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写作者的智慧正在重新分 配,智慧正在选择新主人。《散文谈艺录》中智慧像一道道清澈的水流,从这人头脑流向那人头脑,从这一群体流向那一群体。失去或部分失去智慧的 并不自知,也就不会发出“我家门前水,君家门前流”的叹惋和竭力挽留的意志。眼下是一个因亟需智慧而不得不将艺术性放在第二位的时代。
人是散文艺术的始与终,善是散文艺术的始与终,可控的智慧是恒久的明灯。《散文谈艺录》从作者的思想可以寻检到直接的源泉和间接的源泉,明确的源泉和隐蔽的源泉。这是经由宣说的途径使自己释怀、疏通,是一种温和的自助。
贾宝泉,1943年生,河北邯郸人。196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种过田,当过兵,挖过煤。散文、诗歌写作者,散文读物编辑者,散文理论悟道者。一个有自家田亩的耕耨者,一个在谈艺随笔中自问自答、自道空旷者,一个以思悟艺术人生为妙享者,一个珍惜前人汗血劳作而不轻言破坏者,一个爱智者。作品选入百余部多人集中,部分作品译为英、法、日文字。结集有散文集《人生,从序走向跋》、《当时明月今在否》、《一个现代父亲的人生忠告》、《螺旋中的岁月》,散文艺术感悟集《散文拈花录》、《散文镜花词》。
徐志摩诗精编 本书特色 此书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系列品种之一,此为徐志摩卷。《徐志摩诗精编》精选了徐志摩在各个时期创作的诗歌精华。包括《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稀世之珍》内容简介:浩瀚太乙之间,地球何乎其微,而它的环境又何其脆弱。从太空中看地球,它没有国界、没有军事特区、不见任何
古代散文-袁枚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
高跟鞋上的世界 本书特色 《读者·原创版》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作者队伍,诸如王蒙、余秋雨、池莉、贾平凹、李开复、龙应台、肖复兴、梁晓声、六六、林夕、方文山……**...
《老舍全集(1-19卷)(套装共19册)(修订版)》的特点:一、凡老舍生前自己编订的作品集,均保留原貌整体入集。通过作家对自己作品的整理编辑,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
夏季卷-2014年季度精选集-读者-乡土人文版 本书特色《读者·乡土人文版》2014季度精选集-夏季卷,带你进入魂牵梦绕的故乡,既有游子恋家的不舍与思念,又有对...
《画说成语·3~4年级(小学版)》内容简介:☆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好帮手。☆500幅成语图画,量身定制还原真实情景,让小学生更好懂、
黄秋耘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本套“当代散文丛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四九年建国以后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入选的作者均是这一时期的散...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1 本书特色 泰戈尔的作品,*能体现其风格特征的莫过于他的诗。《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1)》收录了泰戈尔的两部代表诗作:《采果集》与...
勿忘草 本书特色 本书是日本近代著名画家竹久梦二书写儿童的代表作。精选童话随笔近40篇,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日本大正时期城镇乡村里的儿童及青少年,他们的生活故事与情...
《大国锁钥:国产替代浪潮》内容简介:第一篇主要讲述作者从本书后面的半导体、航空航天、军工、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等案例当中
培根论人生 本书特色 一部与《论语》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培根论人生》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充满哲学的思辨,是...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本书特色 从巴黎到佛罗伦萨,一位艺术大家的朝圣之旅、惶惑之旅、奋起惕励的创新之旅全书收入黄永玉先生在这次艺术之旅中创作的大量油画、水彩、素描...
我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散文作品集,包括:悄悄地讲大师的故事、苍蝇向何处而飞、我的故事、灵魂飞翔的地方、自信**课等。我的故事 目录 悄悄地讲大师的故事苍...
这个世界好些了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三年人物访谈的精华,主要发表在《新京报》和《南方人物周刊》。她拒绝正统与平和,坚持以单刀直入、独到另类的方式,叩问这些名人...
海上丝路与郑和 本书特色 《海上丝路和郑和》《郑和是云南人》完整探寻 “海上丝路”形成的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有关民族文化基因;《丙中洛》《阿妈拉巴的酥油灯》等散文则...
郑板桥诗词文选 本书特色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作家,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与同时...
余时书话 本书特色 《余时书话(精)》为作者姜德明所写中国新文学书话散文,包括《鲁迅与北京书贾》、《一版本》、《柳亚子与林庚白》、《纪念徐志摩》、《周作人纪念集...
汤姆·索耶历险记 内容简介 本书描写的是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孩童天真烂漫的美国式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条和呆板的生活环境, 做了种种冒险的事情。...
1986-古船 本书特色 《古船》初版于1986年,张炜时年30岁。这部长篇小说震撼了当时文坛,也引发了巨大争议。但随着时代进步,它当年被质疑的部分,于今却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