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个体顺应自己的天性。
幸福关键是要在生活的各种矛盾中不断重新寻找平衡,这种平衡不一定在每时每刻都能找到,但是它们贯穿于整个生活。
心中有“善灵”。有这种“善灵”的人具有开朗镇定的性情。“开朗”是对乐与悲同样看重的心态,而“镇定”是接纳善也接纳恶,接纳和谐也接纳矛盾,接纳无畏也接纳恐惧,接纳欢愉也接纳痛苦,接纳喜悦也接纳忧伤,以及接纳生也接纳死。既不逃避人生和世界的根本之苦,也不在这种苦中沉沦,这种“开朗”与“镇定”结合,产生了一种“开朗的镇定”。
但彻底消除痛苦的努力不仅会导致快乐的对比体验缺失,而且会让人生迷失方向。
充实的生活宛若在正负两极之间呼吸:越是走在窄路上,身处困难时期,越是要吸入对自己有益的气息,登高望远,准备好迎接其他的时期。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对立矛盾以后,我们才感到自己真实地活着、感受到了生活的全部。这种幸福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充实,就是接受人生根本上的矛盾性,立足于感受真实的、完整的人生,如此产生的幸福感必是深刻而持久的。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极致化”,达到最高的程度,而是“优化”,找到最合适的“度”。
而了解自己的人生和人类生活的所有诠释,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某个人生观的狭小范围,或是以为人生本无意义。
“好运”最大的特点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求的只是世人的应对态度:我们既可以开放自己,接受一次相遇、一段经历和一个信息,也可以把自己封闭起来;既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或是生活的外界条件上布好罗网等待巧合来投,也可以筑好铜墙铁壁,让巧合一一跌落。
持续的快乐不值得追求,而且似乎对持续快乐的追求甚至会导致人的不幸,因为快乐这种东西就是短暂的:吃喝之乐、床笫之乐是一个个美好时刻,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至乐,但是不持久,快乐的本性就是如此。
越是努力实现这种充实的生活,幸福感就越强;若是只注重单方面的体验,比如只注重愉悦的一面,试图挽留它,幸福感就会减弱。
人可以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件事情、一种形势或者另一个人,或被动或主动地忘记自我,让生活做主,完全被在此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丰富的感觉和思考的内在资源所充满,远离争夺他人注意等稀缺资源的外部斗争。
人可以把自己完全交给一件事情、一种形势或者另一个人,或被动或主动地忘记自我,让生活做主
人类所能得到的幸福终归只是片段:好运的片段、快乐的片段,好运和快乐的片段构成一个个幸福时刻,而充实的幸福同样是片段式的。
任何事、物、人和经历不是孤零零的存在,意义即关联,没有意义就没有关联。
忧愁是一个时时作痛、忧心忡忡的灵魂的存在方式,而不可被视作病态。
充实的幸福的奇妙之处在于:要实现这种幸福,不必排除悲哀,反而要去接纳它。幸福甚至包含了悲哀。
幸福终归并非人生第一要务。
充分发挥感官作用的人会细致地察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察觉到世界的千姿百态。
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是帮助他人,无私奉献:不仅受助者获益,帮助者本人也能从这种关联中获得内心的财富,这是一个获得意义的不竭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把自己牺牲掉。
自然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意义,是因为自然之中一切都有关联。
生命的特点是有尽头,如果不能用感受和思考来突破这种界限,就会引起一种“生命焦虑”。
只是为了让现代人在“突然发疯似的追求幸福”的路上稍作停留,喘一口气,想一想究竟什么是幸福
好运等于机遇加准备。
他们难以接受这种快乐暂停的、单调的、灰色的、日常的时间。
痛苦就像针刺,迫使人不断反省自己的生活;痛苦令人不安,而不安能让人打起精神重新上路。
“我们并非见乐就选,见苦就躲。”他的意思是,幸福并非仅仅认可并强调生活中愉悦快乐的“正面”,更大的幸福——充实——总是也包含着必须应对的悲伤痛苦的“负面”。世上无人想要这一面,但它是无法排除的,最多只能把它控制在一定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认可生活的这一“负面”有权存在。
能否获得这种充实的幸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这种人生观的出发点是:透过各种纷纷扰扰,人生最大的特点不正在于所有事物和经验中表现出来的多元、对立和矛盾吗?
人生最大的特点不正在于所有事物和经验中表现出来的多元、对立和矛盾吗?
幸福最重要的特性是长久。
因此充实的幸福有时要在回忆中才能体会到:回头望处,生活成了一个有阳光也有阴暗、从生到死、充实丰富的整体。
既不逃避人生和世界的根本之苦,也不在这种苦中沉沦,这种“开朗”与“镇定”结合,产生了一种“开朗的镇定”。
这种忧愁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不排斥悲伤、反而重视悲伤的人生哲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美好的、值得肯定的人生
人们对于幸福的急切追求可以看做是意义缺失而导致绝望的一种迹象。
人们若是能感受到“意义”,就会感到幸福。
因此,人生第一要务乃是所有层面的意义:身体察觉的意义、心灵感受的意义、精神思考的意义和超验的意义。
,而内在的“直觉”有时却被我们用到了极致,发展到了“疑心病”的程度。
许多外在关联的重要前提是本体的内在关联,新时代人必须做的一项工作是:善待自己,甚至爱自己,这能够赋予生命意义,防止内心关联的破裂和因内心关联破裂而导致的外在关联受损。
也可以定一个可以找到人生意义的目标,比如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并亲身体验其是否可行,这样,你就参与了生活的演变。
为了保持纠正错误的能力,必须不断对某个意义提出质疑,重新诠释它
人虽非神,但是否与神有某种关联(人类本源关联);人类和世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宇宙关联);是否存在命运(宿命关联);一切是否先天注定(决定关联)。
寻找意义最终无疑会超越有限、真实的个人存在和人类存在。
假定存在另一个维度,可以将眼前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一切寄托给那个维度,生活就会如释重负。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9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
《Arduino项目开发:智能控制》内容简介:本书系统论述了Arduino开源硬件的架构、原理、开发方法及14个完整的项目设计案例。全书共
作者以春、夏、秋、冬为经,以她亲身参与或亲自体会的每一季中的重要行事为纬,深入浅出地细说日本全年的习俗风情,同时用冷静的
庄子多从大自然和一般生活中发现美;蒋勋更是深谙其道,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大美。在《品味四讲》中,蒋勋从食、衣、住、行方
随笔集《压伤的芦苇》是作者作品的第四个阶段,他将爱提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它作为生命与写作的核心及本质。他试图通过
《SpringCloud与Docker微服务架构实战(第2版)》内容简介:作为一部帮助大家实现微服务架构落地的作品,本书覆盖了微服务理论、微
这是一次对“镀金年代”集体性迷狂与沉沦的个人主义式救赎。这些哀沉自省的文字,与其说揭露了现实的荒诞,不如说照亮了意识的错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阿城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
故事从一条河开始。河面上飘来了一片垃圾,那是一封没有收信人的绝笔信。信里语焉不详,仿佛透露着一个恶魔的忏悔录。如果你拾起
《深度学习之美》内容简介: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深度学习之美:AI时代的数据处理与最佳实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深度学
《语文课超有料: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九年级·上册)》内容简介:高效语文学习课系列是由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担任顾
《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内容简介:中国当代文艺的发生既是新的秩序、制度和组织建立的过程,也包含了对旧文艺因素的改造
《白日之梦》是由袁琼琼主编,四十位散文名家共同执笔的《九歌一〇四年散文选》,用文字编织出一场富丽流荡的梦境,邀你我同游。
《白沙宋墓(精)》为新中国田野考古报告的奠基之作。书中不仅全面报道了20世纪50年代初发掘的河南禹县白沙镇三座宋代墓葬的发掘资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大量示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阐述了Android开发的基础知识;同时介绍如何使用
本书作者是当今最具有创新意识的思想家之一,本书也是对涌现现象进行深入探索的第一部著作。在本书中,作者比较了显示涌现现象的
《企鹅经典:小黑书·第二辑(中英双语·全10册)》内容简介:《企鹅经典:小黑书》是企鹅出版集团在成立80周年之际开始推出的系列
《期货交易实战》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描述期货从入门到实战晋级的专著,期货投资的专业性和难度比股票更大,若投资人没有专业指导
《噪音》内容简介:本书是梁文道的文艺专栏结集,分为“纯粹音乐怎么听”、“音乐原来不会死”、“悲剧照常发生”、“电光幻影迷什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内容简介:传说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间房,为什么会有半间房?午门真的是斩首的地方吗?为什么皇帝与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