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是法国作家科隆布·施内克2012年出版的一部中篇纪实小说,获法国文人协会蒂德·莫尼埃奖,入围费米娜文学奖、《Elle》杂志读者奖等多个奖项,并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波兰语、德语、荷兰语等。小说围绕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的历史展开。科隆布·施内克以女性身份关注到女性在灾难中生生不息的力量,这也是这一沉重主题中明亮、隽永的部分之一。
故事缘起于“我”母亲的请求:给即将出生的孙女起名为莎乐美。莎乐美也是母亲表妹的名字,她于1943年消失于奥斯维辛集中营。通过调查名字背后的故事,“我”逐渐了解到长辈们以及二战时期犹太人的真实经历。他们在面对亲人消失时表现出强大的坚韧,在野蛮面前仍保有快乐、优雅的能力。“我”*终领悟到,对这些伤痛真正的弥补就是继承这段历史。
法国女作家、纪录片导演
科隆布?施内克中篇作品
和平年代的犹太裔女郎,调查和讲述家族中消失的身影。
“她曾经说不出口,我曾经不会倾听,但现在,我们都准备好了。”
《弥补(中经典·**辑)》: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玛丽被筛选出来,和她的外孙女莎乐美、外孙卡尔曼一起。几天之后,他们死在了奥斯维辛的毒气室里。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我的曾外祖母玛丽通过走向死亡这个行动,将生与死、如今的幸存者与奥斯维辛连结到了一起。这一切,我是*近才知道的。然而,我的母亲爱莲娜曾经鼓励我听她说一说。当时我怀着孕,她好像是恳求帮忙一样向我提议:“要是你生个女儿,能不能在她的名字中加上莎乐美?这是我表妹的名字,她什么都没有留下来。”这是我**次听到莎乐美这个名字。我没有进一步询问母亲。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她说:“可以啊。”好像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的儿子出生了,而后母亲去世了,我也就忘记了她的愿望。在母亲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一些人幸存下来,另一些人死去了,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二○○三年,母亲去世两年之后,我的女儿出生了。她名叫莎乐美,因为一个女友向我推荐说,“你不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吗?”就这样,我几乎纯属偶然地回想起母亲的愿望。莎乐美降生了,而我则陷入了恐慌。要是我女儿也死了,我怎么能继续活下去呢?莎乐美的**夜是在家里度过的,我入睡后很快被**个噩梦惊醒了。母亲打电话给我。不可能,她不在人世了,这我知道,我在梦中不停地这样对自己说。她坚持着,我接通了电话。我可以向她宣布莎乐美出生的消息了。这会让她非常高兴的。母亲挂了电话。我没来得及和她说话。我惊醒之后,昏头昏脑,很快又睡着了。这一次,我又梦到一些手里拿着刀的大胡子男人。他们企图打开莎乐美房间的窗子。我推开他们,把窗子关上。他们消失了。我醒了过来,懵懵懂懂,对梦境不得其解。莎乐美·伯恩斯坦,我女儿继承了她漂亮的名字,她是外祖母的姐妹瑞雅的女儿。我的外祖母金达一九。八年出生在立陶宛一个有良好教育的犹太家庭,家人相亲相爱。她有两个姐妹,瑞雅和玛莎,还有一个兄弟,纳胡姆,他们都留在立陶宛生活,金达则在一九二四年选择来到法国求学并且和一名俄罗斯裔医生结了婚。我母亲爱莲娜我舅舅皮埃尔先后出生了。关于莎乐美,只留下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有日期,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还有这个名字,阿帕纳缪,用蓝色墨水写在了照片右上方。我很久都以为阿帕纳缪是摄影师的名字,但后来却发现帕纳缪是科夫诺一座郊区,“这是立陶宛*美的地方之一,尼曼河在这里绕了个圈”,那儿也有第四集中营,是科夫诺犹太隔离区几个行刑地之一。画面上是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女孩儿。莎乐美两三岁大,金色的头发剪得齐齐的,留着偏分,脸上露出调皮的微笑。她穿着白色绣花的裙子。莎乐美不是骑在她父亲的脖子上,而是完全坐在了他的右肩上。父亲用右手托着她,左手紧紧搂着他的妻子瑞雅,我外祖母金达的姐妹。瑞雅举起左手来握住她丈夫的手。她穿着一件白色西装裙还有一件印花的衬衫,眼中透着活力,也梳着偏分,棕色的头发拢到了后面,腕上戴了一只金色手镯表。男人叫马克斯·伯恩斯坦。他已经有点秃顶,裤子的皮带显得过紧了,身上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他们一家人在一幢木屋前拍照,隐约能看见一扇窗户,带花边的窗帘,铺着瓦片的屋顶还有一个街道号,19。这是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一个立陶宛犹太家庭拍下的其乐融融的照片。这张照片我从没在外祖母家见到过。金达独自凝视着他的姐姐、外甥女还有姐夫,不敢把照片给任何人看。直到一九九。年,她才将照片拿出来,她带着它去了耶路撒冷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为了填写战争中消失的三十一位家庭近亲的见证卡。在她外甥女的卡片上,她附了这张照片。这张她从未给她女儿看过的照片。母亲爱莲娜跟我提过莎乐美,“她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在母亲和外祖母之间,围绕不在人世的莎乐美保持着一层缄默。既没有图片为证,也没有语言交流。……
科隆布·施内克(Colombe Schneck,1966— ),法国记者、作家、纪录片导演。她出生在巴黎,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巴黎第二大学取得了公共法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在法国Canal+电视台做过几年记者,然后进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参与制作了多档文学节目。作为纪录片导演,她完成了《没有孩子的女人》等四部纪实影片。作为作家,她从2006年至今出版了九部小说,多次入围费米娜文学奖、花神文学奖、雷诺多文学奖。其中,《永不疲倦的施内克先生》获2007年米拉奖,《优雅谷》获2009年《费加罗夫人》杂志女主角大奖,《一位有名的女人》获2011年法兰西学院安娜·德诺瓦耶奖。
团购:冯其庸文集5册 本书特色 《冯其庸文集》5册:《解梦集》(上、下)《漱石集》《沧桑集》主要收录了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有关红学的研究成果与心得,《秋风集》则包...
给弟弟们的信-英人.法人.中国人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给弟弟们的信》与《英国·法人·中国人》两部书的合体,其中《给弟弟们的信...
树,不在了 本书特色 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全球化快速崛起,金融海啸接踵而至,青年一代如何躲过这场经济危机?"中国"成了*常跳出来的关键词,"贫富差距"、"竞争力"...
北宋词研究史稿 内容简介 词亦名曲了词,是按曲谱填写的中国韵文的一种。它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两宋,延续发展于元明清各代。词在中国文学阆苑中芬芳绚丽,光...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内容简介:普希金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普希金经典文选》精选了他在各个创作
鲁迅全集(四) 内容简介 我的第四本杂感《而已集》的出版,算起来已在四年前了。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编集此后的杂感。看看近几年的出版界,创作和翻译,或大题目的...
绝情书-阿伯拉尔与爱洛伊斯书信集 本书特色 阿伯拉尔流传于后世的不仅是他们的学问和才名,还有一段凄婉的旷世爱情故事。他们由师生而成情侣,由私通走向婚姻之后,却由...
文明皇后-胡兰成遗稿集 本书特色《文明皇后》是胡兰成晚年在日本的读史随感,以《北史》为基础,书写了文明皇后、崔浩等对中国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拓跋魏历史人物,另附《中...
《清华师者(110校庆)》内容简介: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本书精选了近10年在清华新闻网和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上发表的85
八十天环游地球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较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 ? “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以企鹅出版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
相约钓鱼台 本书特色 《相约钓鱼台》:一个独特的个人史讲述钓鱼台里的传奇人生。相约钓鱼台 内容简介 宁俊达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其一生经历颇富传...
断肠亭记 内容简介 永井荷风是日本惟美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笔调轻柔流转,缠绵悱恻,本书收集他的《小品集》、《茶余集》、《矮木屐》、《麻布杂记》、《断肠亭杂稿...
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AB卷) 本书特色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自1999年举办以来,引起各界的瞩目,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此次《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
《吠月》内容简介:日本近代诗之父萩原朔太郎 一生杰作精编结集 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 ※萩原朔太郎,被誉为“日本近代诗之父”。在大
动什么.别动感情-限量纪念版 本书特色 时尚作家赵赵剑走偏锋,以女性作者少有的幽默、犀利与自嘲,乱炖了北京新人类的生活,作品笑料频爆,妙语连珠。王朔、刘震云合力...
2012-最佳诗歌 本书特色 本书荟萃了2012年*好的汉语诗歌,张清华先生精心遴选的篇目,代表了2012年汉语诗歌的高度,入选诗篇覆盖面积广,体现了编者对汉语...
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书特色 《名人堂》系列丛书将30年来出现在《读者》上的名家进行分类,并精选各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名家及其文章,以飨读者。《名人堂——遇见更好的自...
文艺前辈风采散记 本书特色 在这60余篇的散记中,作者从个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记述了前辈们许多感人事情,冰心的爱心、华君武的幽默、梁斌的深情、沙汀的热心肠等等...
唐诗女性作品三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全唐诗》为摹本, 由其中选出的六十三名女性诗人的作品构成。书中对部分诗歌的难字进行了注音、注解, ...
阿拉伯南方之门 本书特色 在南阿拉伯乳香之区,曾经有一座绿洲古都坐落在巍峨的高山上,为踏着沉重步伐经营乳香买卖的骆驼商队提供物资补给。一九三四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