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入门

禅学入门

作者:铃木大拙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1988年

评分:8.3

ISBN:978710800068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铃木大拙

铃木大拙(1870~1966) 日本佛教学者。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别号也风流居士。石川县金泽市人。1892年秋,师事临济宗圆觉寺派宗演学禅。次年,美国芝加哥召开世界宗教大会,随师参加,任英语翻译,会后宗演推荐他为美国佛教学进保罗·克拉斯的助手。1900年将汉译《大乘起信论》转译为英语出版。1907年在伦敦出版。英语著作《大乘佛教纲要》翌年再版于芝加哥。1908年游历法、德诸国,后于英国就瑞甸波尔研究欧洲哲学。1909年回国,历任学习院大学和东京大学讲师、教授。1911年再度赴英,介绍佛教禅学。1921年回国后,任大谷大学教授,创办英语杂志《东方佛教徒》。1933年,写成《楞伽经之研究》一文,获文学博士学位,并将《楞伽经》译成英语。1934年访问中国,回国后用英语著《中国佛教印象记》。1959年,将在美国哈佛、哥伦比亚、耶鲁、加州各大学的佛教讲稿整理为《禅为日本文化》一书,在纽约、伦敦出版。同年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东西哲学会议上,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晚年隐居镰仓松冈文库,英译出版了真宗创始人亲鸾的《教行信证》。主要著作有《禅的研究》、《禅的诸问题》、《禅思想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佛教与基督教》、《华严的研究》等。全部著作收于《铃木大拙全集》。

作者简介

铃木大拙

铃木大拙(1870~1966) 日本佛教学者。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别号也风流居士。石川县金泽市人。1892年秋,师事临济宗圆觉寺派宗演学禅。次年,美国芝加哥召开世界宗教大会,随师参加,任英语翻译,会后宗演推荐他为美国佛教学进保罗·克拉斯的助手。1900年将汉译《大乘起信论》转译为英语出版。1907年在伦敦出版。英语著作《大乘佛教纲要》翌年再版于芝加哥。1908年游历法、德诸国,后于英国就瑞甸波尔研究欧洲哲学。1909年回国,历任学习院大学和东京大学讲师、教授。1911年再度赴英,介绍佛教禅学。1921年回国后,任大谷大学教授,创办英语杂志《东方佛教徒》。1933年,写成《楞伽经之研究》一文,获文学博士学位,并将《楞伽经》译成英语。1934年访问中国,回国后用英语著《中国佛教印象记》。1959年,将在美国哈佛、哥伦比亚、耶鲁、加州...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1.禅完全不是建筑于逻辑与分析之上的哲学。这是因为,禅正是逻辑的反面。逻辑具有思维的二元模式,而禅是心的整体。因此,尽管可以说禅之中有知的要素,但并非是可分割为多种机能、在经过解析后什么也不剩的合成物。2.禅没有依靠知的分析方法教给我们任何东西,也没有规定其教徒必修的任何教理。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禅是无序的。禅教徒即使持有一两种教理,但那些也只是为自己方便,并非出自禅本身。因此,在禅中没有盛典,或独断的教义,也没有能将禅的意义贯穿到底的象征模式。3.禅什么也没有教。在禅中即使有什么教训,那也是产生于每个人自己的心中。禅仅是指示了道路。如果这种指路可称为教训,那么除此之外,在禅中没有任何有意设置的根本教义或基本哲学。

——引自第30页


1.一切虚无主义都是自我破坏,不具有任何目标。否定主义作为方法尽管是健全的,但心理的最高层次却在于肯定。2.当谈论禅中没有哲学,禅否定任何权威教义,认为一切所谓圣典都毫无价值时,不能忘记,在禅的这种否定行为中提示着某种完全积极、永久肯定的东西。

——引自第30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