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现代化的理念去探讨1895-1915年间的中国思想史,获得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前的中国在经受了鸦片战争及其之后的短暂困难,至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已基本上步入近代化的轨道,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军事实力方面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尤其是精英阶层产生“世纪末”的恐慌,中国向何处去一时间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各种新思潮蜂拥而至,在政治层面则先后爆发戊戌维新及袁世凯帝制自为等一系列运动。本书则根据历史事实对这些思潮与运动进行了全面解读。
学人文库系列丛书:中国的修养(著名学者楼宇烈鼎力作序推荐,东北师大博导曹胜高教授精品公开课,经典国学著作,悟道修身正心旨趣,于时代转型中仍可传承中国修养,守正如一。)马上朝廷(*具时代气息人文历史著述,人大清史所高王凌教授三十余年研究成果!继《乾隆十三年》后高王凌又一本“纯清史”“政治史”著述!!伴随文字狱的六次南巡之路,再现清人统治的“满洲特性”!!)乾隆十三年(荣登2012年度百道选书之总榜top100、中华读书报2012年9月推荐榜、凤凰好书榜。清史所三十余年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高王凌教授扛鼎之作!)1,历史的发展总是呈阶段性的螺旋上升态势。在平静中孕育着突破,经过突破却又往往回复到先前否定过的阶段。当然,这仅仅是就形式而言。因此,历史研究与历史解说的复杂性往往不在于我们是否认识到了“历史真相”,而在于我们能否透过“历史现象”本身观察那些“已变”和“不变”的本质与内涵。马勇老师这本书《大变革时代:1895-1915年的中国》正是透过原来我们已经熟知的历史来看清历史的真实面目。2,1895-1915年的中国政治发展,不仅构成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实在是近代中国急剧变化的一个缩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全面地阐释这20年中国政治变化与思想变化的内在关联,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怎样从一般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怎样摈弃纯物质主义、国家主义,转向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
历史的发展总是呈阶段性的螺旋上升态势。在平静中孕育着突破,经过突破却又往往回复到先前否定过的阶段。当然,这仅仅是就形式而言。因此,历史研究与历史解说的复杂性往往不在于我们是否认识到了“历史真相”,而在于我们能否透过“历史现象”本身观察那些“已变”和“不变”的本质与内涵。近代百年的历史时段里,关键的年份有几个格外值得关注。其中1895-1915年,就是近代最重要的年份之一。在这短短的20年里,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的急剧性的变化:先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洋务运动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几乎在“一夜之间”却不敌东邻日本,不仅经过几十年建设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且连清政府能否继续“合法性存在”都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于是有甲午战败后启蒙思潮的发生,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崛起,有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等思潮的萌生。正是在这些思潮与运动的催生下,终于迎来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光绪皇帝的胆略与勇气一时间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不幸的是,戊戌变法仅仅存在了一百天,便被西太后轻轻一击而推翻,中国历史似乎回复到变法运动之前。西太后的镇压使进步的中国人感到失望,可是正当这种失望继续蔓延的时候,却不料西太后自己宣布了“新政”,公布了“筹备立宪”的时间表,确定以清政府为主导继承戊戌维新运动的精神遗产,推动中国继续前进,清王朝也似乎在这种变革的氛围中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世纪初年的新政在近代中国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等方面在制度层面的变革差不多都兴起于这一时期。然而当新政的日程表还没有最后排定的时候,新政的政治目标尚未实现的当头,而新政的“主体”清政府却在“一夜之间”由“一个只不过是由士兵组成的团体成功地发动一场并无充分准备的革命”而推翻,中国历史又一次发生重大转折。清政府被推翻之后,建立了民国,民主共和的新体制开始在中国建立。然而中国人仅仅经过一个为时并不太长的高兴,便又一次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先是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接着则是1915年的袁世凯“帝制自为”运动,历史经过短短20年的“周折”,却又回到了它的起点。难道中国只能实行“帝国”的政治体制吗?中国人难道只能在“皇恩浩荡”的荫庇下做“顺民”吗?中国人经过20年的“折腾”又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从上述情况看,1895-1915年的中国政治发展,不仅构成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实在是近代中国急剧变化的一个缩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全面地阐释这20年中国政治变化与思想变化的内在关联,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怎样从一般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怎样摈弃纯物质主义、国家主义,转向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
马勇,1956年1月生,安徽濉溪人。1973年初入伍至杭州警备区当兵,开了眼界,知道除了家乡外还有城市,还有世界;1977年回故乡继续当农民,稍后至淮北矿务局朱仙庄煤矿掘进队当农民工,知道还有比农民还苦的事情,于是发愤,1978年考入淮北煤炭技术学校。入学后依然不甘心,继续复习,第二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四年后再接再厉,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始终在历史学领域中游走,经历过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一切阶段,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与转义(隐喻的兴衰) 内容简介 在构造服务于社会和政治目的的知识方面,尤其是在历史学领域,隐喻有着明显的效果。隐喻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强有力的语言工具之一,通...
《零基础数码摄影后期教程》内容简介:本书基于作者多年来在高校、培训机构、各种摄影社团等为众多摄影爱好者开设的“数码摄影后期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本书特色 “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本次出版的图书共有18种,有一半的图书增加了图片。典雅而大方,宜读且怡心!大家小书-笔祸史谈...
《古路之路》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目光聚焦于坐落在大渡河大峡谷绝壁之上的四川省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的出行
图说天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元 本书特色 故事化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成,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凝重...
《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战魔行动巴巴罗萨(图文版)》内容简介:希特勒组织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从北向南对苏联发动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内容简介 日军侵略者是极其残酷而野蛮的、日军将帅更是如此。他们从小就梦想着灭中国,并贼心不改。他们是侵华战争的策划者、执行者,他们对...
本书详细的讲述了几次大规模的入侵、帝国在西部的终结、意大利概况、查士丁尼的时代五、神学的影响、伊斯兰教的来临、东部帝国的
活在大宋 本书特色 活在大宋 内容简介 《活在大宋(精装)》是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以带读者到中国历目前的宋朝“旅行”的新颖视角,让读者从衣食住行、科技文化、社会娱...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本书特色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图文·珍藏)》是一部中国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采用编年体例,按历史顺序编写,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位,从...
《苦竹杂记》内容简介:《苦竹杂记》收录四十余篇,多为杂文和“抄书”,属于简练淡远的后期文章。其中几篇“说鬼”,是周作人最喜
克里斯托弗·罗(ChristopherRowe),英国杜拉姆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学系希腊语教授,专长为古希腊哲学史和古典文献学,以研究亚里
三峡远古人类的足迹-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汇总了1997年以来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科研成果,运用现代旧石器考古学...
《65种微习惯》内容简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养成好习惯需要进行持久的积极性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你真正
盛京奇景八卦街 本书特色 安建晔、王泓伟主编的这本《盛京奇景八卦街》通过十余个轶闻故事,图文并茂地勾连出沈阳市八卦街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书中既整理了八卦街的历...
孟森讲大清帝国 本书特色 《领导干部读经典》辑选晚近人文精粹,为领导踱索“价值”和“判断”提供治国理政的思想,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丛书。孟森的...
《中华通史》是台湾著名学者陈致平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的一部颇具特色的史学巨著,自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出齐全部十二册,很快
《精英的反叛(全美畅销书)》内容简介:近年来,美国精英枉顾国民利益,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引起美国社会广泛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
《民族团结教育论》内容简介:《民族团结教育论》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立足于广西民族团结教育实际,综合运用教育学、民
汉代篇-女人的私房历史书-1 本书特色 首部从女性视角诠释的历史通俗读本。 从先秦到民国,以历史上的传奇女性为线索,讲述了中国漫漫五千年的绚烂历史。民国篇全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