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作者:申荷永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2012年1月

评分:7.6

ISBN:9787300140155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内容简介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内容简介:深度心理学到目前尚未能植根于中国。我们可以推测,这与中国5000年的丰富哲学与宗教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古往今来,从道教、佛教及儒家学说中继承的智慧,已经给中国人的心灵以充分的滋养。许多西方的哲学家,远至莱布尼兹、叔本华,到较近的尼采,都曾为东方的哲学所深深吸引,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表达出内在生命的真实性,同时强调了内在的心性发展。
申荷永,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专长心理分析,中国文化心理学。
1993年以来多次赴美国及欧洲进行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讲学以及心理分析的研习,数次受邀前往瑞上参加“Eranos东一西方文化圆桌会议”,1996年获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奖,1997年与Murray Stein和David Roserl在芝加哥荣格研究院进行“荣格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对话;1998年组织与主持“第一届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1999—2000年赴瑞上苏黎上菜格研究院进修与讲学,随后作为“国际心理分析学者”继续在美国旧金山荣格研究院进行心理分析的研习。
主要代表论著有:《理解心理学》、《心理教育》、《心理场论》,以及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心理学与巾国文化”、“中国文化与心理学”、“《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荣格心理学与...

作品目录

总序
序言
Foreword
引论
无意识的生命意义
第一章:荣格成长的足迹
一、梦想的童年
二、求学与成长
三、成家与立业
第二章:荣格思想的背景
一、荣格与弗洛伊德
二、荣格与“斐乐蒙”
三、荣格与卫礼贤
第三章: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无意识
二、炼金术思想
三、原型的理论
四、原型的意象
五、情结的含义
六、人格的类型
七、自性化过程
第四章:分析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一、对于心理分析方法的理解
二、荣格与词语联想方法
三、梦的分析与工作
四、积极想象技术
五、“沙盘游戏”治疗
第五章:分析心理学的实践
一、治愈与发展
二、荣格与黑塞:创伤与创作
三、荣格与保利:原子与原型
四、荣格与克里斯蒂安娜:意象与灵感
五、分析与转化
第六章:分析心理学的发展
一、荣格的晚年
二、荣格与荣格学者
三、分析心理学的传播
四、爱诺思圆桌研讨会
五、“后荣格学派”的发展
六、国际分析心理学会
七、分析心理学与中国
后记理解与体验
附录荣格生平与著作年表

热门书摘

人格面具与阴影是相互对应的原型意象。我们倾向于掩藏我们的阴影,同时也倾向于修饰与装扮我们的人格面具。

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

荣格告诉我们,人不是由于想象光明的形象而觉悟的,而是通过使黑暗成为意识。

阿尼玛(anima)是荣格用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

阿尼姆斯(animus)是与阿尼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象征着女人内在的男性成分。

荣格用阴影(shadow)来描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阴影的组成或是由于意识自我的压抑,或是意识自我从未认识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让我们的意识自我觉得蒙羞或难堪的内容。这些让我们自己不满意而存在于我们自己无意识中的人格特点,往往会被我们投射到其他的人身上。

从心理分析的意义上来说,当我们把自己认同于某种美好的人格面具的时候,我们的阴影也就愈加阴暗。两者的不协调与冲突,将带来许多心理上的问题与障碍。

情结是一种心象与意念的集合,其中具有一个源自原型的核心,并且具有某种特别的情绪基调。情结基本上是属于一种“自主性”或“自治性”的存在,它可以与我们的整体心理系统保持联系,但也会分裂、脱离甚至是独立。于是,情结的出现与消失,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往往不受我们意识的支配,甚至能够支配我们的意识自我。情结在无意识中形成与积累,当它逐渐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机会发作而表现为我们人格与自我的“替代主角”。

荣格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我们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观照与协调我们的情结。但是,当情结拥有我们的时候,就是心理病症的开始与表现。

而作为心理分析的一种目标,则是让我们能够在保持我们优势人格功能的前提下,来发展我们的弱势人格功能,从而达到一种完整的人格发展。

无意识是有生命的,同样具有生命的意义。而体验与展现无意识的生命意义,几乎也就是所有心理分析的根本努力。

男人总是倾向于在某个现实的女性对象那里,看到自己内在的阿尼玛和心灵的投影。

“我的一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无意识中的所有存在都寻求外向的表现,人格也是如此,期待着从其无意识状态脱颖而出,以整体性来体验自身。”

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遗传。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原型从其本质上说完全属于无意识的存在,我们是无从认识它本身的;但是原型却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表现其无意识的意义。

荣格用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s)来描述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识的形式。

赫尔克里斯—亚历山大—阿波罗—赫耳墨斯。

人格面具(persona)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我”,我们所表现给别人看到的我们自己。

内倾与外倾的背后,是生命力(与弗洛伊德的“里比多”有某种渊源)的发展与表现,因而,也就有了四种基本的心理功能。我们可以把直觉与感知看做接受信息的认知性功能,把思维与感觉看做处理信息的判断性功能。直觉功能接近洞察力,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所面对的情境与事物;感知功能表现为善于捕获细节,接受实在的多种信息。思维功能所反映的是分析与逻辑的判断力;感觉功能则表现为设身处地的能力,并具有感性判断的特点。简单来说,作为感知型的人格功能,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思维型的人格功能告诉我们存在的是什么;感觉型的功能告诉我们存在的价值,而直觉型的功能告诉我们存在事物的变化及多种可能。

词语联想、梦的分析和积极想象

原型意象及其象征,也就成为这一新的释梦技术的重要内容。

善射者师弓不师羿

意象、象征与想象,也就成为荣格心理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与特色。

任何带有无意识的心理内容,总是会在梦中出现的。阿尼玛也是这样。荣格曾经描述了阿尼玛发展的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形象:夏娃—海伦—玛丽亚—索菲亚。作为夏娃的阿尼玛,往往表现为男人的母亲情结;海伦则更多地表现为性爱对象;玛丽亚表现的是爱恋中的神性;索菲亚则像缪斯那样属于男人内在的创造源泉。

作为夏娃的阿尼玛,往往表现为男人的母亲情结;海伦则更多地表现为性爱对象;玛丽亚表现的是爱恋中的神性;索菲亚则像缪斯那样属于男人内在的创造源泉。

当女性体会到了自己与阿尼姆斯的真实关系时,它就不再造成困惑,而成为理智、沉着、平静和平衡之源。

荣格用智慧老人(wise old man)来形容我们内在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型意象。

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忠实道路”;荣格则表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

在这种意义上,情结类似于一种心理本能,触发后就按照它自身的固有规律来自动行事。

从临床的意义上来分析,情结多属于心灵分裂的产物;创伤性的经验、情感困扰或道德冲突等等,都会导致某种情结的形成。

任何一种倾向发展到极端或不协调的时候,则往往会成为心理冲突或成为心理情结的来源。

作为感知型的人格功能,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思维型的人格功能告诉我们存在的是什么;感觉型的功能告诉我们存在的价值,而直觉型的功能告诉我们存在事物的变化及多种可能。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人格类型,或称之为主导性的心理态度与功能,大多反映在我们人格的意识层面。

自性化(individuation)或自性化过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性的概念。你若是问荣格心理分析家们一个问题,心理分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那么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恐怕就是自性化了。

自性化被看做一种源自无意识自然发生的过程

弗洛伊德以其个人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础,认为梦主要是一种隐匿的,不被承认的欲望(主要是性欲)的歪曲性表现

梦根本不需要伪装,梦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梦没有伪装,也没有说谎,也没有歪曲与掩饰,它们总是在尽力表达其意义,只是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不被我们的意识自我认识和理解

就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的梦的工作而言,联想分析、扩充分析和积极想象是三种主要的方法与技术。通过联想分析,可以获得具体的个人资料以及有关个人潜意识的内容;通过扩充分析,则可以把梦的内容放在更为广阔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及其象征的水平来进行工作;通过积极想象,则注重于梦对于梦者的直接影响,尤其是融会身心的体验与感受。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农村,当地的居民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于是派人到远处的深山请人求雨。当被请的人到来之后,他发现整个村子混乱不堪,牲畜濒临渴死,农作物近于干枯,村子里的人也受这种气氛的影响,个个浮躁不安。村民们围着他,急切地要看他如何求雨。但他说,“在村头给我一间茅屋,任何人都不要打搅我。”就这样,“求雨的人”进了他的小屋,而村民们等待着。等到第三天,天果然开始下雨;“求雨的人”从那茅屋走了出来。村民们不约而同地问他:“你是如何办到的呢?”“喔,很简单,”他说,“我什么也没有做。”村民们说,“你看啊!天已经下雨了。这怎么可能呢?”于是,“求雨的人”做了这样的解释:“我来自道的故乡,那里单纯而自然;天会下雨,也会有阳光;一切都自然而和谐。当我来到你们的村子时,顿时感到混乱与不安,这里的生活节奏已经失调,而我也受其影响,心神不定。这样我又能做什么呢?于是我要有一个安静的处所来面对我的内在自我,通过沉静来调整自己。而当我恢复了自然与和谐的时候,这种自然与和谐也就会影响到我所处的环境。有了这种转变与调整,有了合乎自然的心境与状态,我们失去的雨也就回来了。”

真正的治愈因素,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真正的治愈力量,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心灵的真实性也正是心理分析之积极想象的基础与体现,其中也包含了心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整性。这种人格的完整,包含着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自性对于人格面具和阴影的统合,内在儿童的成长,意识自我容量与容器的扩展,也包含着与自己内在“阿尼玛”或“阿尼姆斯”的结合与协调。“阿尼玛”常被看做灵魂、灵性和创造的源泉,这种结合与协调,本身也包含着治愈的作用,以及自性化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古希腊的谚语:“放弃你所有的,然后你才能获得。”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