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心理学(中英文)

悲剧心理学(中英文)

作者:朱光潜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2-8

评分:9.1

ISBN:978710108737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悲剧心理学】
中译本自序
前言
第一章绪论:问题的提出与全书提要
第二章审美态度和应用于悲剧的“心理距离”说
第三章悲剧快感与恶意
第四章悲剧快感与同情
第五章怜悯和恐惧:悲剧与崇高感
第六章悲剧中的正义观念:人物性格与命运
第七章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和布拉德雷的复述
第八章对悲剧的悲观解释:叔本华与尼采
第九章“忧郁的解剖”:痛感中的快感
第十章“净化”与情绪的缓和
第十一章悲剧与生命力感
第十二章悲剧的衰亡:悲剧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总结与结论
【THE PSYCHOLOGY OF TRAGEDY】
PREFACE.
CHAPTER Ⅰ.
CHAPTER Ⅱ.
CHAPTER Ⅲ.
CHAPTER Ⅳ.
CHAPTER Ⅴ.
CHAPTER Ⅵ.
CHAPTER Ⅶ.
CHAPTER Ⅷ.
CHAPTER Ⅸ.
CHAPTER Ⅹ.
CHAPTER Ⅺ.
CHAPTER Ⅻ.
CHAPTER ⅩⅢ.
BIBLIOGRAPHICAL INDEX.
CURRICULUM SCIENTIFIQUE DE L'AUTEUR.
【附录】
思想就是使用语言
THOUGHT AS THE MANIPULATION OF
LANGUAGE
编校后记
本卷人名及书篇名索引
· · · · · ·

精彩摘录

中国人也是一个最讲实际、最从世俗考虑问题的民族……对他们来说,哲学就是伦理学,也仅仅是伦理学。……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他们的确也把痛苦归之于天命,但他们的宿命论不是导致悲观,倒是产生乐观……他们像伏尔泰那样说:“种咱们的园地要紧”,不用去管什么命运。由于孔子注重世俗的思想影响,中国人一直讲究实际。中国人很强的道德感代替了宗教狂热。他们认为人必须自己救自己,不能依靠鬼神……他们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不在今生,就在来世。好人遭逢不幸,也被认为是前世做了孽,应当受谴责的总是遭难者自己……中国人既然有这样的伦理信念,自然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就感受不深。他们认为乐天知命就是智慧,……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也就没有悲剧,而中国人却不愿承认痛苦和灾难有什么不合理性。此外,他们的文学也受到他们的道德感的束缚。对他们说来,文艺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总有一个道德目的。认为东方的人生观有特别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这是在欧洲相当流行的一种看法,但如果我们把荷马史诗、古典型悲剧和浪漫型悲剧、中世纪传奇和北欧神话的基本精神,拿来和中国儒家典籍和印度佛教经文的基本精神作一比较,就会觉得这种看法很奇怪……那么宿命论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对超人力量的迷信,认为这种力量预先注定了人的遭遇,人既不能控制它,也不能理解它……可以说是原始人类对恶的根源所做的最初解释。追求幸福的自然欲望使人相信,人生来就是为了活得幸福。当不幸事件不断发生,人的自然欲望遭受挫折,在悲欣祸福之间又找不到合理的正义原则时,人们就会困惑不解,说不清楚为什么在一个看来遵循道德秩序的世界里,竟会出现这样悲惨不幸的事情。对于原始人类,显然的答案就是,人不能理解的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无论什么形式的宗教都以信仰和希望为基础,而绝对的宿命论会剥夺人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它摧毁一切信仰和希望。最具宗教性的民族...

——引自章节:全书


在进一步探讨之前,我们可以先略为回顾一下前面两章已经论述过的内容。从快乐来自不受阻碍的活动这一普通的生命力原理出发,我们得出结论是:甚至痛苦也可以成为快乐的一个源泉,只要它能在某种身体活动或艺术创造中得到自由的表现。我们论证了悲剧快感中有一部分正是痛感通过表现而转化成的快感。”表现“就是”缓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也不过是情绪的缓和。悲剧激起而且缓和的情绪,正是我们在第五章里所说那种意义上的怜悯和恐惧。按照我们的分析,这些情绪都有一种混合情调,既有积极的快感,也有痛感的成分,而这痛感成分一旦被感觉到和表现出来,就会产生缓和的快感,增强由悲剧的怜悯和恐惧以及由艺术引起的积极快感。这样一种观点可以说是”活力论“(Vitalism)观点。这种观点把生命理解为它自身的原因和目的。它是自身的原因,因为从静的方面看来,它是各派所说的力量、能量、“内驱力”、“求生意志”、“活力”或者“里比多”(Libido),正是这种力量推动生命前进。

——引自第193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