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日本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现象——遁世文学――所作的系统性研究和阐释。所谓遁世,语源出自中国古典,但在日本古代文学的文本中语义发生了变化。本书从中日比较的视点具体考察剖析了遁世文学的作者们的精神世界。详细解读了中国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对日本中世的遁世文学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中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容之后得以再生的。
《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共分四篇分别是:**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译注《方丈记全译注》(讲谈社学术文库,1980年)与三木纪人校注《方丈记·发心集》。但《方丈记》的引用主要依据讲谈社学术文库本。第二篇使用了小岛孝之校注译《沙石集》。根据需要适宜参照并引用渡边纲也校注《沙石集)。第三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校注《徒然革全注释上·下》。第四篇使用了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宝物集·闲居友·比良山古人灵托》(岩波书店,1993年)所牧的小岛孝之校注《闲居友》,以及西尾光一校注《撰集抄)(岩波文库,1970年)。
凡例
序论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二 围绕“隐者文学”的疑问
三 遁世者佛徒隐者
四 本书各篇概要
**篇《 方丈记》与鸭长明的文学
**章 关于《方丈记》先行作品的补遗考察
**节 兼明亲王的文学与《方丈记》
第二节 庆滋保胤的文学与鸭长明
第三节 《白氏文集》与《方丈记》
第二章 《方丈记》中的老庄思想
**节 鱼鸟的对仗表现与老庄自然观
第二节 养性及其周边问题
第三节 遁世与知足安分
第四节 “记”与“赋”与“爱居论”
第三章 由《发心集》、《无名抄》看长明的遁世观
**节 长明作品中的“心”
第二节 《发心集》、《无名抄》和《徒然草》
第三节 《发心集》和往生传高僧传
第二篇 《沙石集》与无住道晓的思想
**章 无住对同时代遁世的批判
**节 遁世该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遁世者形象的共同点
第三节 无住的遁世观
第二章 无住的本地垂迹思想
**节 《沙石集》中的本地垂迹
第二节 和光同尘的原理
第三节 三圣派遣之说的活用
第三章 唐宋禅佛教的影响
**节《沙石集》中的儒释道合
第二节 《沙石集》与禅佛教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受容和三教观的影响
第三篇 《徒然草》的遁世论
**章 兼好法师的遁世观
**节“舍”和“贪”
第二节 兼好对“闭”的理解
第三节 遁世的叙述方法
第二章 名利否定论和老庄思想
**节 第三八段中《方丈记》的影向
第二节 第三八段的名利论与老庄思想
第三节 兼好的老庄思想
第三章《徒然草》与《景德传灯录》
**节 树上的法师和鸟窠禅师
第二节 少年兼好与父亲的问答
第三节 禅的影响以及《徒然草》的周边
第四篇 中世佛教说话中的“遁世”
**章 遁世的含义和类型
**节 遁世含义的变迁
第二节 遁世的类型
第二章 中世日本人的遁世理想
**节 闲居的理想
第二节 隐德伪恶的思想
第三节 美丑的两极和澄心
第三章 中世的遁世者形象的成立
**节《摩诃止观》与中世的遁世
第二节 高僧传与中世的遁世说话
第四章 近世人们眼中的遁世者
**节 《扶桑隐逸传》的构成
第二节 元政心目中的“隐逸”
第三节 《扶桑隐逸传》的赞语
结论
一 遁世僧与遁世者
二 中世知识人的三教融合思想
三 遁世文学的作品表现
四 课题展望
附录《方丈记》中译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有一种概念叫“隐者文学”①,意指由某些所谓的隐者留下的作品。本书中的关键词“遁世”虽然气氛上与隐者的隐遁活动有相似之处,但其意思的内涵外延,尤其处于日本文化语境中时,其含义有较大不同,因此作为本书的重要用语,基本上采用“遁世文学”②一词,而非“隐者文学”。在明确了用语选择的理由之后,可以来看一下本书的主要考察对象,分别是《方丈记》、《发心集》、《沙石集》、《徒然草》、《闲居友》等等。之所以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作为“遁世文学”的代表来看,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点。一、作者是遁世者,而且他们都具有作为遁世者的自觉。二、所选的任何一个作品都记述了遁世者的生态,其塑造的遁世者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完整性①。三、作者对遁世这一行为,以及遁世者应有的姿态做过深邃的思考,对遁世都持有自身明确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作品,有的如《方丈记》与《徒然草》,它们属于同种随笔文体,有的却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如佛教故事集(佛教说话);不过,作为文体分类虽不尽相同,但彼此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却是已有研究证明的②。本书把这些作品统一称为“遁世文学”,就能够打破文体分类的障壁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③。比如,如果在此沿袭援用文学史上的传统术语“隐者文学”,那么它不但不能够涵盖本书中提及的所有研究对象(如《沙石集》),而且在解释历来以隐者文学著称的《方丈记》《徒然草》的某些文学表现时难免会产生龃龉。即,“隐者文学”这一命题是有其局限性的,同时,历来以“隐者文学”为关键词的研究对“遁世”一词的诠释理解始终较为模糊,这也是本书要撇开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区别,直接拿“遁世”开刀的一个理由。
……
陆晚霞,一九七三年生。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日语专业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译有《日本的佛教与神祗信仰》等。
十四卷,近七百万字,收录周作人全部散文及部分日记、诗歌、书信、序跋、译文,涵括了此前出版的主要周作人文集——《周作人文类
中华词律-增订本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学世界》专栏作家谢映先撰写★ 本书是《中华词律》的增订版,较初版增175调、526体★ 本...
夫人!能在您现在所在这座古老而名声卓著的建筑物里欢迎您,这对我业说是莫大的喜悦。在这里,您当然不是第一位院士,但您是第一
赋史大要-(上.下) 本书特色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有别于散文,也不同于诗,所谓“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形体不一,小者数十言,大者数千言。内容上侧重于写景,...
「我跟你討論這些東西,其實不是想解決世界的問題,而是想解決我自己的問題。」《生於1984》是郝景芳尋找自我的紀錄,也是初次對
宋代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是史学大家吕思勉所著的文学专著,采用新的学术观点和著述方式研究宋代文学,指出宋朝文学主要涵盖宋代的词、诗、散文、...
论中国文学-葛浩文文集 本书特色 厄普代克曾说:“当代中国小说在美国之英译,几乎竟由一人包打天下,此人即葛浩文也。”(见《纽约客》网站)柳无忌则云:“美国学者…...
在中亚工作的中国工人受到恐BU分子袭击,死伤惨重,世界震惊。银翼猎手奉命前往金新月,秘密逮捕恐BU分子头子赛甫拉。金新月地区
流行百年:中国流行小说经典 本书特色 流行小说与高雅小说——流行小说是一种社会时尚——流行小说的“就事论事”与高雅小说的“就事论理”——流行小说是“大众文化”而...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词汇大突破-(含三级和专升本词汇) 本书特色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词汇大突破(含3级和专升本词汇)》:依心理学原理,编...
本书是网络视频节目《局部》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梵高的初习作品,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齐奥,
赏心悦目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少女兰森童年时期亲眼目睹了母亲被情人枪杀的场景、心理受到重创。父亲为她请来的心理医生朱莉亚后来成了她的继母……。赏心悦目 作者简...
邓小平的旅法留苏岁月 内容简介 16岁的留法预备生走出天府之国,由重庆来到上海,再到法兰西,邓小平在巴耶中学度过了他平静的中学生活,但是离开该校后,他再也没有进...
青年大侦探系列-红蝎子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青年大侦探系列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日本著名作家的江户川乱步的作品《红蝎子》。 本书内容惊险,情节扣人,集可读性、知识性、...
水浒解密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
黄庭坚墨迹 内容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
中国应用电视学 本书特色 该书分四篇29章,共230余万字,均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经历的专家、学者所撰写。本书本着“电视理论应是发展的理论”这一基本认识...
文学之维:文艺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内容简介 本“丛书”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冶学、自然科学学科,既涉及人文米会科学诸门类,也涉及自然...
Chinese Literature 内容简介 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保存至今、依然能为我们所欣赏的,*完整的当数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音乐、绘画,也都十分...
聚焦鲁迅事件 内容简介 鲁迅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疾风中挺立的野草、铁屋内昏睡的民众、道路上跌倒的车夫、酒楼里徘徊的孤独者,无怨无悔。同样无怨无悔的我们,带着深深的...