两个标志着皇帝本人已经成年并能独立治理朝政时,他便向皇帝以“高位不可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为中心议题提出了“乞休”请求。多少年后,人们仍能从这篇奏疏中触摸到张居正的真实情感以及深深的忧虑之情:臣受事以来,夙夜兢惧,恒恐付托不效,有累先帝之明。又不自意特荷圣慈眷礼优崇,信任专笃,臣亦遂忘其愚陋,毕智竭力,图报国恩。嫌怨有所弗避,劳瘁有所弗辞,盖九年于兹矣。每自思惟,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然不敢遽尔乞身者,以时未可尔。今赖天地祖宗洪佑,中外安宁……以皇上之明圣,令诸臣得佐下风,以致升平保鸿业无难也。臣于是乃敢拜手稽首而归政焉。这篇奏疏可谓是张居正辅政八年多来真实的心灵写照。完全可以推断的是,张居正作为一个政治家,毕竟非同常人,虽然每个人对权位都有不同的向往和贪恋之心,但此时位极人臣、功高权重的他,不得不对自己的言行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历史教训有所顾虑。因为此时的张居正由于任重事繁,积劳过虑,形神顿惫,须发变白,血气早衰,已经进入垂垂暮年。在政治的漩涡中,他已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付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新政的重重阻力,稍有不慎,即产生家破人亡的严重后果。与其中途翻车,不如急流勇退,于是,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姿态和谋略向皇帝提出了“乞休”请求,并希望皇帝“赐臣骸骨生还故乡,庶臣节得以终全”。遗憾的是,张居正的“乞休”疏没有得到允可,万历皇帝毫不犹豫地降旨挽留:“卿受遗先帝,为朕元辅,忠勤匪懈,勋绩日隆。朕垂拱受成,依毗正切,岂得一日离朕!如何遽以归改乞休为请,使朕恻然不宁。卿宜思先帝叮咛顾托之意,以社稷为重,永图襄赞,用慰朕怀,慎无再辞。”面对皇帝的挽留,张居正并不罢休,于是,两天后,他再次上疏以示“乞休”。而面对张居正的坚决态度,万历皇帝有些踌躇了,在两难之际,他只得向皇太后请示。意想不到的是,皇太后挽留张居正...
——引自章节:悲怆人生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队拿下居庸关,直抵北京城下。当天晚上,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遥望城外到处都是烛天的火光,沉闷的炮声不断冲入耳鼓,知道大势已去,仰天长一声:“只是苦我全城百姓!”急惶惶回到乾清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周皇后见崇祯已丧失斗志,明亡在即,垂泪说道:“妾事皇上一十八年,你一句话也听不进,致有今日。”说完拔刀刎颈而死。16岁的长平公主牵着父亲的衣襟,泪如雨下。崇祯咬咬牙,叹口气说:“你为何偏生于我家!”然后拔出宝剑,左手以袍掩面,右手举剑砍下。随着一声撕心裂腑的惨叫,公主的左臂落到地下。崇祯还想再砍,但手软无力了,只好作罢。崇祯手执三眼火铳,率领几十名太监冲出乾清宫,骑马直奔安定门,想夺城而走。但此时安定门已经封闭,无法开启。外城也被攻破,大顺军队冲杀而来。崇祯皇帝只得下马,看看身边的太监已经跑掉,只有王承恩一人立于马前。君臣二人只好弃马登上煤山(今景山)。崇祯脱下外服,要过王承恩随身携带的笔来,借着火光月色,在白缎衣里上写下了他的最后一份诏书:“自登基以来,十有七年,东人三侵内地,逆贼直通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衣冠,被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崇祯皇帝把衣服挂在树上,将冠摘下,散开头发,披在脸上,在老槐树上自缢而亡。4月30日,李自成与清兵交锋兵败,落荒而走。北京为清军所占。昌平县的几个乡绅出于对旧时君主的效忠,主动组织起来拿出钱财发丧。崇祯生前未来得及为自己建陵,只是给他的宠妃田贵妃在陵区的锦屏山下,建造了一座豪华陵墓。乡绅们便将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木,运往田贵妃的墓中安葬。史料载:工匠用了四个昼夜,挖开了田贵妃墓,见到了地宫大门。用拐钉钥匙将石门打开后,把田贵妃棺移于石床之右,周皇后棺安放石床之左,崇祯棺木放在正中。田贵妃死于无事之...
——引自章节:石门钥匙与“自来石”
人要任性,但是也要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可以放肆去想,大胆去做,又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把日子过好的能力,在最想做事情的时候,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有时候...
詹姆斯 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1919年10月3日- 2013年1月9日)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研究公共选择理论而闻名,因...
理法方药笔记-医道存真-肆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继《医道求真》系列之后的又一中医原创力作。著者从医二十余年,博采众长,独辟蹊径。治病重在明理,终疗效凭药。本书著者勤...
In Necropolitics Achille Mbembe, a leader in the new wave of francophone critica...
夜惊鸿,生在中国辽宁,曾入读渤海大学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飘扬过海,流寓美国至今。2005年开始在网络写文,遂沉湎于文字中的悲欢离合,觉得能在讲别人的故事中...
《欧盟宪法》之父、政坛不老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欧盟大变局 预演欧洲未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作序-法国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以历史亲历者的视角...
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吴世春新作,《心力:创业如何在事与难中精进》姊妹篇借势周期,韧性进化。创竞市择,进化制胜牛文文、罗振宇、吴声、姚劲波、倪正东、李彦诚挚推荐◆...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你在奋力推进自己的职业生涯吗?面对今天日新月异和不断拓展的技术,取得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专长。为了增强专业性,你还需要一些软技能以及高效的...
★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晚期代表作★与史蒂文斯、庞德、斯奈德一样深受禅宗影响的诗人,我们这个时代的梭罗★在亲近自然的生活中获得内省,将漫长的时光变成一...
From the reviews of the third edition: "The author’s goal for Mathematics and it...
建筑史-第41辑 本书特色 《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41辑。本辑共收...
余秀华亲选代表诗作,首度授权公开出版。数百家媒体报道,超千万次转发,上亿次阅读,穿越大半个中国,每读一次,都带给我们直抵灵魂深处的震撼;她是一位纯粹的诗人,被诗...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评论家。出生名门,从未上过正规学校,自学成材,且才华出众,其主要作品有风格独特...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本书特色 本法典是俄罗斯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次民法法典化的标志。法典**次确立了私法的精神和原则,抛弃了过去具有公法性...
前言:《写在前面的话》
我知道,我知道,你并不想事情变得这么复杂——或许你只是买了台相机,想用它拍些漂亮的照片了。或许你不需要用“摄影”养家糊口,不需要...
《做最好的中层》中层领导处在组织中的中间位置,需要在上下皆有压力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是组织中信息上下畅通传导的桥
【直面家庭矛盾及重大事件背后内心的困惑】如何面对自己想“改造”或“控制”他人的欲望?如何让家庭关系变得亲密而独立?如何让家成为真正的避风港?如何将责任、义务、道...
唐家三少,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小时候,最爱听长篇故事,九岁读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开始独立阅读长篇小说,记得我读的第一套小说名字叫《甘十九妹》是萧逸的作品,那...
医林朝暮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谈中医药的书,书中不乏对中医中药的深刻理解,研究当代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此书不可不读。这是一本谈民族医药的书。民族医药与中医药既有共性...
樊蒙没上过名牌大学,没有家庭背景,没车没房,没有比你更幸福。只有现代年轻人都有的那一点点执着,只有对自身的挑战,只有对梦想的信念。有一个尚还年轻、腿脚不便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