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是法国作家科隆布·施内克2012年出版的一部中篇纪实小说,获法国文人协会蒂德·莫尼埃奖,入围费米娜文学奖、《Elle》杂志读者奖等多个奖项,并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波兰语、德语、荷兰语等。小说围绕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的历史展开。科隆布·施内克以女性身份关注到女性在灾难中生生不息的力量,这也是这一沉重主题中明亮、隽永的部分之一。
故事缘起于“我”母亲的请求:给即将出生的孙女起名为莎乐美。莎乐美也是母亲表妹的名字,她于1943年消失于奥斯维辛集中营。通过调查名字背后的故事,“我”逐渐了解到长辈们以及二战时期犹太人的真实经历。他们在面对亲人消失时表现出强大的坚韧,在野蛮面前仍保有快乐、优雅的能力。“我”*终领悟到,对这些伤痛真正的弥补就是继承这段历史。
法国女作家、纪录片导演
科隆布?施内克中篇作品
和平年代的犹太裔女郎,调查和讲述家族中消失的身影。
“她曾经说不出口,我曾经不会倾听,但现在,我们都准备好了。”
《弥补(中经典·**辑)》: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玛丽被筛选出来,和她的外孙女莎乐美、外孙卡尔曼一起。几天之后,他们死在了奥斯维辛的毒气室里。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我的曾外祖母玛丽通过走向死亡这个行动,将生与死、如今的幸存者与奥斯维辛连结到了一起。这一切,我是*近才知道的。然而,我的母亲爱莲娜曾经鼓励我听她说一说。当时我怀着孕,她好像是恳求帮忙一样向我提议:“要是你生个女儿,能不能在她的名字中加上莎乐美?这是我表妹的名字,她什么都没有留下来。”这是我**次听到莎乐美这个名字。我没有进一步询问母亲。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她说:“可以啊。”好像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的儿子出生了,而后母亲去世了,我也就忘记了她的愿望。在母亲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一些人幸存下来,另一些人死去了,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二○○三年,母亲去世两年之后,我的女儿出生了。她名叫莎乐美,因为一个女友向我推荐说,“你不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吗?”就这样,我几乎纯属偶然地回想起母亲的愿望。莎乐美降生了,而我则陷入了恐慌。要是我女儿也死了,我怎么能继续活下去呢?莎乐美的**夜是在家里度过的,我入睡后很快被**个噩梦惊醒了。母亲打电话给我。不可能,她不在人世了,这我知道,我在梦中不停地这样对自己说。她坚持着,我接通了电话。我可以向她宣布莎乐美出生的消息了。这会让她非常高兴的。母亲挂了电话。我没来得及和她说话。我惊醒之后,昏头昏脑,很快又睡着了。这一次,我又梦到一些手里拿着刀的大胡子男人。他们企图打开莎乐美房间的窗子。我推开他们,把窗子关上。他们消失了。我醒了过来,懵懵懂懂,对梦境不得其解。莎乐美·伯恩斯坦,我女儿继承了她漂亮的名字,她是外祖母的姐妹瑞雅的女儿。我的外祖母金达一九。八年出生在立陶宛一个有良好教育的犹太家庭,家人相亲相爱。她有两个姐妹,瑞雅和玛莎,还有一个兄弟,纳胡姆,他们都留在立陶宛生活,金达则在一九二四年选择来到法国求学并且和一名俄罗斯裔医生结了婚。我母亲爱莲娜我舅舅皮埃尔先后出生了。关于莎乐美,只留下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有日期,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还有这个名字,阿帕纳缪,用蓝色墨水写在了照片右上方。我很久都以为阿帕纳缪是摄影师的名字,但后来却发现帕纳缪是科夫诺一座郊区,“这是立陶宛*美的地方之一,尼曼河在这里绕了个圈”,那儿也有第四集中营,是科夫诺犹太隔离区几个行刑地之一。画面上是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女孩儿。莎乐美两三岁大,金色的头发剪得齐齐的,留着偏分,脸上露出调皮的微笑。她穿着白色绣花的裙子。莎乐美不是骑在她父亲的脖子上,而是完全坐在了他的右肩上。父亲用右手托着她,左手紧紧搂着他的妻子瑞雅,我外祖母金达的姐妹。瑞雅举起左手来握住她丈夫的手。她穿着一件白色西装裙还有一件印花的衬衫,眼中透着活力,也梳着偏分,棕色的头发拢到了后面,腕上戴了一只金色手镯表。男人叫马克斯·伯恩斯坦。他已经有点秃顶,裤子的皮带显得过紧了,身上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他们一家人在一幢木屋前拍照,隐约能看见一扇窗户,带花边的窗帘,铺着瓦片的屋顶还有一个街道号,19。这是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一个立陶宛犹太家庭拍下的其乐融融的照片。这张照片我从没在外祖母家见到过。金达独自凝视着他的姐姐、外甥女还有姐夫,不敢把照片给任何人看。直到一九九。年,她才将照片拿出来,她带着它去了耶路撒冷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为了填写战争中消失的三十一位家庭近亲的见证卡。在她外甥女的卡片上,她附了这张照片。这张她从未给她女儿看过的照片。母亲爱莲娜跟我提过莎乐美,“她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在母亲和外祖母之间,围绕不在人世的莎乐美保持着一层缄默。既没有图片为证,也没有语言交流。……
科隆布·施内克(Colombe Schneck,1966— ),法国记者、作家、纪录片导演。她出生在巴黎,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巴黎第二大学取得了公共法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在法国Canal+电视台做过几年记者,然后进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参与制作了多档文学节目。作为纪录片导演,她完成了《没有孩子的女人》等四部纪实影片。作为作家,她从2006年至今出版了九部小说,多次入围费米娜文学奖、花神文学奖、雷诺多文学奖。其中,《永不疲倦的施内克先生》获2007年米拉奖,《优雅谷》获2009年《费加罗夫人》杂志女主角大奖,《一位有名的女人》获2011年法兰西学院安娜·德诺瓦耶奖。
异域掠影 本书特色 《异域掠影/青年博览精品系列丛书》编著者《青年博览》编辑部。《青年博览》是深受青年读音喜爱的杂志,曾获得《全国*受大学生喜爱的十佳报刊》、《...
静思语-(第一集)(典藏版) 内容简介 《静思语》一书是证严法师的感悟集萃,以深入浅出的智慧之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痛苦与焦虑,读来颇有醍醐灌顶之快。证严法师本...
迁徙的人生-杭州知青往事 本书特色 《迁徙的人生--杭州知青往事》是杭州图书馆“ ‘口述历史民间记忆’资源库建设计划”中的一本回 忆录,收录了82篇杭...
民國情色專家姚靈犀耗時十五年,引用千餘種書籍的民初性文化大全!凡舉性風俗;性知識、春宮秘戲圖、宮閹祕辛,無所不談,讓您大
黄裳散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黄裳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1948年2月5日,智利政府下令逮捕聂鲁达。诗人被迫转入地下,同时开始《漫歌集》的秘密写作,于1949年2月完成,历时一年。《漫歌集
越读.2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由多位知名作家、学者和书评人合著的关于阅读的书,作者包括毕淑敏、刘心武、洪晃、唐山、朴素、潘小娴、王大庆、黄涌等。在本书中,他们分享...
古文观止(精装全四卷) 本书特色 《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的文言散文汇编,问世于清初康熙年间,是由吴楚材、吴调侯选辑评注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一直受到广大读...
繁花几度:江南十三城记 本书特色 《繁花几度:江南十三城记》既可用于了解这些江南名城,或者当成导游手册。如果一时没有机会去这些城市,无妨翻阅一遍,权作“卧游”。...
鲁迅全集(十二) 内容简介 《鲁迅全集》中包括了鲁迅写给众多同仁的书信。鲁迅全集(十二) 目录 一九三○年300108致郁达夫、王映霞300119致李霁野300...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白岩松行走、思考的散文随笔,由白岩松亲笔写序修订,是他近年来行走的所见、所感、所悟。白岩松以其一贯的冷静视角,平实...
永远的紫罗兰 本书特色 亲情、爱情、山水情,行云流水之间,全是人情物理;自然、人生、哲理,处处民间情怀与社会忧思。郑劲松专著的《永远的紫罗兰》是作者近2...
问学录/副刊文丛 本书特色 《问学录》着眼于学术名家的求学、治学往事,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他们的治学之路,做一个通俗版本的呈现,也可以从他们的人生阅历中看到中国近...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何其芳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何其芳散文选集》为《百花散文书系》其中之一的《何其芳散文选集》分册,收录了《“自由太多”屋丛话》、《给艾青...
索赔-亲历中国慰安妇及被强掳赴日劳工诉讼 本书特色 《索赔:亲历中国“慰安妇”及被强掳赴日劳工诉讼》系康健律师参与对日索赔近二十年诉讼历程的口述纪实。全书分为上...
瓦尔登湖-全译本 本书特色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文库013插图全译本))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这...
作品目录一 生命之流家贫·个人奋斗·误入艺途公费留学到巴黎·梦幻与现实·严峻的抉择故园·炼狱·独木桥严寒·酷暑·土地艺海
好好爱 本书特色 人世甜美,慢慢走到前中年,风景真是不一般的好,一路上,有我深深眷爱的家人,友人同行,让我非常知足惜福。真的,除了好好珍爱这趟生命,好像不需要再...
推己及人 内容简介 给你一个坎坷人生的思考,教你一个做人的哲理,帮你扫除成材的障碍,一本不可不读的人生教科书。推己及人 目录 记人篇物伤其类——哀云逵一封未拆开...
果麦罗生门 本书特色 本书不仅收录了《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河童》等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同时精选了《英雄之器》《南京的基督》《丝女手记》《枯野抄》等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